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誰更技高一籌?

如果說,唐詩是中國詩歌發展的巔峰,那麼,李白和杜甫就是山頂上比肩而立的兩個巨人。一個號稱詩仙,一個號稱詩聖,儼然牛逼閃閃的一代宗師,分別代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兩大門派,一個雄奇飄逸,一個沉鬱頓挫,在武林各霸一方,如同少林武當,風格迥異,難分高下。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誰更技高一籌?

李白


既然排名不分先後,為什麼你們總說李白杜甫,從來不說杜甫李白?
論作品數量,杜甫以1500多首完勝李白。李白成天喝酒,留下來的作品僅是杜甫的60%;論作品質量,連元稹元老師都說:“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我們阿杜的詩哪裡不如你家李白了?
排在前面難道是因為年齡比我們老,職位比我們高,酒量比我們大,長得比我們帥?文藝界難道不應該是用作品說話的嗎?
別跟我說什麼以姓氏筆畫為序,我數過了,巧得很,李、杜兩個字都是7畫。
你就說吧,憑啥李白一直排第一,我們杜甫永遠排老二?
李白和杜甫誰更牛逼?誰才是真正的詩壇盟主?
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爭吵了幾千年也沒分出個高下。
其實,都是後人瞎操心,兩位當事人自己從來就沒想過這個問題。為啥?因為在當時,李白和杜甫,不論從哪方面比,都不是一個級別的,根本不存在競爭關係。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誰更技高一籌?

李白


1. 一白遮百醜
據說,李白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後來在河邊遇到一個老奶奶拿根鐵棍在石頭上磨,李白好奇就問:老奶奶您這是在幹嘛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李白說:這麼粗一根鐵棍,要磨到什麼時候啊?老奶奶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李白由此感悟到:沒文化太可怕了!為了自己長大不幹這樣的蠢事,他開始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代詩仙。
李白比杜甫大11歲,風流倜儻,相貌英俊,長得就是比杜甫好看,至少比杜甫白。
據考證,李白出生於碎葉城,也就是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托克馬克市。對,李白其實是個外國人,有俄羅斯血統的白種人,所以,李白,字太白。
時任大唐詩協副主席,作協常務理事,隨便一首詩發出來就是10萬+,名滿天下,如日中天,坐擁百萬粉絲,連當今皇帝都是他的崇拜者。
公元742年,唐玄宗首次召見李白,竟然親自從步輦上走下來迎接,拉著李白的手噓寒問暖:“歡迎李老師來我們大唐翰林院工作,怎麼樣,一路上辛苦了吧?吃過飯沒有?來,先吃點東西。”叫人搬來七寶床(注意,不是小板凳),請李白坐了上去,然後自己端起碗,用勺子親手調製了一碗西安名吃羊肉泡饃遞上去,一邊侍奉李白用餐,一邊討好地說:“李老師雖然在民間,但您的大名我是早有耳聞,如果不是我平時積德,怎麼會有幸見到您這樣的大明星啊!”


這場面,簡直不忍直視,別說文武百官,連楊玉環在旁邊都有點吃醋了。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誰更技高一籌?

杜甫


此事並非杜撰,《新唐書》中有記載:“天寶中,皇祖下詔,徵就金馬,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
兩人邊吃邊聊,甚是投機,飯後,唐玄宗當場宣佈了對李白的任職決定:翰林待詔。


具體乾點啥?清閒得很,無需坐班打卡,就是偶爾替皇帝擬個文件,寫個講話稿啥的,再不就是幫皇帝給楊貴妃寫情詩: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曾向瑤臺月下逢。這種事李白最拿手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隔三差五進宮陪皇帝和貴妃喝酒吃飯,席間奉旨作詩以助酒興。李白恃才傲物,誰都不放眼裡,寫詩是吧,藉著酒勁兒,敢讓楊國忠磨墨,高力士脫靴。
有時候,連皇帝的鴿子都敢放:“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如此狂妄自大目無領導,換個人你試試,唐玄宗非弄死他不可。可人家李白不但沒事兒,還被認為是瀟灑有個性的表現。你看,當年我大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已經到了何種地步。
李白一生創作了900多首詩,歌頌開元盛世的正能量作品居多,內容不是遊山玩水,就是飲酒作樂,從不妄議朝政。這樣的詩人,領導喜歡。所以,李白名利雙收,長安二環以內有高檔別墅,出門有寶馬香車,終日混跡於各大酒店娛樂場所,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
2. 阿杜的悲慘世界
再來看看杜甫。
跟李白一樣,小時候也不好好學習。“憶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黃犢走復來。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爬高上低,基本上就是個淘氣的猴子。

後來,在河邊遇到一個老奶奶拿根鐵棍在石頭上磨,杜甫好奇就問:老奶奶您這是在幹嘛呀?老奶奶說:我要把它磨成一根繡花針。杜甫說:這麼粗一根鐵棍,要磨到什麼時候啊?老奶奶說:我以前是大唐紅燈區的頭牌,我有經驗,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杜甫由此感悟到:沉迷女色太可怕了!為了自己長大不幹這樣的蠢事,他開始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個高考落榜生。
沒錯,24歲那年,杜甫從老家河南鞏縣來到當時的國際大都市洛陽參加高考,結果落榜了。
深受打擊的他沒有選擇復讀,而是以找工作為由,開始四處旅遊。
錢從哪兒來?杜甫家裡最初還是有點錢的,父親當時是山東兗州司馬,自己怎麼也算是個官二代。
後來不知道怎麼回事,家境一天天落敗,越混越背。俗話說:是金子總會花光的。在生活上,杜甫後半生過得窮困潦倒,飢寒交迫,四處漂泊,居無定所。兒子活活餓死,茅屋為秋風所破,最後以離奇的方式慘死在一條破船上。
在事業上,杜甫仕途不順,一生追求功名,但只做過拾遺和工部這樣的小公務員,還因為站錯隊,很快就被罷免了。
在業務上,杜甫以刻苦用功聞名,一生創作了1500多首詩歌,雖然在數量上甩李白至少三個街區,詩作中也不乏“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樣的10萬+爆款,但跟李白比起來,只能算是詩壇新秀。

特別是杜甫詩歌中,充斥大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三吏》《三別》這種攻擊政府,揭露社會陰暗面,傳播負能量的東西,沒有被跨省抓捕已經是皇恩浩蕩了,封號是必須的。所以,在早期各種版本的唐詩集裡,居然都沒有收錄杜甫的詩,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杜甫是誰。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誰更技高一籌?

杜甫


直到杜甫去世40年後,在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力推下,杜甫詩歌的價值才逐漸被人們所認識,最終達到了和李白並駕齊驅的地位。元稹曾誇讚杜詩:“上薄風騷,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可以說是最高評價了。


可是在當時,杜甫跟李白相比,一個是皓月當空,光華四射,一個是小星星,就算使勁兒一閃一閃眨眼睛,你也很難在浩瀚的夜空中發現它的蹤影。李白就是杜甫的偶像,能得到一個簽名就心滿意足了,哪敢想日後會跟人家相提並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