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唯才是举重用寒门,曹丕重用士族,侧面解读他俩的用人之策

三国时期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嗦代表的族群的兴衰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自东汉末年起,在之前长期不受待见的寒族子弟渐渐为官为政,而占统治地位的门阀士族逐渐走向了衰落。

士族所依赖的是父辈之资,“平流进取,坐致公卿”,不会理事,也没有什么能力,袁绍就是这其中的典型人物。群雄割据的局面,让不少寒族子弟看到了一展抱负的机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曹操集团的寒族和士族之争,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

我们先来看看两个人的对比,“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这是东汉末年袁绍所在家族的影响力,这身份妥妥的士族豪门啊。曹操呢?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这宦官之子的身世算是寒门吧?

曹操与世家大族之间的恩怨从兖州之战就开始了,主要就是因为曹操杀了名士边让,边让可是当时兖州的名人。所以这就注定了当时士族子弟是不太喜欢曹操的。

来介绍下何为寒士,何为士族,一般的入仕者可分为文吏和武职两种,而从文吏入仕者多是些有文章辞采、知晓诗书、略通章句、孝义廉让、擅长谋略之人,有此类特点者若遇不上一个明主,很难有出头之日。

曹操唯才是举重用寒门,曹丕重用士族,侧面解读他俩的用人之策

曹丕

以武职入仕者则多为有胆力,好行军打仗、积累军功之人,此类特点者占据那个时代70%的种类。

按照常理来说,在和平年代,武馆是不太受待见的,因为没有什么仗可打,英雄无用武之地,但是在三国这个时代不同,群雄割据的时代,给了武者更多的发挥空间,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为寒人以军功晋升创造了很多的机会。

1 曹操为何大举任用寒门

东汉末年动荡的政治环境为寒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先决条件,而皇权就显得尤为重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大义,让得很多的人前来投靠曹操。

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藤、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三国志·卷一》

曹操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他强化中央集权,约束地方,对于人才呢,不分出生,唯才是举。曹操处事不拘于常理,只是为了人才,颠覆了当时的大家思想,但是这个举动,获得了当时寒士们的欢迎。

曹操唯才是举重用寒门,曹丕重用士族,侧面解读他俩的用人之策

为了保障曹魏的统治,让更余的人才为自己服务,他对人才的甄选没有太多的约束,而是主张“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即使他是品质低下和寒门人士,比如大家都会想起放浪形骸,但能力出众,出身低微的鬼才郭嘉,都可获得委任。因此,曹操自公元前210年后,一共三次“求贤令”,表明了曹操对人材的渴求。

2 曹丕为何违背曹操 的意愿,亲近士族

但是奇怪的是,曹操的的唯才是举启用了大批的寒门人士,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在曹操死后,曹丕建立魏国,实施了“九品中正制”体制。这个制度是和曹操的唯才是举相悖的,这个体制实际是在给大家士族妥协。

曹操唯才是举重用寒门,曹丕重用士族,侧面解读他俩的用人之策

荀彧

但也正是曹丕给了士族好处,所以这些豪门士族纷纷支持曹丕称帝,也就是说最后,魏国的建立还是依靠了士族的力量。

曹操唯才是举重用寒门,曹丕重用士族,侧面解读他俩的用人之策

郭嘉

曹操之所以能在汉末快速的崛起,一开始靠的还是士族,寒门人士都是后来才慢慢积累起来的,曹操主要靠的是汝颍士人和谯沛武人。而汝颍士人基本都是士族,比如颍川荀氏中的荀彧、荀攸,颍川钟氏的钟繇,以及颍川陈氏的陈群。而谯沛武人多出身于地方豪强,掌握兵权。

总结 曹操深得寒门和士族的平衡之策

小编认为,曹操虽然唯才是举,不看出身,这并不代表他只用寒门,而忽略士族,因为在当时那个大环境里,没有士族的支持,是很难争霸天下的。江东孙权有朱、张、顾、陆四大家族,刘备就是荆州士族和益州士族。

曹操并不是要重用寒门而轻视士族,曹操想要的结果就是,寒门与豪门一把抓,他所看中的,也只是人才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