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千年為啥有人說到今天只記載了兩千年呢,那三千年去哪了?你怎麼看?

阿文途遊


華夏文明歷史悠久,通常被稱為上下五千年。但是嚴格的說來,中國的文明史,有確切文字記錄的,只有三千多年左右。

在此之前的歷史,按照考古學研究,大多都是推論,很少實錘確證。

目前,中國最早的有系統的文字記載是在商朝。甲骨文是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距今約3600多年。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或者“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而這些文字記載的,基本上都是歷史的片段。後人從中只能看到不完整的歷史事件。再說,其中的記載,因為各種原因,有互相矛盾和存疑之處,很難完全確信。

比如說,武王伐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事件。 它是指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

但是武王伐商,具體日期是哪一天?學界曾爭論不休。這也成為考古學家們認真研究攻關的一個大課題。當然目前已經基本上弄清楚了。

這之後的歷史是比較清楚的,也是連續的。有相當多的文字記載和證據可以相互佐證。

如果從這時候算起,距今約整整兩千年。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說我們的文明只記載了兩千年的原因。





笑談古和今


中國五千年文明史,是從黃帝算起,距今4700多年,但是國際上不承認,因為沒有出土足夠的文物證明,國際上只認可中國三千五百年的文明史,從商朝算起。

商朝至今大約3600年。考古發現商朝占卜用的甲骨文,和金屬器物上刻有金文,這些文字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時的史實,勉強可以做為信史。沒有發現商以前的大量文字,商以前的歷史是後人寫的,無法驗證,所以不是信史,只能做為傳說。口口相傳即便第一個人說的是真的,傳幾十個人之後,故事早不知道變成什麼樣了,何況文字記錄的早期歷史已經過去了上千年。

中國真正的信史始於司馬遷的《史記》,距今兩千一百多年,司馬遷從上古寫到漢武帝時期,由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導致大量史料斷絕,因此,除了西漢時期的事蹟較為真實可信外,其餘多為傳說。

從此歷代帝王對國史高度重視,歷朝皆有史官,並形成了後朝為前朝編史的慣例,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史鏈。中國也是世界上最重視歷史的國家。

綜上,商朝才有文字,商朝以前皆為傳說。秦始皇焚書坑儒導致斷代,因此,秦始皇之後的歷史才為信史,距今不足2200年,所以有人說只記載了兩千年。



當代曹植


中國五千年為啥有人說到今天只記載了兩千年呢,那三千年去哪了?你怎麼看?


這個其實和我們不無關係。現在大家想一想我們如今一說到歷史,會想起來什麼東西呢?很多人會說什麼貹漢強明、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不納貢不和親之類的東西,可是大家想一想你們說的這些東西是完整的歷史嗎? 一點也不是。


我舉個例子,我當初在售樓部上班的時候,我和客服部的一個客服無意中聊天,說道我以前學歷史的時候,她突然就問我:“對了,那中國整個歷史朝代都是什麼和什麼呀?唐朝以前是什麼,秦朝以前又是什麼?”。我粗略的解答了她(詳細說,根本說不完)


相信能說出來晉朝統一三國,直到楊堅滅陳叔寶中間三百年左右的歷史沒幾個。西周到東周之間的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以及諸子百家,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更加沒有幾個了。

她這麼問你們發現什麼沒有,我是發現了除了真正的歷史愛好者,其他的人學的歷史僅限於現在網絡上的各類不倫不類的古裝劇,首先為代表的就是清宮劇。這類人多以女孩子為主,她們自高中畢業以後基本對歷史就亳無瞭解。

還有一類人他們可能平時見到人會滔滔不絕的講述,中國五千年曆史怎麼樣怎麼樣,諸如三國關雲長有多厲害,明朝是最有骨氣的朝代,最過分的還有什麼商朝亡國是因為在女媧廟題詩,還有什麼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等等的。


大家想一想此類的文章都是從哪裡看到的,無非是一些網絡新聞,就像uc震驚部一樣。我勸大家少看一些什麼知乎、貼吧、頭條之類的,這裡面的東西能深信嗎?

(我本人最討厭的就是遊戲了,把中國古代人的名字放在遊戲裡面,毒害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小學生,我以前在查班的時候看見他們說這個我就頭疼!)


我敢說現在中國除了專門考古得人,沒幾個人真正的看完二十四史,我說的是文言文版本,不僅看完還能通讀。

二十四史的文字知識浩如煙海,沒有幾十年,說敢說真正讀懂。(很多時候歷史知識聊聊一筆,可是要真的瞭解,還得查閱更多的輔助文獻,資料套資料,看的書無窮盡也!)


跑題了,再回來回答你的問題,我們平時在生活中就像你說的為什麼對我們兩千年曆史的概念比較深刻呢?


  • 一是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把先秦時候的很多文獻都付之一炬了。

  • 而是因為歷史長河悠久漫長,很多資料都佚失了。

  • 三是因為現代網絡的渲染,我們對秦漢以後的朝代瞭解多一點,主要是資料多好拍(像是封神演義,有些特定意義的也流傳下來了。)


先秦時候的歷史,也就是你說的之前三千年的歷史哪去了呢?


這些其實是我們平時瞭解不了的,畢竟網絡寫書的知識還不足以翻譯金文、甲骨文、只好寫一點有噱頭的文章,就算寫出來那些枯燥的歷史,也沒幾個真正願意看,大家都不是老學究,估計還是喜歡潘金蓮和西門慶偷情。(歷史上的潘金蓮何許人也,我不說,你們自己查資料。)

就像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的信息大爆炸一樣,今年發生的事情還有印象,大家還記得去年都發生了什麼大事情嗎?不用手機搜索,也不問人,現在幾個能把任何一件去年發生事情的前因後果述說清楚。


更遑論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了,那些歷史不是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出來了,要經過古文翻譯,包括瞭解金文和甲骨文上面的文字,這個瞭解是通讀,知道前因後果。除了古文翻譯我們還得有現實的考古依據證明才行,就比如現在的夏朝,為什麼有的外國學者不承認呢?因為我們的考古依據對不上文獻。



所以我在這裡告訴大家,真的對歷史感興趣的人,至少你得會文言文,真的看懂古書才行。就像很多人說的正史不可靠,可是我們的野史知識哪裡來的呢?是我們自己去翻閱地方的縣誌嘛?還不是網上的碎片化文章,和一些網絡小說,包括明清的演繹小說和戲文,你真的有興趣還得是自己去查資料,去看四書五經,去找孤本,去古墓看真實的古人。


在這裡貼出來我們初中的五千年詩,至少讓大家瞭解一個連貫的中國王朝史,也不算辱沒先人,對得起祖宗了。



自由史話


五千年前,我們和古埃及人一樣面對洪水;四千年前,我們和古巴比倫人一樣玩青銅器;三千年前,我們和古希臘人一樣思考哲學;兩千年前,我們和羅馬人一樣四處征伐;一千年前,我們和阿拉伯人一樣無比富足;現在,我們和美利堅一較長短!五千年了,我們一直在世界的牌桌上打著麻將,而另外幾家已經換過好多輪了。孤單啊!!!

中國文明五千年也不止,賈湖骨笛8000年曆史,濮陽西水坡蚌殼龍虎墓葬7000年曆史。中國一些學者己被西方洗腦,只認西方標準城池和青銅器,可我們一些地方缺乏石頭,一般是夯土為城,築城地引水繞城,萬年曆史水患無窮,很多古城都涅滅了。但是中國人視死如生,很多墓地留下了,但不被西方承認,我們自己心中要有數。更何況很多西方文明涉嫌造假,只不過近代西方強大,憑藉經濟軍事強權推行西方文化,一些二傻公知也人云亦云。

中國文明隨著近一步考古發現,和近一步研究,一定會發現一萬年前的中華古文明,真相不會一直被掩蓋。




原來不知道


8小時前

華夏文明歷史悠久,通常被稱為上下五千年。但是嚴格的說來,中國的文明史,有確切文字記錄的,只有三千多年左右。

在此之前的歷史,按照考古學研究,大多都是推論,很少實錘確證。

目前,中國最早的有系統的文字記載是在商朝。甲骨文是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距今約3600多年。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或者“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

而這些文字記載的,基本上都是歷史的片段。後人從中只能看到不完整的歷史事件。再說,其中的記載,因為各種原因,有互相矛盾和存疑之處,很難完全確信。

比如說,武王伐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事件。 它是指大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

但是武王伐商,具體日期是哪一天?學界曾爭論不休。這也成為考古學家們認真研究攻關的一個大課題。當然目前已經基本上弄清楚了。

這之後的歷史是比較清楚的,也是連續的。有相當多的文字記載和證據可以相互佐證。

如果從這時候算起,距今約整整兩千年。

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說我們的文明只記載了兩千年的原因。


信plus


中國作為世界上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即便時代隨著歲月變遷,而我們長久不變的就是這樣傳承了五千年曆史的中華文明。

而如今我們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但從秦始皇統一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亂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同時也是中國在歷史上開始進入封建時代之時,直到近代清朝被推翻,祖國經過脫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抵抗外來帝國主義入侵、成為社會主義國家,這期間算起來僅僅只有兩千年的歷史,而另外的三千年又去了哪呢?

建國以來,我國的考古專家們就一直致力於尋找曾經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文物,想要解開這些謎底,也是為了能夠為當今遺留下來的史書中記錄下來的史實找尋證據。終於在經過了這些專家們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終於找到了曾經的商朝和周朝的遺址,更從遺址裡找到了實物來證明這兩個朝代是真實存在於歷史上的。而經過大量的分析研究後,發現這兩個朝代存在的時間加起來總共只有一千多年。這不禁梗讓人遐想連篇,剩餘的這差不多兩千年的歷史裡是什麼文明存在著呢?

而根據現存有的歷史史實當中的記載,在商朝的一千年前這段時間裡,是中華歷史上有名的奴隸時代。那時候的古中國,奴隸制盛行,人與人之間的等級高低十分明顯,而奴隸更是作為交易的一致物品在市場中隨意交換,沒有人身自由。同時這個時期也盛行禪讓制,正因如此在那個時候根據史實的記載出現了幾名當今人們耳熟能詳的首領,即堯舜禹。

而在這三名首領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禹這位首領。他不僅僅作為首領十分愛戴百姓,同時他還為了治理洪水災害"三過家門而不入",也正因為如此,百姓為了表示對他的尊重和擁護,更是在他本來的名字前面加了一個"大"用來顯示他的地位及功勞之高。

但也是這位有名的首領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家天下",他改變了之前的禪讓制,把首領的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啟,也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

而對於這個朝代,其實在歷史學家中對其各有說法,有人覺得這個朝代只是史書上面為了"神化"大禹而創造出來的,有人覺得這個朝代真實存在,只不過在今天我們並沒有發現有關那個朝代的文物而已。因此這個朝代不僅僅對於我們國家很重要,更是對我們在世界歷史上的地位高低意義重大。

因此在近年來,國家為此啟動了這方面的文化工程,效果也如意想的一樣十分顯著,發現了位於開封的夏王朝遺址但尚未進行相關的挖掘工作。也正因為這些遺址陸陸續續被發現,曾經對於我們十分模糊,甚至在一些考古學家眼中不存在的夏朝也逐漸被揭開了面紗。

而根據目前存在的歷史資料記載來看,堯舜帶領奴隸制社會的時間加上之後的禹以及他所建立的夏朝,還有夏朝之後至今的時間,總共有四千年左右。而剩餘的一千年,則是十分遙不可及的原始社會時期了,而流傳至今的傳說故事就是黃帝炎帝以及蚩尤存在的神話了。歷史過於久遠以至於至今也依然無法考究。

我們之所以能夠了解這些傳說,是因為漢代有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一書中所記載的,在那其中更是包括了之後的夏商周直到漢代的歷史,而那些史實都被我們一一證明存在了,唯獨炎帝黃帝那時的文物依然沒有找到。但以當初太史公作此書時的態度,假若這些傳說只是一些被那時候人們口中隨口所說的雜聞,精益求精的他又怎麼會將這些事記錄在如此偉大的一本書中呢。而至於那個時代是否真正存在,相信我們在不久的將來就可以得到答案。

而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發達,我們更是在許多地方找到了存在於那時候的文物,例如當今有名的河姆渡遺址,更是在裡面發現了包括陶、瓷等等物品還有從古代保留至今的穀物,而他們的存在時間經過研究發現更是在距離當今七八千年之前。

因此,當今我們所說的中華上下五千年,其實不一定只有五千年,反而會更久。而作為這一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的一員我們更該倍感驕傲。


七色海棠


您好。



上下五千年是從上古時期開始記算的 因為前2000多年的歷史沒有人記錄,只有傳說。所以詳細的是從夏商周開始計算。但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

將傳說中的“黃帝”的年代定在距今約5000年有什麼依據呢?

司馬遷的《史記》不列三皇,而將炎、黃排在《五帝本紀》之首,但他並沒有明確黃帝的年代,甚至對顓頊、帝嚳、堯、舜都沒有紀年。這至少說明司馬遷是拿不準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年代的。

現在的文史工具書一般都把黃帝的年代定在公元前26世紀,即距今約4600年(最近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已改為距今約5000年)。

有史式教授根據邵雍《皇極經世書》稱堯元年為甲辰年,推定這一年為公元前2357年,再據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黃帝在位時間為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顓頊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推算黃帝元年為前2698年。

史書說《皇極經世書》是一部術數書,邵雍是一位精通象數之學的哲學家,皇甫謐則是一位精通針灸之學的醫生,二人皆非史學家,所以“所謂‘黃帝紀元’,不過是大膽地猜測估計而已,全無可信的根據。


從黃帝紀元即公元前2698年算起,到今年一共是4719年,不足五千年而接近五千年,這就是‘中華上下五千年’。


夕陽下的小羅羅


這話說的!

小學入學有報名,登記註冊,交費報到,個人,家庭,學校,教育局,都有案可查。啟蒙以前的就不一定有記載了,比如沒有進過幼兒園,沒有拍照,甚至就是民間接生,派出所沒有登記,不能入戶籍的黑戶,也就是說是,沒有記載,那是不是說學前的歷史不存在?一出生就讀一年級的?

可見,`沒有記載,就是沒有歷史`,這樣的說法絕對錯誤。

歷史的記載,依賴文字,而文字的出現是到今天為止,人類歷史的百分之一都不到,你就這樣否定前面的百分之九十九了?

結繩記事也是記載,時間久了都是繩子栓的疙瘩,每個疙瘩的含義也就模糊了,和根本沒有效果相同。這樣說那段歷史就消失了?

歷史的記載,時間久遠,毀於戰亂,保存不當,書寫材料的蛻變,也會逐漸消失。別說紙張,就是羊皮,牛骨龜甲,青銅器銘文,就連石頭碑刻也有風化腐蝕,那些歷史也不存在了?

許多的民族,國家,歷來就不重視文字記載,例如南亞大國,非洲,那他們也沒有歷史了?

曾經的歷史和對歷史的記載,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用記載,特別是流傳下來的記載,作為承認歷史的條件,哲學上稱之為用形式考察,判定內容,顯然本末倒置,荒謬絕倫。


青山不掩


按照黃帝紀元,今年應該是4717年,可是我們現在都改西元也就是西方曆法紀年了,也就是我們說的2020年。

從紀元上看,我們中華或華夏5000年曆史(一般不說中國5000年),沒問題。

按照西方的所謂文明的說法,要有城市、青銅器、文字才算文明,所以至今,按照這個說法,我們是沒有辦法把夏朝算進去的,更別說再往前的辛,唐,虞了,還有更往前呢。

沒辦法,爺爺可以記得孫子的歷史,從懷孕到出生到長大,都可以記得,或者記載下來。但是孫子知道爺爺的歷史是從孫子有記憶開始的,他不知道或他不記得的爺爺的歷史,他就當是編的。

做爺爺的何必跟孫子計較。


互聯網之老兵


1、我們經常會說一個詞,叫做“中華上下五千年”。

2、這個詞有兩層含義:一、中華文明綿延了五千年之久。二、中華文明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從上古時期的華夏始祖皇帝時期開始,一直到西周時期,這段時期有記載,但是沒有確切的紀年。

下層是從公元前841年開始至今。這一年西周第十代君王周厲王,由於統治殘暴,引起國人暴動,周厲王逃出鎬京。由於國家無主,王公貴族們推舉周定公、召穆公暫時代理國政,史稱"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中國的歷史有了確切的紀年。

大家對寶葫蘆的回答有什麼高見,歡迎多多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