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顙魚“裂頭病”準確診斷是基礎、針對治療減損失未病先防是關鍵

近年來暴發的黃顙魚裂頭病,發病速度快、傳染性強、死亡率高,嚴重製約了黃顙魚養殖業的發展。目前,針對黃顙魚裂頭病的病原、病理,國內專家學者都做了相關研究,一致認為與愛德華氏菌感染有關,但具體如何發病及如何有效治療都未提出明確的研究結論。2018年江蘇省射陽縣一養魚場多個池塘全雄黃顙魚患裂頭病,經臨床診斷、用藥治療等,取得滿意效果,小編在此作一總結,為各位養殖朋友提供有力的案例參考。

黃顙魚“裂頭病”準確診斷是基礎、針對治療減損失未病先防是關鍵

病例來源及池塘基本情況

2018年7月4日江蘇射陽某水產技術有限公司養殖的全雄黃顙魚發生不同程度死亡,其中四個養殖池塘最為嚴重,患病率達30%以上,死亡率達60%以上。7月5日該養殖戶用0.5克/米3二氧化氯粉劑全池潑灑未見好轉,7月9日死亡量繼續增加,日死亡達到65千克。

黃顙魚“裂頭病”準確診斷是基礎、針對治療減損失未病先防是關鍵

發病症狀與流行季節

發病魚頭頂部紅腫、潰爛,直至將頭蓋骨蛀空,形成一個狹長空洞,嚴重的還有魚鰭發紅、內臟有少量腹水的症狀。病魚會在水面呈頭上、尾下狀緩慢轉動。解剖可見腹腔有淡黃色透明狀液體,個別出現溶血現象;肝臟土黃色無光澤,有出血點或出血斑;脾和腎腫大充血;胃膨大,胃壁充血較重,個別有胃積水現象;腸道壁發紅,腸粘膜脫落,剪開腸道可見黃色濃汁狀液體。

本病的流行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的5-10月是其流行季節,6-8月為其流行高峰期,流行水溫為20-30℃,在25-28℃發病較嚴重。在高溫季節暴發,病情蔓延快,當水溫在25-30℃時會出現病魚的大量死亡現象。引起黃顙魚暴頭病的病原為愛德華氏菌屬的兩種細菌,發生在苗種階段的黃顙魚暴頭病,通常會有車輪蟲、斜管蟲、半眉蟲等纖毛蟲類的併發感染,所以在進行診斷時一定要全面,不能漏診。

黃顙魚“裂頭病”準確診斷是基礎、針對治療減損失未病先防是關鍵

治療藥物篩選:病例根據藥敏實驗結果,選取高度敏感、價格相對便宜的鹽酸多西環素和恩諾沙星兩種抗生素作為內服藥物。殺蟲藥物選取藥效較為穩定高效的伊維菌素作為主藥,為了提高藥效配合使用0.5克/米3的硫酸銅。潑灑EM菌以儘快達到以菌治菌的效果,外用消毒藥物選取作用效果穩定、高效、半衰期較短的藥物二氧化氯。

治療方案:根據對發病黃顙魚的臨床診斷和水質狀況,案例治療方案採取了殺蟲、體外消毒、水質調控與內服抗生素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法,藥敏實驗顯示強力黴素和恩諾沙星高度敏感,作為內服抗生素。同時,二氧化氯消毒後次天用高濃度的益生菌全池潑灑,達到以菌治菌的效果,經過近半個月的用藥治療,病魚基本康復。

黃顙魚“裂頭病”準確診斷是基礎、針對治療減損失未病先防是關鍵

因為感染是從魚腦內向腦外,發病高峰期,一旦發病,往往外用消毒、內服抗生素效果均不是太佳,仍需堅以防為主,預防是關鍵

1、 選擇健壯的苗種

黃顙魚暴頭病的病原很多都來源於親魚和種苗場水源,所以,選擇種苗前要對種苗場的技術力量和場部親魚和種苗的發病情況做充分了解,選擇優質種苗,把好種苗質量關。

2、 保持良好的養殖環境

黃顙魚魚苗魚種放養前最好將池底過多的淤泥清除,然後每畝用100kg的生石灰進行徹底消毒,暴曬後再注入未受汙染的江河之水。

一般在養殖中後期,由於排洩物和殘餌等廢物的積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質惡化和底質惡化,氨氮和亞硝酸鹽也有了一定的積累,而黃顙魚屬於底棲魚類,極易受到惡化的水質和底質的影響,所以,必須加強水質和底質的監測,定期進行改底培菌、藻。

3、加強飼養管理

(1)把好飼料關

選擇營養全面的優質配合飼料進行投餵。

每天的投餵量以八成飽為標準,儘量做到不留殘餌,在必要時可減少投餵量甚至停食,以免過多的殘餌造成水質汙染。同時根據黃顙魚的生長情況和天氣的變化,及時調整飼料的營養水平及其投飼量,做好“五定(定質、定量、定時、定位、定人)”投飼工作,確保黃顙魚每天都能吃飽吃好,切記不能在投飼前將飼料倒入投料桶中曝曬

(2)定期保健

在密集養殖的情況下,黃顙魚的抗病力極易受各種不利因子的影響而降低,所以必須定期內服功能性添加劑來提高抵抗力,促進生長。在整個養殖過程中,要注意對養殖水體的定期消毒和藥物飼料的定期投餵,以減少水體中病原菌的數量和增強黃顙魚抗病能力。水體消毒藥物要選用高效的溫和性消毒劑。

要控制疾病,首先要給養殖動物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再內外兼治,外部環境消毒,殺滅病原菌與原生動物,內服膽汁酸,護肝膽促進藥物吸收,強化體質,消除體內的病原菌。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加州鱸魚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