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村弹棉花老人,潜伏清东陵十多年,差点搬空整个皇陵


河北农村弹棉花老人,潜伏清东陵十多年,差点搬空整个皇陵

前言

《左传·文公六年》载: “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 息、仲行、鍼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河北农村弹棉花老人,潜伏清东陵十多年,差点搬空整个皇陵

《左传·文公六年》

在我国许多君王死后都会将生前十分喜爱的物品,随着自己带进棺木。并且帝王喜爱的这些东西肯定都是价值连城的宝贝,树大招风,这就会惹来很多盗墓贼的惦记,历史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近代最庞大的皇陵东陵就是典范之一,曾遭到多次盗墓贼的盗挖,这里面<strong>王绍义就是最出名的一个。



孙殿英盗墓,打乱王昭义的计划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strong>东陵盗贼孙殿英的名号,这个人的胆子十分的大,曾经以军事演习的形式来组织人进行盗挖东陵,更是将慈禧、乾隆墓里面值钱的东西都洗劫一空,卖到国外去,给我国历史文物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河北农村弹棉花老人,潜伏清东陵十多年,差点搬空整个皇陵

王昭义

孙殿英盗墓的行为人人皆知,但是很少人知道东陵在以后还被别人盗过一次,而且毁坏的程度更是比前面的更加凶残,更有11座皇陵被盗。此人就是<strong>王绍义,这个人胆大心细,为了能够偷盗东陵足足忍耐了数十年,最后成功盗墓,成为了新的“东陵大盗”,这两次盗墓显然是有非常大的联系的。

根据史书《乱世:民国多少事》中详细的说明:王绍义伙同悍匪马福田一起策划盗挖东陵的时间比孙殿英盗墓的时间都要早,马福田因为是悍匪之后招安后变成了一名团长,王绍义就当了他们团的参谋,两个人非常的透脾气,对东陵盗挖这一举动也是势在必得。

1928年,马福田离开了军队,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劫匪。而王绍义给他出谋划策要对东陵动手,两个人一拍即合就要动手,但是这个时候孙殿英正巧以缴匪的名义将两人吓跑之后,

自己却对东陵做起了偷盗的买卖。王绍义得知孙殿英对东陵进行盗挖之后,气不打一处来,但是胳膊拧不过手腕,想想之后便隐忍到了附近的新义村,看看有没有机会。没想到这一隐忍就隐忍了十几年,这十几年里有几次他也想动手但是都被自己的理性压了回去。

河北农村弹棉花老人,潜伏清东陵十多年,差点搬空整个皇陵

孙殿英盗墓


孙殿英盗挖东陵这件事情很快就在全国上下传开,人民的目光都集中在清朝东陵上面,纵使王绍义胆子再大,当时的他也是不敢轻举妄动,风头过了之后,王绍义刚想动手,日军又来了,日军派重兵在这里把守,王绍义也是苦于没有机会去下手。

十年等待,只为自己的“大梦”

普通的盗墓贼一个地方不能成功,则会换一个地方,但是王绍义不一样他一定要盗挖东陵,这是他的一个心愿。所以他选择定居在附近的新义村等待合适的时机,在等待的这些年里还成为了一个出色的弹棉花工。

河北农村弹棉花老人,潜伏清东陵十多年,差点搬空整个皇陵

在<strong>1945年,日本战败选择投降,在东陵的守卫部队也被撤回,王绍义看准这个时机准备立马出手,由于准备的时间长达十几年,所以在动手的时候,<strong>王绍义有条不紊,将各种会发生的情况都推演了一遍,首先他先花钱将看护东陵的守卫买通,之后又在村里集结了十几名壮汉,准备活动做完之后,便率领着他们一起开始了自己的盗墓计划。

王绍义在当土匪前曾是修筑陵墓的工匠,所以对陵墓的构造极为熟悉,在他的带领下,众人很快找到地宫入口,他们先是将咸丰帝的陵墓洗劫一空,又将慈禧太后的陵墓搜刮了一遍。

河北农村弹棉花老人,潜伏清东陵十多年,差点搬空整个皇陵

墓地内部

<strong>王绍义以前从事着筑墓工匠,所以对墓里面的结构都十分了解,他作为带头人,带领着众人进行了盗墓行动,他们首先将咸丰皇帝的墓穴清扫一空随后来到慈溪的墓穴又勘察了一遍。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就是,这里面的宝贝是在是太多,他们拿的麻袋都装满了还拿不过来,但是王绍义知道,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他不慌不忙的退了出来。

并且王昭义为了自保,更是拿出巨额钱财打通当地官员,有了保护伞的撑腰,王绍义更加肆无忌惮,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几乎是住在了东陵里面,将里面的11个墓穴全部洗劫一空,里面珍贵的文物全被遗失海外,这次东陵失盗的损失远远大于孙殿英的那一次,所以王绍义也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东陵大盗”

结语:

坏人最终都不会有好下场的,根据

《人民日报》对当年此事的报道称:东陵失盗之后,公安部门立即召开了动员大会,紧急成立了专案小组进行侦查,虽然王绍义他们一行人在这之前就已经逃离了这里,但是在倒卖文物的时候还是被公安民警所抓获,王绍义由于是这场活动的主谋,被判处死刑。

河北农村弹棉花老人,潜伏清东陵十多年,差点搬空整个皇陵

王昭义偷盗出来的珍贵文物

王绍义最终有这个结局一点也不为过,因为目前他所倒卖的历史文物还在海外一直漂流,他的行为对我国古文化的考察带来了非常严重的打击。王绍义的坚持虽然是值得人称赞,但是如果他一直在坚持干一件好事而不是专心盗墓,他的人生结果会不会不同呢?

《人民日报》

《乱世:民国多少事》

《左传·文公六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