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由于古代人书写时不使用标点符号,因此对于《快雪时晴帖》这28个字的断句,一直是书法界的讨论热点。目前获得较多认可的有两种断句版本:

版本一: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版本二: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启功:如何读懂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有的人说王羲之写的《快雪时晴帖》中有一处句逗难断,问过两位朋友,所说不一,因来函垂询。帖文如下: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这里除前后写信的人名和受信人张侯(侯是尊称)外,“快雪”等8个字,也很明白。只有“未果”等7个字不易点断。后来从“力不次”得到初步的解释:回忆幼年时,家中有婚、丧诸事,有亲友送来礼物,例由管账的人填写一张“谢帖”,格式是右边印一个“领”字(如不能接受的礼物,即改“领”,写一个“璧”字,表示璧还),中间上端印一个“谢”字,下半印受礼家的主人姓名,左边空处由管账者临时写“力若干(付给力的酬劳钱数)”。

这个“力”即指送礼人。当时世俗称卖劳力的人甚至称为“苦力”,文书上即写一“力”字。联想到帖中的“力”字,应该即指送信人。又按古代旅行,走到某处停下来,称为“次”,表示旅程的段落。

杜甫诗有“行次昭陵”一首,即是“行到昭陵”。那么“不次”当是不能停留,需要赶快回去,所以王羲之写这短札作答复。

再看“未果”,当然是未能达到目的,未能实践约会一类事情的用语,事未实现,自然心怀不畅,那么“结”字应是指心情郁结。这样联系的解析,大致可能差不多了。只有对方究竟要约王羲之作什么?就无从猜测了。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如此知名的《快雪时晴帖》如何断句,启功这样回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