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战败国,相比于满清,沙俄为什么可以不赔钱、不割地?

闪击伯爵2


当时的俄国可不是现在的俄国能够比的,那个面积真的是非常的大,就连一个小小的城镇,比日本那个岛国的面积大,却被日本人狠狠的蹂躏了一下,真的是丢了他们沙皇的脸。

但是说起来更丢人的,就是沙俄是和日本人在打仗的地方,就在中国的东北,清政府没有办法,都一声不吭,甚至有很多中国人在为俄国和日本人做的事,结果死了很多中国人,而战争的双方的损失是还比较少。


当时俄国人和日本人打仗就是为了争中国的地盘,而不是为了你死我活,即使俄国被打败了,也不是日本人能够相提并论的。

日本人在甲午海战之中打败了中国,并且夺取了很多的资源,尤其是战争的赔款,并且霸占了台湾,本来他还可以得到辽宁半岛的,但是因为俄国人联合了英国人,他们两个国家的压力给了日本很大的压迫,最终日本人妥协了,把辽宁还了回来。


虽然日本人是妥协了,但是在心里是非常不服气的,在心里已经是埋藏了仇恨的种子,于是日本人比明治维新之前还要更加的努力。虽然得到了大量的战争赔款,但并不是用来享乐,而是更加努力的为战争进行准备。甚至都向其他人借钱,花费了巨额的钱财去投入到军事上的付出,在这新一轮的备战之中,可以说是日本人又一次进行了赌博,上一次赌博打败了清政府,赢得了赔款,而这一次他想要更多的利益。

在1904年的那一年里,日本和俄国的矛盾已经是无法调和了,他们选择在中国的东北地区进行一场战争,这里要提到一句话,当时在甲午海战的时候,日本早就已经占领了朝鲜半岛,所以方便他们进行战争。

但是他们最主要的还是依靠海军,日本是一个岛国,而俄罗斯的西方舰队也是特别强大的,当时这本是采用偷袭的手段,宪法之人打了俄国一个措手不及,当时俄国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是想要找队友,但是日本人早就和英国人商量好了,并且先进了日本人和英国人结盟的条约。别的国家在英国人的威胁下不敢帮助俄国,俄国的面积是非常大的,俄国的沙皇只能够从自己俄国本土调到军队来运动。


而俄国人刚刚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非常累了,更重要的是没有办法和日本人进行,比较偶然得到的赔款,完全是给了他们沙皇去享乐,但是日本人的赔款都是用来建造军事方面,再加上日本人是早有准备,最终是导致了俄国人的大败,而这一次战争叫做马海战争。

其实俄国并不是有这么脆弱,最主要是国内发动了工人的起义,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俄国没有精力关注在远方来,首先是要安定内部,就像蒋介石的话一样,攘外必先安内,最终是和日本人谈判,俄国人暂时的放弃了一下。


但是日本人如果真的想要占领德国的话,必须要付出惨烈代价,而且又没有什么任何的好处,因为在当时俄国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在远东也没有什么非常好的资源,都是苦寒之地,或者就是有一些优良的港口,但是日本这帮人并不缺这些。

在当时日本人打败之后,肯定是要侵略中国的东北,将俄国人已经赶出了这个地方,对于他们来讲是最好的结果了,他们要趁机巩固他们的实力,不然等俄国人回过头来那就不好了。


汪公说


两个战败国在都输的很惨:满清在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以李鸿章的淮军为主力的大清陆军也损失殆尽,损失人数在4万左右;沙俄在日俄战争中,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全部报销,沙俄在远东的军队损失人数高达27万。

从损失的数据上看,俄国遭受到的打击不见得比满清小,凭什么最后满清要割地赔款,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沙俄却不用赔款,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就行了呢?

为什么,只因人家沙俄有实力呗。

沙俄虽然外强中干,但是毕竟人家底子是十分厚实的,是西方列强之一,日本就完完全全是一个暴发户。

当时沙俄虽然在中国东北与日军的交战过程中损失惨重,军队的伤亡十分巨大,如果日军还想继续打下去的话,俄军在东北还有一战之力。不过,此时的日俄两军都已经疲惫不堪了,无力在向对方发动攻击,双方最好的结果就是坐下来谈判分割一下中国东北的利益。

而满清在甲午战争中的情况则大不相同,清军在朝鲜、东北和山东连战连败,不仅军队已经损失殆尽,士兵的战斗意志也已经崩溃,根本打不下去了。而且,由于日军掌控了制海权,满清如果不接受日本的谈判条件,日军是有十足的把握登陆天津,继而占领北京的。正因如此,以满清的尿性就只能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了,割地赔款一个都免不了。


浮沉的历史


沙俄即便战败实力犹存,日本也没有能力攻击沙俄本土。战场上拿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别想拿到。

战前英国大力支持日本遏制俄国,但战争胜利后英国伙同美国向日本施压,最后俄国只是让出东北南部权益外加退出朝鲜。日本没有得到一分一毫的赔款,还欠下了英美等国的大批外债,这也使得日本从脱亚入欧向大东亚政策转变。

(一)头重脚轻盲目在东方扩张的沙俄

战争前夕俄国的总体实力要高于日本,但9九成的兵力部署在欧洲地。在远东只有不到十万陆军,太平洋分舰队拥有60余艘作战舰艇总吨位只有19.2万吨。

日本陆军有25万人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日本海军拥有80余艘作战舰艇,总吨位达到了26万吨,并且多数是从英国购买的新型舰只。

更为要命的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环贝加尔湖段没有修通,从俄国西部到中国东北有将近六星期的行程,后勤得不到保障。

八国联军侵华时俄国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占领东北。《辛丑条约》签定后俄军仍赖在东北不走,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成立以旅顺为中心的"远东总督区"。实际上把东北当成了俄罗斯领土 ,意图建立“黄俄罗斯”。

(二)日本人实际上充当的是英美的打手

为了遏制俄国在中国的扩张,英美两国鼓动日本同俄国开战。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因为国土狭小工业薄弱,不得不发行向英美等过发行外债购买武器物资。

战争结束后,日本空有战胜国之名,未能像甲午战争一样获得赔款,反而欠下巨额外债。

日俄朴茨茅斯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独有势力范围,并移交给日本旅顺租借地和南满铁路的控制权。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为日本领土。

结语:日本和沙俄的实力对比并不悬殊,英国和美国有意在日本和沙俄之间搞平衡,决定了日本无法从沙俄身上得到太多好处。但日本借此一战成为欧美各国承认的列强,独霸朝鲜接收了俄国在东北南部的权益。战后清政府放下甲午一战的仇恨,外交政策开始转向日本为日本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打下了基础。


来自边境之光


因为日本已经打得筋疲力尽,再继续挺进后勤跟不上了。

沙俄综合国力远强于日本,远东失败算不上伤筋动骨,他还能撑得住。而日本是在英国支持下发动对俄战争的,但英国人可不会做亏本生意,钱可以给,是借不是白送。鬼子为了打这仗,竭尽全力几乎把整个国家送进当铺,战后为了还债差点拖垮经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直到一战进入战争景气期才缓过气来。所以日本的胜利是“皮洛士的胜利”,最后接受不赔款条件并不奇怪――割地还是割的,不过是慷他人之慨,让中国买单。

其实甲午战争时,满清政府如果腰杆再硬一些,再坚持一段时间,日本经济也会撑不往的。虽然不见得能反败为胜,但争一个更好和谈条件还是可能的。

问题是,甲午战争主要发生在辽东和山东地区,日军已直逼近幾,对满清朝廷构成极大精神压力,满清统治者从来防家奴甚于外寇,生怕内部有人乘乱而起,当然不敢拼了。

沙皇也不是没有类似顾虑,当时民粹党人确实也趁机起事,制造了1905年革命,沙皇政府一度风雨飘摇,尼古拉一世甚至自杀以谢国人。但不同的是,远东毕竟远离俄国核心地带,得失不会严重威胁国家安全,他们比较有底气支撑。


真正鳄鱼不哭


这件事儿要扯明白吐槽机可得卖把力气了,首先还得明确一点,沙俄确实没有赔钱,但是有割地,只不过割让掉的土地是用《瑷珲条约》从清朝抢走的,里外里还他喵是咱们倒霉。至于不赔钱的原因,咱们得从日、美、俄三个国家进行分析,之所以带上美国是因为他们在这场中参与颇深,还是主要调解方。

日本的需求

其实对停战这件事儿日本是欢欣鼓舞的,因为这帮家伙已经打的快破产了,别看他们在远东击败了沙俄。可代价是约180万青壮在外面足足打了1年半,不能进行任何生产,花掉了足足17亿日洋(可不是现在的日元),最要命的是这些钱大部分是以国债的方式筹集而来,是得加上利息还的。

故此相比还有点战争潜力的沙俄,日本不是打不赢,而是靠不起了,在朴茨茅斯的谈判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日本请求美国居中调解。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底气相当有限,在1905年6月30日日本内阁对谈判委员的训令上看,割地赔款压根就不是志在必得。

这份《日露講和談判全権委員ニ対スル訓令案》(对日俄讲和谈判全权委员的训令)所列的绝对必要条件有三个:

  1. 日本要整个朝鲜半岛归自己处置(俄国曾想过去分一杯羹)。

  2. 两国军队一起从东北地区撤军(打不动了)。

  3. 要辽东半岛的租赁权和哈尔滨到旅顺的铁路(后来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都在这埋下种子)。

所谓的绝对必要条件就是谈判底线,这三样必须不打折扣的达到。除此之外日本还有四条相对必要条件:

  1. 赔钱。

  2. 要船,逃到中立国的沙俄军舰应该给日本(其中就包括十月革命的象征,阿芙乐尔号)。

  3. 要求割地,库页岛和周边岛屿全要。

  4. 日本渔民可以去俄国远东沿海打鱼。

最后内阁还安排了两条附加条件,所谓的附加条件就是明知道对方不会答应也拿出来试试,即使没实现也能恶心下对方:

  1. 限制俄国远东舰队在太平洋地区的航行。

  2. 撤销一些沙俄在远东地区的军港,改成商业港口。

日本这些条条框框的文字游戏大伙可能看着比较累,吐槽机总结一下就是前面三条必须实现,后面两条不必实现,中间那四条能实现一半就行。所以从谈判前的气势上看,日本的底气差了点,没敢想割地赔款全占上。

美国的策略

就整场日俄战争来说,美国是支持日本的,在战争期间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甚至向沙俄喊话“日本在为我们二战”。当然,他们支持日本的方式也非常美国,买了一大堆日本国债,成了鬼子的债主。

但是无论美国怎么支持日本,人家的国家战略不会改变,当时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战略就是“铲强扶弱”,在那里不能存在绝对优势,只允许有相对平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美国不可能让日本既拿到赔款又拿到土地,否则平衡就会打破。

所以谈判中负责调解传话的美国明确告诉日本人,想要谈和就别想拿到赔款,否则你们就接着打吧!当时日本内阁就慌了,连忙给前方发电报,别管割地赔款的事儿,先把停战的大前提定下来!

其实这是老罗斯福玩的一手朝三暮四的伎俩,随后他又告诉日本,沙俄那边表示可以割让半个库页岛。日本内阁赶紧感恩戴德的把这条加进了文字条款,于是整个《朴茨茅斯和约》的主体就完成了。日本三个绝对必要条件全部满足,四个相对必要条件满足一个半,给了南库页岛和允许日本打鱼。

沙俄的底气

对于沙俄这帮半单细胞生物来讲,搞这个谈判是挺憋屈的,他们的国内外环境恶劣的一塌糊涂,偏偏在这时候仗打输了。就军事实力来说他们还能继续战争,谈判开始之前已经有数量庞大的欧洲地区陆军在远东集结了。

可是沙皇尼古拉二世必须面临一个选择,国家外部利益重要还是自己的王位重要,甚至可以更严重点说,他的脑袋重不重要?当时罗曼诺夫王朝糟糕的统治已经让国内遍地革命,那些军队可能会拿来救命的。

所以这帮家伙确实想谈和,却又不缺乏打下去的能力,于是在谈判中展现的姿态就强硬一些。说好听这叫无欲则刚,反正输了我认,太过分的要求也不行,要是说难听点这就是流氓精神,我是流氓我怕谁,大不了再打我一顿呗!


估计扯淡到这很多人会问吐槽机为啥不对比清朝,这玩意没法对比,毛子确实穷凶极恶,人家在战场把日本给靠到山穷水尽,获得相对宽松的条件很正常。咱们那阵子是叫人按地上随便摩擦,这咋比啊?就扯淡到这吧!

历史吐槽机


因为俄国国土面积大,俄国说要钱没有,不服从新开练,德俄国只是满洲军损失大半,但是欧洲大军还没调动。有底气,可是日本撑不下持久战,陆军兵力已经损失过半,再打就要崩盘,所以见好就收,抢了南满把俄国人驱逐出了辽东,已经是筋疲力尽。无力再战


从韬光养晦到奋发有为


为什么?主政的人不同!

沙俄败了,日本还敢进攻俄罗斯不成。俄罗斯人心中怒火,在海上败了,要在陆地找回来呢?!

大清朝败了,西太后李中堂,吓得估计是大小便失禁了,赶快献上降表,割地赔款。

割地赔款,会降低西太后与李中堂的生活待遇吗?显然不会。割地是把包袱扔给后人,赔款的是民脂民膏,不过是从草民身上多压榨一些。西太后李中堂依然是快乐逍遥。

日本用尽全国之力,打造海军。甲午虽然是胜了,国内民生艰难,国库已经是无银、无粮了,伊藤博文愁的那是如坐针毡。

李鸿章及时送上降表,伊藤博文乐的:’李鸿章真英雄啊、知己啊、大日本兴起的神助攻’。


亮羽飞云99


站在日俄两方面思考问题,一,俄方面虽然败了,远东力量被消灭了,但没有伤及俄根本力量,沒有危及俄核心地区安全。二,俄综合实力仍强,地大物博,不怕继续打,俄仍可以脱垮日本,仍然不惧怕日本。三,俄统治者还比清统治者强硬,仗败了仍然告之日本不赔钱,不割地,要打继续奉陪。一脸不在乎,看你小日本能把我怎样。

站在日本方面,一,战争虽然胜利但是惨胜,特别是陆上战役损失惨重。二,日本国小资源少无力维持战争,日本国内人民反对,战争期间向英美等国大量借债。三,见好就收,俄承认朝鲜是日本势力范围,在我国东北利益上也做出让步。

综上所述俄国所以不赔钱,不割地。日俄战争实际上是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确立势力范围的战争,日本从此走上世界大国之列,西方列强开始正视日本,对中国来说危机感更强了,此时的日本已经成为威胁中国生存的最大外来力量。


周药师说药


说到这个问题,我觉得主要以下原因

1.在地理位置上的不同,中日甲午战争陆上主战场在朝鲜半岛,中国东北;海上主要是在黄海和威海卫,从地理位置上来看,靠近京师,东北又是大清‘龙兴之地’,为了维持自己统治地位,这两个地方都不容有失。日俄战争爆发的地点也是在中国的东北,远东战场的失利威胁不到沙皇政府,因为他们的核心区在欧洲,在彼得格勒,远离远东,即使在远东战败,沙皇也不会有危险。即使日本再想进攻,那他们面临的是在俄国本土作战,海军将失去作用,并且补给线会越拉越长,形式只会有利于俄国。

2.心态的不同,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之前的几十年里,已经经历过多次‘城下之盟’了,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又一次面临的是‘城下之盟’,政府当权者希望求和,而日本做出了一副‘打到紫禁城,活捉皇太后’的态度,清政府因此只能任由狮子大开口。俄国则不同,虽然海战已经惨败,但是列强的心态摆在那,有很长的战略纵深,在陆地上完全可以再打下去。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打下去,谁胜谁败并不好说。日军自身也是损失惨重。因此只能选择接受美国的调停。

总而言之,俄国相比于清政府有更长的纵深,有更厚实的家底俄国敢在陆地上继续打下去,因此俄国可以坚持不割地,不赔款。


90后历史迷


日本进入近代以后,通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它的道路,有着军国主义的特质。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它把目光放到了亚洲大陆。为了称霸亚洲,它决定第一步先侵占一水相隔的朝鲜。

当时的朝鲜是中国清政府的保护国,要侵略朝鲜,就不可避免的要和清政府刀兵相见。虽然清政府在当时已经腐朽没落,可是它通过洋务运动,实现了“同光中兴”,还具有一定的实力。在中法战争中,中国打败了法国,取得了中法战争的胜利。当时的世界认为,当时的亚洲控制在英国、中国和俄国三巨头的手中。

但是,日本通过励精图治,举国上下节衣缩食,迅速扩张军备。终于,在甲午战争中,依靠英国在背后的撑腰,打败了腐朽的清政府,取得了甲午战争的胜利。这使得清政府失去了朝鲜的保护权。在最终的《马关条约》中,以清政府割地赔款为结束。

清政府的势力退出了朝鲜,早已对朝鲜垂涎已久的俄国趁虚而入。它把自己的势力渗入中国东北和朝鲜,这不可避免的引起了日本的敌视和不满。

在多年准备之后,又是在英国的支持下,日本发动了日俄战争。经过艰苦的战争,日本艰难的击败了俄国。尤其是在对马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几乎全歼了俄国太平洋舰队,取得了全胜。消息传到俄国国内,俄国爆发了革命,俄国只得和日本进行谈判,结束战争。

日本和俄国谈判之初,还抱着甲午战争时的美梦,想要让俄国割地赔款。可是,日本却碰了个硬钉子。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指示他的和谈代表维特说:“一个戈比的赔款也不给,俄国领土一吋也不得割让!”那么,同是战败国,俄国的态度为什么和清政府如此大相径庭,这么强硬呢?

这是因为,两国的情况是完全不相同的。先拿清政府来说,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在陆战和海战中接连失利,陆军败退东北,北洋水师也全军覆没。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已经难以抵挡日本侵略军的进攻。

在国际形势上,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企图以日本作为进攻清政府的马前卒,对它多方支持。这些西方列强,企图用日本的胜利,作为打开中国大门,陷中国于半殖民地境地的敲门砖。这样一来,清政府在国际上空前孤立。国际舆论和国际形势都对清政府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军事实力无法抵抗日本的进攻,又没有国际的外援帮助,清政府只得和日本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

而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情况再次发生了变化。虽然这一次,日本再次利用英国和俄国的矛盾,得到了英国的支持。但是和甲午战争时不同,到日本和俄国谈判的时候,日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无力把战争进行下去了。

从财力来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实际支出的战费达到了十七亿一千六百四十四万日元,号称“动用国帑二十亿”。当时的日本政府只能承担这笔战费的一半,剩下的只能向国外借款。在整个战争期间,日本在英美金融市场上募集到八亿零五十六万六千的外债。这样一来,日本到战争末期的国债达到了二十四亿日元之多。如果战争继续下去,日本连一年都支持不下去了。

至于说人力和物力,日本更是到了衰竭的地步。日本当时已经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动员,动员的一百一十万兵力已经死伤了五十多万,而且还再也没有补充的可能。武器弹药也消耗殆尽,国内生产和国外购买的武器弹药也无法补充到位。

最后是英美的态度。英美虽然支持日本打击俄国,但是,它们也要防备日本势力强大后,影响到自己在亚洲的利益。所以,它们也要求日本停战谈判。日本的一半军费,百分之四十七的武器装备要从国外补充,没有英美的支持,它根本无力继续进行战争。所以,日本谈判媾和的原因是实在无力再打下去了。

而俄国则不一样。俄国虽然海军打了大败仗,可是陆军的实力还存在。当时俄国经西伯利亚大铁路运来了五十万大军,做好了战争的准备。当时指挥这支大军的俄国统帅说,在旅顺口战役时,那支太平洋舰队不在。等我们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在准备发动攻势的时候,那支该死的太平洋舰队到来了。因为它的覆没,我们做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俄国接受谈判,不是没有力量继续战争,而是因为国内爆发了革命。俄国政府怕这种群众革命推翻自己的统治。据说,这个革命运动也有日本人在后面推波助澜,这就不在这里详述了。

由于还有余力进行战争,所以俄国才会对山穷水尽的日本态度强硬。日本也不敢对俄国逼之过甚,如果条件过于苛刻,反而会适得其反。被激发起民族荣誉感的俄国人民,反而会放弃革命,投入战争。这样,日本就弄巧成拙了。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被迫放弃了狮子大开口的做法。经过谈判,双方达成了基本上都能够接受的条件。俄国没有给日本一个戈比的赔款,但是基本满足了日本提出的绝对坚持的要求。还将已经被日本占领的萨哈林岛的南半部割让给日本。为了从俄国榨取每一分钱,日本向俄国索要了俄国战俘的生活费,金额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这场战争,让日本在财政上赔个精光,以至于多年翻不过身来。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日本人看清了自己可怜的国际地位,他们在各种文章里把日后这种穷困的原因,归结为上了英美的当。可是,这又能怨谁呢?只能说它咎由自取罢了。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