这场疫情对咱们的科技有何启示?

不死的endeavor


1对于医疗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严重不足,准备不充分,人类在医疗领域应主动出击,积极测试自然界中的各种病毒毒性,以及通过对人类感染的可能性分析来研制疫苗。

2目前细菌类致病源已经得到较好控制,但对于病毒类的控制能力还远远不够,应加大研发力度。

3由这次医疗事件可以看出,我们的后勤能力虽然是世界一流,但是由于人口众多的特殊性,有些后勤保障相关行业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包括产能和技术。

4特别声明:无论科技走到哪一天,人类都应敬畏自然,感恩生命。


前三


2020年的这次疫情,毫无疑问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对科技领域特别是中国科技领域的影响,也应该非常深远。最为直接的有五个领域:

第一,在线教育和知识付费获得空前机遇

第二,是结合了现代技术的物流体系发挥了重大作用

第三,医疗科技将得到直接拉动和应用场景

第四是在线办公被更多企业接受和使用

第五是游戏和视频行业获得短期内的用户量巨大提升

除此之外,由于本次疫情的特殊性,从大数据中发现人口流动,社会情绪,商品购买变化成为社会重要需求。在这方面,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今日头条,京东、新浪微博等科技巨头的数据潜力将进一步被认可,如百度的全国人口流动示意图,腾讯,今日头条和新浪微博的社会情绪反应,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对社会起到的物资支撑作用。

由于本次疫情的突然性,广泛性和紧急性,前沿科技也起到了重要的社会支撑作用,如北斗的定位,5G通讯技术,人工智能的面部识别,体温检测,无人机的疫情防控。机器人参与的危险任务等

除了这些积极因素之外,不可否认,这次疫情对众多中小科技企业也带来重大危机,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线下教育,行业系统提供商等等,如果疫情持续时间更长,对他们的伤害也会越大甚至是灭顶之灾。这些值得政府和投资机构关注。


小小李999


医疗黑科技!全身扫描,20秒发现全身病毒。那么这次疫情中,就不会有上万人感染、被密切接触、被疑似病例、被亲疏离

湖北的大货车司机也不用开在高速上转了20多天,都没法停下来休息…

整个城市也不会恐慌得朝空气、衣服、快递、各种各样与我们密切接触的物品喷消毒水、喷酒精…

“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幻想为出发点的”——杜威(美)

这也是灾难时刻,一个普通人对科技的仅有大胆想像。

抗击疫情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倒逼科技创新的突破战。纵观宇宙这漫长的历史时间,人类经历了无数次灾难,科技创新就如同希望的“光源”,照亮人类的未来。

而大疫之后,又给了科研人员、科技企业、更加铭记于心的责任和使命! 面对疫情,面对未来更多未知的灾难,科技力才是人类的方舟。

在这场突然爆发的疫情中,我们来看看有哪些科技力为抗击疫情助力了?

测温黑科技

1、双光谱测温,30米范围内所有人体温,可以秒测

1月31日18时许,一名新“员工”在哈尔滨火车站正式上岗。远隔30米,它就能自动捕捉到人像,并精准测出体温。这名新“员工”来自东北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哈尔滨新区的高科技企业哈尔滨新光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放弃春节休息时间,组织20人的科研团队搞科研攻关,五天时间研制出新型测温仪-双光谱测温仪。

双光谱测温仪可在30米半径范围内,远距离非接触同时扫测所有人体温,测速用时不到一秒,误差不到0.3℃。目前,该产品首批10台将免费安装在哈尔滨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所。下一步,随着生产能力提高,这款测温仪还将安装到更多公共场所。

2、红外热成像测温仪

武汉疫情的突发,正值春运时期,公共场所人流密集,很容易传播扩散。而此时对公众进行手动体温筛查无疑是加大拥堵,造成更多人群接触感染,而此时这个测温黑科技就能排上用场了,在机场、火车站、码头的进出口安装上体温测试仪,只需要人在镜头范围内,即可测温,能对大片移动人群进行快速测温,通过筛查发热人群协助安检、医护工作人员。

“非接触式热成像测温”、“高常自动报警”、“检测大规模移动人群”这几个特点,放置在人流量多的地方,即可助力疫情防控。

1月2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技术团队,紧急研制改装出一款无接触式多功能自助终端设备。这一自助机使用者不需要与屏幕接触,只要点击空中成像,就能完成挂号、预约、缴费等多功能自助服务。

此款设备采用了中科大的创业团队东超科技的DCT-plate技术,全称为“等效负折射率光学平板透镜”。区别于传统成像需要一层透明的膜作为介质和呈现“虚像”的现状,这一技术可以无介质空中成像,以实像的形式将画面呈现在空气中并可直接交互操作。使用者全部操作都在空气中完成,有效降低了因人体与物体表面接触时发生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目前,首批研发改装的两台机器已投入到医院门诊大厅和发热门诊使用。

人工智能科技抗疫

4、巡逻机器人

“请大家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场所,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就医……”连日来,在广州南沙万达广场,一款由高新兴集团自主研发的巡逻机器人不停来回喊话,提醒市民时刻注意个人安全防范。

5、5G医护助理机器人

这是一款不需要戴口罩、不会被病毒感染的消毒机器人。

这些消毒机器人站上了防疫一线,承担起了上海、武汉多家医院的日常消毒工作,效率提升6倍,细菌杀灭率99.9999%,360°无死角消毒,会自己坐电梯。

6、京东配送机器人

2月6日,据京东集团方面披露的消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在武汉完成了智能配送的第一单:从京东物流仁和站出发,穿过建设二路路口,顺利将医疗物资送到了武汉第九医院。

对于目前在武汉的配送机器人部署规模,京东未予披露,但表示,对于已隔离的医院、小区如有需求,京东物流也将考虑通过配送机器人来提供园区内的物资运输与配送。随着各地驰援武汉的配送机器人到位,将拓展更多的医院甚至被隔离的小区内使用。

互联网科技抗疫

7、迁徙大数据显示人口流动

此次疫情中,百度地图迁徙大数据为政府和研究机构提供了疫情防控的关键数据支持。百度地图推出的百度迁徙数据,数据基础是百度地图 App 用户授权的地理位置等数据。这张迁徙数据图可以选择热点城市观察人口的流出和流入,最早可查时间是春运拉开帷幕的 1 月 10 日。

打开 “百度地图” APP,点击疫情地图中的迁徙地图,搜索武汉,便可看到疫情爆发后,500 万 离开武汉人口的流向,以热力图显示实时人口流量密度、指导用户出行。

在其中列出武汉从 1 月 10 日到 1 月 23 日的热门目的地(即人口流出地)数据,发现武汉人口的主要流出方向是省内其他地市,尤以孝感、黄冈、荆州和咸宁为最,从 10 日到 23 日,几乎稳居前 4 。这也不难理解,继武汉之后,湖北鄂州、潜江、黄冈、赤壁、仙桃也相继中断了部分市内和城际交通。

8、大数据、AI助力新药研发、疫情预测

在抗击疫病时尝试应用 AI+大数据进行预测早有先例。在 2008 年,Google 推出了 Google Flu,利用人们的搜索查询记录来发现流感的爆发,不过由于这种方法倾向于高估疾病流行的严重程度,容易引发社会恐慌,最后被叫停。

在我国,2014 年,百度预测也上线了 “疾病预测”,利用用户的搜索数据,并结合气温变化、环境指数、人口流动等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实时提供几种流行病的发病指数。这次疫情中,百度成立了 3 亿元的专项基金,结合百度人工智能、大数据能力,支持抗击疫情的新药筛选和研发。而阿里则为公共科研机构免费开放本次病毒疫苗和新药研发所需要的一切AI算力。

9、大数据疫情实时跟进、确诊小区、病例航班、病例密切接触在线查询。

通过腾讯看点、丁香医生等小程可以查询实时疫情数据;通过电科云小程序可以查询自己是否有密切接触史。

10、互联网在线医生

疑似症状在线问诊:如果你出现轻微的疑似症状,可先行通过微信上的小程序等方式,线上咨询医生,不需要排队,直接和医生对话,减少线下接触避免交叉感染,快速简单判断病情。

方式:微信搜一搜“在线问诊”,或从“微信-我-支付-城市服务”进入相应医院进行在线义诊、免费咨询。

目前,提供在线义诊或咨询服务的医院正在逐步更新中。

11、科技赋能,用最坚实的技术保障金融服务

为了防控疫情需要,保障员工健康,按照最小单元办公要求,招联金融启动“AI+人工远程作业”模式。在AI应用上,招联金融目前已上线5000个机器人,尽可能覆盖对客户提醒等多场景服务,最大化智能机器人的使用价值。这得益于公司近两年来在智能机器人上的开拓创新。

来源参考丨仪控军、央视网、新浪新闻、动点科技、创想图库、科技有点牛、新浪广东


文娱幼稚园


科技为辅,人文更重要


科技无限好


医用品的库存不足,集中力量去做病毒疫苗的研发,保持一个很好的冠状病毒研发团队。


xuzhiyong77


我觉得以现在的科技而言已经足够,每个体制社会下的利用和运用好坏,才是重要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