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阳光总在风雨后

时间: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记录人:淄博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董琳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阳光总在风雨后

董琳正在跟几名队员分析病例。

今天的班是我们4个先上场,从凌晨3点到早上6点。我失眠了,不知道怎么了,晚上8点多好不容易睡着,10点就醒了,然后就再也没睡着。翻来覆去睡不着的那种难受。好不容易熬到了凌晨1点半,赶紧起来收拾收拾,1点45分要在酒店楼下集合。我就跟大家吐槽:我失眠了,夜班怎么办?结果发现有人跟我一样。拉了会呱儿,班车凌晨2点准时出发,不到2点半到达医院。有点儿冷,赶紧走,3点就要交班,还要穿防护服什么的,就怕晚了。

口罩和护目镜,我一再确认没问题了,然后才进了病房,到了病房立马进入工作状态。

老师先是跟我们说了几个特别需要关注的病号及护理要点,确定好了之后,我和侯老师就去转病房,熟悉病人情况去了。

一位大姨坐起来,说着不太清楚的话,好不容易才听明白是要上厕所。侯老师帮忙举着吊瓶,我扶着大姨下床小便。我端着盆去倒厕所,突然感觉回到了淄博,很想念大家。

一晚上,眼镜没有不适也没有起雾,一切都还好,所以干活就很轻松。

下班的环节也很严格,一步一步脱完防护服,出来又赶紧一系列的自我清洁消毒的操作,用双氧水漱口,真的超难喝。

我困了,这个点,我已经不想说话,不想动弹了。真的好困,白天没睡,晚上就睡了1个多小时。我们从病房出来之后,还要等后半场的兄弟姐妹一起回酒店。1个小时之后,我觉得自己站着都能睡着,还好班车可以回去一趟,我们赶紧下楼坐班车回酒店。回到酒店,洗衣服、洗澡一套下来,上午10点半多了,出去一看早饭没了,等等一起吃午饭吧。我趁着这个时间写了会日记,突然来了个电话,快递!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阳光总在风雨后

从家里寄来的零食。

这是哪来的快递?打开一看,我们家小哥哥给我寄的零食。那天,我说我想吃辣条,他说,垃圾食品不能吃。谁知道打开一看居然有三包辣条。特殊时期,他们公司也还没开始上班。

那天早上,他说本来想给我寄奶来,快递不给寄。我说我们这每天都有奶,我又不是旅游,差不多就行。他就对我各种的不放心,我俩结婚虽然才4个多月,但当他知道我来武汉的时候,一点犹豫不舍都没有,很坚决地说:去吧,宝贝儿,保护好自己,平安回来!

我知道他心里很不舍,他只是尊重我的决定。谢谢老公的支持,说实话,很想他。每次视频,他说自己一个人在家就懒得做饭,凑合吃。我就会很生气。他说:你不在家,我做好吃的给谁吃?

听他这么说,真的很心酸,虽然我俩有空就视频,但是感觉不一样。你以为,他每次都会说,一定做好防护、提醒我保护好自己、等我回家之类的话吗?不!他根本不会说。我太了解他了,实实在在的一块木头。他什么也不说,只是想让我保持好的心态,浑身充满能量去战斗。

谢谢,谢谢你的良苦用心,谢谢老公给我寄来的满满的爱。收到了,爱你。

时间: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记录人:淄博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 董琳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阳光总在风雨后

准备开始工作。

几天不写日记了,有点懒了,13日的夜班是我跟二姐(侯君)、千医的杨哥双双配合的最后一个班。因为我们调组了,从之前的八人组分成了四人组。虽然才配合过两个班,但我们角色都进入得很快,两个男生也很照顾我们女生。记得二姐第一次进病房非常不适应,窒息现象特别明显。杨哥干了一会活,也有点喘不动和恶心。

第二次夜班的时候,杨哥明显有精神了,应该是适应了。他会跟仍然不适应的人说:没事了吧?别动,在这里歇歇,有啥活让我们去干。

不但我听了心里暖暖的,好多人听了感动得想掉泪。

虽然才见了第二次面,但我们完全没有陌生感,配合不错,因为我们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来。

这最后一个班,我们还是挺不舍的,不过,我们还是专心完成了各自工作,测体温、测血压、测氧合、派餐,分发口罩和药品……

今天是情人节,我们收到不少礼物,没有玫瑰花,满满都是大家的心意。

我们医院还召开了家属座谈会,真心感谢领导们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

时间: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阳光总在风雨后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阳光总在风雨后

2月9日抵达武汉,这次我们来自山东各地的300多人的医疗队,分成了10个医疗组和11个护理组。我被分在护理2组,组里一共16名护士,工作实行轮岗制,每个组工作6个小时。

2月14日10点到16点,是我的第一个班。早上8点30分从入住的酒店出发,到达方舱医院后,穿戴防护用品,严格地落实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穿戴完毕后已经有点气喘吁吁,这笨重且有点闷的防护服,总是比我们想的还要更“重”一些,我给自己暗暗加油,千万次的演练,为的就是这一刻。或许从我成为一名护士开始,或者是从那年走进大学许下我们对这一职业的承诺开始,为的就是在这样的时刻,践行自己的承诺。完成医者的使命没有忐忑,也没有疑惑,我知道我和300多人的团队在一起,12年的历练告诉我,这一刻只有坚定向前,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在方舱医院的患者多是轻症,一般情况都还不错,但是巡查之后,我发现困扰他们更多的是情绪因素,诸如恐惧、焦虑、不安等等。11点,我在巡查时,看到一位阿姨没有睡觉,在床边坐下起来,又坐下又起来。我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走到她旁边问她是不是有哪里不舒服。阿姨告诉我:“姑娘,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我害怕。你说我会不会加重?会不会突然不行了?会不会再也回不了家了?”

我认真地询问她的病史,监测了血氧情况,然后和她慢慢聊天:“阿姨,我刚从山东来到武汉,这个环境对我来说也是特别陌生。但是这有什么呢?您看我们这么多人在这里,身边的人也都好好的。您放心,有我们在,就一定会全力保障您的生命安全。阿姨,全国的医护人员都在努力战胜这个疾病,相信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因为长期在一线,我平常说话总是语速偏快,但是穿着防护服喘气都有些困难,所以说这些话时,语速很慢,成了一字一句,这也让阿姨慢慢放松下来。阿姨忽然说:“姑娘,你的普通话说的真好,山东人真的非常棒!”我透过厚厚的防护服,和阿姨相视而笑。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原本出舱时间是下午4点,但是为了能让接班的第三组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我们把注意事项和个人经验、患者的情况又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交接,最后真正出舱的时候,已经接近下午5点。脱下防护服,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脸上耳朵上勒出一道道红色“印记”。在返程的汽车上,我们都非常开心,能顺利完成第一次任务,自己也有点佩服自己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回到酒店,或许是高度紧张后放松下来,才感觉到疲惫一下子汹涌而来。

可是这样的疲惫很快就被温暖所取代。我的舍友,来自淄博周村的姐姐,在我回来前就帮我打开了电热毯,烧好了热水,还准备好了所有的消毒用品,让我一回来就可以用。这,就是我们的战友情,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默默地为你做一切。疲惫之后,我在这样的温暖里,重新充满能量,等待再出发,直到打赢这场战“疫”,赢得健康的胜利。

时间: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阳光总在风雨后
来自武汉的“战地”日记|阳光总在风雨后

2020年2月16日,来到武汉第7天,见到了久违的太阳。昨天下午,武汉飘起了大雪。阳光总在风雨后,见到了阳光,整个人都精神了。随着工作的有序进行,今天我们组一队队员再次进入我们的工作地——武汉国博“方舱医院”B1区。

你走,我必送你!

下午14:30,队员们在酒店门口集合,经历过一次进舱的队员们,脸上紧张的情绪已经不见了,一个个都信心满满的。这时,出现了让人倍感温馨的一幕:同组二队的队员们也陆续来到他们身边,叮嘱、鼓励、相互拥抱、拍照留念……这也是我们二组组长陈富军主任定下的规矩:哪一组进舱,留守的一组既要送,也要接。送自己的战友,送我们的家人,送他们去最危险的前线。在经过几天的磨合后,我们这个组的队员已经成为一家人,成为战友。你走,我必送你!愿我的兄弟姐妹们平安归来!

你回,我定接你!

晚上11点20分,二组二队的队员们早早地等在门口,为的是能让我们回来的英雄们第一时间看到他的战友在迎接他们。虽然我们按照感控组老师的要求,与他们保持安全距离,但是他们看到我们时,眼圈泛红了!你回,我定接你!说到做到,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家人!

(记者 李波 通讯员 常祥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