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回,为啥刘姥姥有机会在大观园吃喝玩乐?

扛大饼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是她人生高光时刻,也是她一生历练的厚积薄发。

刘姥姥半生守寡,生计艰难自不必说,那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都遍尝,于这艰难中历练出坚韧、包容、善良是她与贾府这场交集的致胜法宝。

带着自产野意二次来贾府问安,自然有功利市侩的原因,但上次凤姐的施舍已然解决了过冬春耕问题,心下自然感激不尽,念着贾府的好。我想刘姥姥这次进贾府感谢因素大于打抽丰因素。

对于贾家权势和财富,没有妄自菲薄,心生哀怨,没有自惭形秽,扭扭捏捏,而是恰当定位,集中优势,引领话题,扮傻凑趣迅速获得贾母等人好感,当然也有凤姐的帮衬。村野老妇没有多年历练的坚韧,强大的包容心就不能在权贵面前表现那么游刃有余。

贾家能对刘姥姥如此,一是强烈的俯视感,维护自身的尊严面子。二是感情因素,祖辈相交故知,刘姥姥的纯朴喜感。

曹雪芹把刘姥姥塑造如此生动丰满,是对底层贫苦百姓的格外关注,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厚浓烈感情。当然侧面说明他混的不怎么好。


hssk00000000


刘姥姥为啥能在大观园吃喝玩乐,个人觉得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刘姥姥并非一个与贾家毫不相干的人。刘姥姥女婿的爷爷曾做过小京官,与王夫人的父亲相识。因贪慕王家权势,就连了宗。

所以刘姥姥与贾家是沾亲的。

二是刘姥姥是个有点生活趣味,懂得感恩的人。第一次到贾府得过王熙凤给的20两银子。这次是来报恩的,把自己家里种的蔬菜(第一茬)水果,给贾家送来表个心意。刚巧碰到贾家大摆螃蟹宴,投了老太太想个同年人陪的缘。而鸳鸯和王熙凤也想逗老太太开心,于是拿刘姥姥开刷[捂脸]

三是刘姥姥进大观园在整部《红楼梦》中,好像有三次。在大观园吃喝玩乐是第二次,是贾家刚刚热火烹油的鼎盛时期。

第一次是贾家上升期,第三次是贾家衰亡期。

作者的这种安排是故事需要。


一叶草73


刘姥姥是贾府兴衰的见证者,她就像一部摄像机一样,客观的记录着贾府的侯门巨富,到大厦坍塌,从刘姥姥这样一个贫困的农妇眼中,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大家族的衰亡时,树倒猢狲散的凄凉。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写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二进,三进。等到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时候,贾府已经一败涂地,在这一点上87版红楼梦表现的已经非常好。

那么从格局上来讲,作者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在大观园和贾府的太太小姐们,吃喝玩乐。就是让刘姥姥记住这些千金小姐的最美的时刻,因为在三进荣国府的时候,会看到这些太太小姐们最悲苦的时刻,这样会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读者也能深刻的体会到悲欢离合世态炎凉。

从书中人物情感上面来讲,刘姥姥之所以能畅游大观园,主要是因为贾母的高兴。这一点上作者对贾母对老年人心理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造物主的水平。贾母作为一个老年人,她的生活就是享福,想法开心快乐。在王熙凤生日的时候,贾母曾说“咱们大家好生乐一日”这句话的言外之意,也可以理解为,贾母想要追求的“快乐”也是很很奢侈的,很难得到的。本来以为凤姐生日的时候,可以好生乐一日,偏偏又闹出了贾琏的偷吃事情,贾母又被气的喝斥贾琏。所以史湘云才会说“可知那些老人家说得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而黛玉也说“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所以在红楼梦中,贾母是一个追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人,在这一点上,贾宝玉很像她。

贾母之所以兴师动众的邀请刘姥姥,宴游大观园,当然不是向刘姥姥炫耀自己的富贵生活,而是贾母难得遇见一个同龄人,颇有点“他乡遇故知”的意思。人一上了年纪,还是喜欢喝同龄人聊天,这是老年人的特性。也正因为如此,刘姥姥才能在大观园里吃喝玩乐,文本上有一段话“凤姐儿道:“从来没像昨儿高兴。往常也进园子逛去,不过到一二处坐坐就回来了。昨儿因为你在这里,要叫你逛逛,一个园子倒走了多半个。”这一段话最能说明贾母老年人的心理,因为内心是非常寂寞的,虽然平时有儿孙相伴,其实是有代沟的,只有老年人和老年人在一起,那种开心才是真正的开心。假如红楼梦里没有贾母,那么刘姥姥也就没机会畅游大观园,因为王夫人不会请她去里面吃喝玩乐。


青埂峰下的鬼话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并获贾母款待,有机会在大观园内吃喝玩乐,第一个原因是刘姥姥本人

1有感恩的心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得到王熙凤20两银子的资助,度过了难关。第二年丰收后就为荣国府送去干菜、鲜菜等农家特产,感恩图报,给王熙凤一个好印象,才和贾母提起她。

2情商很高

阶级差别是明摆着的,但是刘姥姥知道自己是感恩来的。所以在说话时尽着贾母爱听的讲,特别是菩萨给慈悲之人送来了儿子和孙子,更是打动了贾母和王夫人,而这些话却是夹在一堆乡野故事中讲的,不显山不露水的进行了奉承,才有了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如果不是说话动听,投了老太太的脾气,就说两句话就送走了。

3了解自己的地位,含羞忍恥

贾府诸女眷拿自己当女清客,刘姥姥一清二楚,但一是自己受过王熙凤的恩惠,二来也是为女儿女婿留条后路,所以拉下脸来凑趣,大家只看刘姥姥出丑,谁知一颗慈母心?

如果不是刘姥姥善言谈,会揣摩人心,哪里能进大观园。

第二,也是宴请的主要方面

史老太君闲居无聊,平时的戏曲、叶子牌、话本都听的膩了,想找个积古的老农妇说说话,换一种方式生活,而这个老人必须不畏首畏尾,还要言之有物,说出贾母爱听的话。

因缘际会,恰好两位老人碰在一起,各取所需,就有了刘姥姥在大观园中的吃喝玩乐。


旁观者岚


“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两句话所反应的是深深植入本族深入骨子里的市侩和注重“裙带关系”…

同时也反应了社会现状,明明是十数亿特别冷漠无情的人,偏偏组成了特别讲究人情世故的社会…





医国医民医世界


红楼梦里面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可谓是红楼梦里面不可多得的经典!就刘姥姥说来,一个乡下人,却能得到贾府众人的认可,可见刘姥姥还是有些本事的。刘姥姥从来贾府起,就很有眼色,从最初的周瑞家的引见,到王熙凤的接见,特别是王熙凤,阅人无数,知道刘姥姥是懂事顾,热心肠的人。再加上刘姥姥的一番言辞恳切,也不像那势利小人,单纯来打秋风。王熙凤便有心扶持这位有求于王家的老婆子了。这也是王熙凤善心的一面,也算为女儿积了阴鸷的,这是后话。如今刘姥姥又是知恩图报之人,带着礼物来了,也算是心意,王熙凤从这也算是对刘姥姥有了好感,再说贾母年纪大,没有合适的陪伴做个聊天的半,也是一半出于讨好老太太,就把刘姥姥介绍给了贾母,没想到就为这刘姥姥开了眼,长了世面。初次见面,贾母和刘姥姥贾母就很投缘,刘姥姥又是农村见过世面的积老,那农村见闻与情趣说的自然是引人向往,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就连无中生有的故事也是说的和真的无异,这贾母成天豪门深院,与世隔绝离,就好像听的天方夜谭,快乐不少。贾母欢喜,众人欢喜,讨贾母喜欢的人,自然更受众人欢迎了!好吃的好玩的,也是众人倾其所有,刘姥姥庄稼人,胃口好,也禁不住美味佳肴,吃多了还拉稀,引来众人笑话。不经世面,没看过西洋镜,没听过西洋钟,这次再贾府里可以说是阅历大开,眼界增长。众姐妹丫鬟为了老太太开心,和刘姥姥开些玩笑,刘姥姥知趣的配合,引得大观园是笑声一片!刘姥姥进入贾府,并得到贾母的热情招待,可以说是刘姥姥为人处世之道的经典,更有投桃报李之意,这样的人受人待见!正是这贫困的家庭,穷人不得不低头于现实,为了生活,不得不选择苟且,更不得不妥协人情,在我看来也算是含泪讨好给生活的微笑吧!


厚德载物健行天下


作为“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府,在当时的普通人眼里,是难以企及的富贵人家。来自乡野村庄的刘姥姥,倘若不是因为女婿祖上与王夫人的娘家连过宗,也不会有机会进入贾府的朱门大院。

被生存所迫的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因为王夫人顾念旧情和凤姐偶发善心,不仅如愿以偿地打到了秋风,而且还为后来的“二进荣国府、三进荣国府”作好了铺垫。刘姥姥进大观园,就是发生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在小说第三十九回到第第四十二回,详细描绘了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整个过程。尤其是第四十回,曹雪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诙谐幽默的笔调,将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乐事描绘得惟妙惟肖和妙趣横生。

要想深刻理解刘姥姥为什么能在大观园如此吃喝玩乐的原因,需要从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两个角度来考虑。首先从故事情节本身出发,刘姥姥能在大观园受到热情款待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其一,刘姥姥知恩图报,以瓜菜果蔬讨得贾府欢心。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候,不管凤姐是出于偶发善心,还是出于敷衍,都让刘姥姥得到了实际的恩惠,得了二十两银子回家。这二十两银子对于贾府来说,或许就像凤姐所说只是太太给丫鬟做衣服的钱,但对于刘姥姥来说,却抵得上他们庄户人家一年的花销。

知恩图报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带着新收的瓜果蔬菜,就是为了报答贾府上次的救济之恩。的确如刘姥姥所言,贾府“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些野味正对他们的胃口。刘姥姥送完这些“留的尖儿”的果蔬本想禀明了凤姐就回去,怕太晚了赶不出城。凤姐却体谅她“大远的,难为他扛了些沉东西来”,让刘姥姥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再回去。看似不起眼的瓜菜果蔬,对于贾府来说却是新鲜玩意儿,就连贾母都说,“我正想个地里现摘的瓜儿菜儿吃。外头买的不像你们田地里的好吃。”

对于贾府来说,新鲜的野味其实还在其次,关键刘姥姥有这份知恩图报之心,并不像那些穷亲戚只懂得索取,从来不知回报。这就为后面刘姥姥能受到贾府的热情款待,留了一个好印象。清贫粗糙的刘姥姥,也有一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侠义之心。

其二,刘姥姥古稀之年,正好与惜老怜贫的贾母投缘,“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

周瑞家替刘姥姥给凤姐回话的时候,恰好贾母也听到了,“我正想个积古的老人家说话儿,请了来我见一见。”凤姐本来顾念刘姥姥年事已高却背着重物远道而来,所以打算留宿一晚。没想到贾母金口一开,让刘姥姥多住几天逛逛院子再走。

贾母久居贾府,平日所作不过含饴弄孙,以享天伦之乐。刘姥姥的到来,为贾母带来了一种年龄相近的亲近之感。贾母一口一个“老亲家”,一会询问年纪,一会打听身体,顺便再夸一下乡下瓜果蔬菜的新鲜可口,满足了贾母惜老怜贫的心情。

谙于世故的刘姥姥,也懂得投其所好,尽拣一些贾母爱听的话说,赢得了贾母欢心。一会夸赞贾母是有福之人,一会又“卖惨”说自己想吃大鱼大肉还吃不上只能吃那些庄稼野味。看似寻常普通的话语,却投了贾母的眼缘。

其三,刘姥姥源自乡土的山野情趣和本色演出,成为宴席上众人喜爱的“篾片相公”。

刘姥姥深知贾母留她住下,是想多听一些乡村野趣来解闷,因而竭尽全力讲一些乡野故事给众人听。游园之前,刘姥姥讲的“雪天抽柴”的故事就让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一向乖张的宝玉,甚至让自己的小厮茗烟去寻找故事发生的真迹。

在第二天的宴席上,鸳鸯告诉刘姥姥要学外头老爷吃饭的规矩,让刘姥姥充当“篾片相公”,逗人取笑。一向识趣的刘姥姥。凭着自己的本色出演,以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的幽默开场,引得哄堂大笑,乐成一团。

朴实善良的刘姥姥,为了哄众人开心,先后又表演了吃鸡蛋、行酒令等各种笑料百出的本色演绎,使得贾府上下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之中。刘姥姥身上这份源自乡土的幽默与朴实,给贾府带来不同以往的新鲜感,冲破了世族大家原有的矜持与厚重之感。

同时,刘姥姥能在大观园吃喝玩乐,是为了突出贾府由盛转衰的思想主题,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刘姥姥为巧姐儿取名送祟,为贾府衰落后“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作铺垫。

刘姥姥游大观园,凤姐的女儿因为吃了一块风糕而受凉生病。作为积古儿的老人,刘姥姥深受凤姐信赖,被拜托给她女儿取名。刘姥姥问了生辰之后,取名为巧姐,“日后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从这‘巧’字上来。”

后来贾府没落,巧姐儿被自己的“狠舅奸兄”所出卖。正如曹公对巧姐儿的判词所言,“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在刘姥姥的帮助下,巧姐儿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不仅报答了凤姐的救济之恩,而且印证了刘姥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的取名寓意。

其二,刘姥姥进大观园,见证了贾府的泼天富贵,为后来贾府的由盛转衰埋下伏笔。

刘姥姥进大观园,不仅成为贾府宴席上逗人取乐的“篾片相公”,而且成为贾府泼天富贵的见证者。贾府如此奢华靡费的生活排场,成为贾府最后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贾府酒席上的一顿螃蟹二十银两,据刘姥姥估算,抵得上他们庄户人一年的开销。

凤姐给刘姥姥力荐的茄鲞,难怪刘姥姥大叫佛祖,不仅制作繁琐,而且用料奢侈,“得十来只鸡来配他”。连薛姨妈都没见过的珍贵布料“软烟罗”,却在贾母的一声吩咐下,被拿来用在黛玉潇湘馆的窗户上。刘姥姥几进荣国府,成为贾府由盛转衰的见证者。

其三,刘姥姥游大观园,从侧面体现出大观园女子的众生相,是对“万艳同悲”的照应。

刘姥姥在大观园吃喝玩乐,不仅活跃了贾府的气氛,而且从侧面烘托出大观园女子的不同性格。在贾母的陪伴下,刘姥姥先后去了黛玉的潇湘馆、宝钗的蘅芜苑和探春的秋爽斋,还有她醉酒后误闯入了宝玉的怡红院,以及妙玉的栊翠庵。

从房屋的布局陈设到酒席上的言谈举止,将宝玉眼里这些裙钗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黛玉“母蝗虫”的雅谑,还是宝钗如雪洞屋子的空无,抑或妙玉要将刘姥姥饮用过杯子打碎的孤高,都将大观园女子的特质描绘得惟妙惟肖,与后来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形成反衬。

总之,刘姥姥之所以能在二进荣国府的时候,能够游览大观园并受到吃喝玩乐的热情款待,不仅与刘姥姥自身源自乡土的朴实与幽默有很大的关系,而且与贾府对知恩图报的感念和贾母惜老怜贫也有很大的因素,更与小说的主题思想有紧密的联系。

刘姥姥作为贾府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并不在意那一刻低入尘埃的卑微如蚁,她心中所铭记的只有贾府对她这个“积古老人”的救济之恩。正如黛玉所言,大观园这副盛景,“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不只是大观园,这美中不足却瞬息万变之的红楼一梦,何曾少了她。


此笺


《红楼梦》刘姥姥进大观园堪称是整本书最经典的章节之一,这段故事之所以精彩,不只是因为介绍了大观园的奢华社会,或是期间发生了许多趣事,更重要的是,刘姥姥是一个平民阶层,她用一个平头老百姓的视角观看大观园内的贵族生活,由此摩擦出的火花,才是最值得思考的,尤其是大观园欢声笑语下所隐藏的诸多现实。刘姥姥进大观园,虽然是受贾母的邀请而来,可却并未受到作为一个客人应得到的礼遇,相反,众人将她当做一种取乐儿的手段,以此来博得老太太的一笑。

凤姐儿是完全将刘姥姥当做取悦贾母的工具,作为贾母的管理者,凤姐儿深谙与领导打成一片的重要性,所以她脑中才有数不尽的笑话讲给贾母听,而刘姥姥进大观园,无疑是让贾母欣赏另一种形式“笑话”的好机会,凤姐儿之所以做这些都是给刘姥姥闹笑话创造条件,好博得贾母一笑,这是她最直接的目的。对于这种戏弄,刘姥姥自己并非完全不知,但世事洞明的她知道自己的地位和角色,所以自愿当一个“小丑”来成就大家的笑。

可能很多人都会都觉得这也没什么呀,但是如果易位而出,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在羞辱自己,甚至愤怒之下扬长而去,因为在现代,人们的自尊需求已经成为人格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刘姥姥,荒年连树皮都啃过的人,吃饱穿暖尚且成为问题,更不要提自尊不自尊了,因为没有自尊,所以可以坦然面对别人拿自己当取乐的工具。

在生活都成问题的年代,刘姥姥这样的穷人是不敢要求自尊这种奢侈品的。


ontheway1796


贾府是豪门显贵之家,他们家时常都会有客人来访想,或是黛玉、宝钗等寄居的亲戚,或是前来求取功名的贾雨村之流,亦或是来谋取工作的贾芸之类,总是不乏人情往来。可是在第六回和第四十回来过的一位客人确实很特别的一个人,她就是刘姥姥。

刘姥姥第一次是为了打秋风而来,第二次是为了报恩送来了地里头茬儿的新鲜瓜果。正是因为这次送东西的机缘,刘姥姥被贾母知道也因此被留在贾府玩了几日。刘姥姥只是一介农妇,为什么她有机会在大观园吃喝玩乐呢?

第一,刘姥姥得到贾母的青睐

刘姥姥能够在大观园玩,最大的来由还是因为贾母,如果不是贾母想要找一个积古的老人说话,那么想必也就无法促成此事了。

刘姥姥虽然只是乡野村妇,但是她却很有生活智慧。刘姥姥初见贾母的一句“老寿星”就已获得贾母的好感,后来刘姥姥讲故事更是吸引了大家。刘姥姥说的“雪下抽柴”和“信佛老太老来得子”的故事一下子就让贾母对她的好感度飙升,王熙凤等会看贾母的脸色,于是就妥善安置刘姥姥了。

贾母对待刘姥姥一如前来做客的亲戚,她对刘姥姥很喜欢。贾母对人的喜欢最直接的提现就是让人和她做一桌吃饭,刘姥姥只是客人可是贾母却把自己的菜拿给刘姥姥吃,而且就让刘姥姥坐在她身边。

沾光贾母,这是刘姥姥可以在大观园吃喝玩乐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如果刘姥姥只是作为一般的客人那么顶多在贾府玩玩就走了,可是因为贾母见到刘姥姥高兴来了兴致,所以才带着她四处游览大观园,刘姥姥才得以游玩。

李纨帮着王熙凤准备贾母在大观园吃饭都用具,所以刘姥姥才有机会看到贾府很多的库存玩器,比如灯、桌椅、屏风等等;李纨因为想到贾母可能会有兴致,所以才准备了船只,刘姥姥才得以到大观园坐船游湖;

因为贾母的安排,刘姥姥才得以品尝各种各样的点心和美食;也是因为贾母,刘姥姥才能够品尝到妙玉为贾母准备的好茶;也是因为贾母的酒宴醉了酒,刘姥姥才误打误撞闯进了怡红院,这才得以见识和享受到怡红院的美。

第二,刘姥姥给众人带来了欢乐,她得到了王熙凤的喜欢

刘姥姥能够在大观园玩耍,除了贾母的青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刘姥姥带给了众人欢乐,刘姥姥给王熙凤的女儿取名字还得到了她的信赖,也许这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缘分。

刘姥姥通过几件事给大观园带来了欢乐。早晨王熙凤把刘姥姥打扮得像个老妖精,王熙凤把鲜花给刘姥姥插满头;刘姥姥吃饭的时候给大家都一场表演让众人都笑喷了。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老老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贾府是一个规矩森严的地方,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是鸦雀无声和井然有序,所以一顿饭吃下来也很无趣,可是刘姥姥这一次来就给大家来了无数的欢乐,在座的每个人都乐了,湘云笑喷了茶、黛玉笑岔气、探春的饭都撒到迎春身上等等,反正都在乐。

刘姥姥到厉害之处在于她不是真傻是故意在配合王熙凤个鸳鸯装傻,可是她对二人点明但是依旧照做这就是她的智慧想,也是让二人尊敬她的地方。

后来刘姥姥说酒令又让众人乐了一回,看到鹦鹉她说的话也是让大家忍俊不禁,后来刘姥姥因为喝醉了酒又听到小戏子们演奏的音乐,一个人手舞足蹈又让众人乐了。宝玉因下席过来,向黛玉笑道:“你瞧刘老老的样子。”黛玉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众姐妹都笑了。

刘姥姥给众人带来了欢乐,是众人喜欢的一个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刘姥姥得到王熙凤的信任。

王熙凤是人精,她后面与刘姥姥的想处于第一次相比截然不同,就是因为这一次她很信任刘姥姥,真的把她当做了亲戚。刘姥姥知道巧姐和贾母生病不舒服可能是因为遇到花神的缘故,后来刘姥姥还给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取了名字,一番话说到了王熙凤的心里。

刘姥姥忙笑道:“这个正好,就叫做巧姐儿好。这个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依我这名字,必然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

王熙凤很久都只有巧姐这一个孩子,她爱若至宝也还她心中唯一的软肋,所以只要能够对孩子好的事情她都愿意去做。王熙凤对刘姥姥偶然的一点帮助也奠定了二人之间的缘分,后来刘姥姥救了巧姐也是从此而来。

王熙凤是大观园的管事,正是因为她的照顾,所以刘姥姥才会在大观园各种表演和各种玩耍,总之是福祸相依。

第三,刘姥姥是王夫人的远房亲戚

其实刘姥姥能够在大观园吃喝玩乐还是要感谢王夫人,如果不是王夫人远房亲戚的头衔,那么她根本无缘到贾府,也不会发生后来的故事了。

因为刘姥姥是王夫人的远房亲戚,所以刘姥姥除了能带给大家欢乐能力之外,大家看重的就是她的这一层身份。如果不到贾府,任何人都不会知道刘姥姥是王夫人的亲戚,但是到了贾府这个身份就成了很大的优势。除了能够得到大观园玩乐的机会,即便回乡下也是一种可以炫耀的事儿。

刘姥姥走的时候得到了很多东西,有来自王熙凤和平儿准备的,也就贾母和鸳鸯准备的,还有妙玉的茶杯,最后就是王夫人给的100两银子,在所有人的礼物里王夫人的赠予依旧是大手笔,所以王夫人也是刘姥姥要感谢的人。

总的来说,在第四十回里刘姥姥能够在大观园吃喝玩乐最要感谢的人就是贾母、王熙凤和王夫人,她们三个人从很多侧面帮助刘姥姥完成了大观园之旅。刘姥姥带给了众人欢乐,也给大观园带来了阳光,她的出现也是贾府客人中的一个例外,她与贾府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她见证了贾府变迁。



小说红楼


刘姥姥能在大观园吃喝玩乐,全拜贾母所赐,贾母是荣宁两府辈份最高的太上皇,贾母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吃喝玩乐中打发这无聊的时间,刘姥姥的到来,便贾母在百无聊赖中徒添几分乐趣,刘姥姥虽是不识一学的乡下野老,但很有见识,能给贾母讲一些乡野趣闻,更能编一些积古的故事,让贾母开心,贾母在开心之余,决心带刘姥姥见识一下大户人家的豪华,同时也能让自己开心,在游玩大观园的过程中,刘姥姥也积极配合凤辣子和鸳鸯等人的玩笑,逗的贾母及众小姐开怀大笑,在贾母开心的同时,刘姥姥也收获了不菲的回报,两相都皆大欢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