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為什麼那麼討厭文學?(下)

上篇談了柏拉圖有反文學傾向這一事實。在那個時代,詩即文學,那麼柏拉圖為什麼會對詩持有否定的態度?

首先,他是從自己的政治理念出發而對文學予以否定。柏拉圖心中的理想國是理性的、秩序的,而柏拉圖對當時的雅典政治十分不滿意,與斯巴達相比,柏拉圖看到了雅典的弱點。他認為不好的文學會使雅典人變得懦弱,多愁善感,而有害於理智。他想努力找到一種固定的法則建立一個理性統一的世界,試圖結束混亂的狀態。這與現代、後現代的解構正好相反,他們則是認為世界的混亂狀態不可梳理。而政治必須依靠秩序與制度運作,因此柏拉圖的理念是符合這種政治運作的。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為什麼那麼討厭文學?(下)

第二,柏拉圖以理性為自己哲學的核心。柏拉圖認為哲學與文學處於理性與情感的兩極,理性優於情感,人性中情感一旦佔了上風,行動上就會出現偏差,柏拉圖崇尚理性的人。文學屬於藝術的一種,而幾乎所有的藝術都是偏重情感的,因此文學不利於理性的建立,所以在柏拉圖看來無益。

第三,柏拉圖對詭辯家的厭惡。柏拉圖認為那些注重修辭術的人是詭辯家,實際上是對文學的形式的否定,而過去文學的概念即是詩與文,況且他認為詭辯家本身並沒有掌握真理,只是拿文辭來騙取大眾的信任,他稱這種說服人的方式為詭辯,而其中有些內容類似現代的心理學,應該說,柏拉圖是不相信心理學的,或是那個時代並不看重心理學,他對詭辯家的認識實際是有偏差的。柏拉圖需要建構的是一個理性的絕對的世界,所以不認同詭辯家們懷疑的、不確定的態度。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為什麼那麼討厭文學?(下)

古希臘文學,主要是悲劇和史詩,都是以故事的方式呈現,而其中描寫的主要對象是神與英雄,在古希臘人看來,神與英雄是可供崇拜的,而文學當中神出現了劣性,自然會對觀看的人產生影響,減低崇拜的神聖性,而人又沒有一個好的標準去模仿,必然會道德敗壞,柏拉圖正是出於這種考慮,要禁止這種文學。

那麼創作這種文學的作家又怎麼樣呢?因離遠古時代太遠,當時作家寫作的情況已經很難考察,至於作者為什麼要寫神的劣跡、英雄的怯懦,大概是因為他們完全仿照了人類世界去創造,事實上也必須如此創作才能進行,若按照模仿說,所有的作品都是在模仿現實,不管這種模仿離真實有多遠。因此,可以說當時作家的寫作是真實的,而柏拉圖說這些作品不真實則是為了樹立一種真善美的標準給人去模仿。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為什麼那麼討厭文學?(下)

現代的解構理性也正體現了對理性世界的不信任狀態。或許人們認為理性與感性的平衡才是最好的狀態,但是歷史的潮流總是偏向其中某一方。無論是感性還是理性,只要到達極端,都會產生危害,理性過分發展的時代,極權政治極易出現,而感性過於氾濫的時代,人的精神會無所依附、道德喪失。因此一個時代的兩種因素的力量平衡狀況就造就了現實的社會狀態。至於制衡兩種因素消長的東西,沒人能解釋是什麼。

而當代,或許是一個感性超過理性的時代,文學則變得混亂起來。歸根結底,反文學問題的實質更像是文學與哲學之間生出的矛盾。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傳統不同,其哲學歷來重視邏輯、思辨、抽象,他們在哲學中把現實世界剝離,想找到真實存在的終極理念,而不滿足於明瞭表象之物,但在希臘神話中,神這種理念的代表竟然也被描寫的如同塵世間的普通人物一般,哲學的產生,使神話中的神和理性的神處於對立的狀況,它表現了兩種觀念、兩種思維的對立。【4】因此哲學所代表的理性與文學所代表的非理性必然不能融合。

雖然隨著現代解構理性思潮的發展,人們對於非理性的推崇,反文學的傾向幾乎消失,而文學的娛樂功能被無限放大。但反文學思想在文論史上仍是不容忽視的,因為它讓我們有了反思文學的可能,文學對於理性的態度,順應或叛逆,本身對或錯,都需要加以評判,但不能僅從意識形態考慮,而應該也從美學的、社會學的等多方面探討。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為什麼那麼討厭文學?(下)

另外,我們確實應該客觀地承認文學的危害性,如柏拉圖所說的,即使是優秀的文學,其中反理性與反道德的因素對易受影響的人的確是一種危害,而個體一旦把幻想當做真實,那麼他認識世界的方式就出現了偏差,甚至於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不單隻文學,其他藝術形式如音樂、電影,都有這種隱性的危害。因此柏拉圖的反文學思想不單純是出於個人偏激的認識,更是因為他洞見了文學中的感性特徵,雖然他未明確分析文學中的情感因素是如何對人產生影響的,但他對文學理性的認識,是當時以及後代也沒有人超越的。


參考文獻

【4】《西方反文學思想及其根源》 楊繼翰

【5】《文藝對話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年版,朱光潛譯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