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上高一,每天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半回家,總感覺學生越來越累,有必要嗎?

陽光除甲醛


目前孩子今年上高一,每天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半回家,家長總感覺學生越來越累,問孩子有必要學習的這麼拼嗎?


在高中老師圈有句老話叫:高一“分層”, 高二“定型”, 高三“定終生?高考試題中所考核的知識點,高一佔了60%,高一是孩子上高中非常重要的一年。


先說觀點,毋庸置疑的肯定答案:文老師覺得孩子高一每天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半回家學習,非常有必要!!!!孩子非常有必要在高一期間努力學習,為兩年後的高考打好基礎。


高一“分層”:高考試題中所考核的知識點高一佔了60%

高一孩子從初中步入高中後,開啟了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八門主課學科的學習,特別是高一上半個學期進入下半個學期後,孩子的學習生活發生了一個大的轉變,剛剛熟悉了高中學習的節奏,即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可以說高一下半學期才是孩子開始真正融入到高中生活的開始。

高考試題中所考核的知識點,高一佔60%,高二佔30%,高三佔10%;高考難度設置通常是50%的基礎題,30%的中檔題,20%難題。可見高一整個學期對於高考是多麼的重要!


高中成績和高考升學壓力

高中取得好成績的目的是希望能上一所好大學。如: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雙一流大學。不過你知道現在上一所好學校需要多少分嗎?

拿文老師所在的省份四川省為例,2019年985、211高校錄取分數線又提高了。

2019四川高考報名人數是65萬人,超過700分的有182人,650分以上的有8613人,600分以上的超過3萬3千人,一本上線率僅為14.73%!


什麼概念呢?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魔幻與現實主義。四川高考成績650才能夠讀許多985高校,總體985高校的分數在630以上,像武大、中山等高校,需要670分樣子。

600分也上不了諸多的211高校。

我們再來看一下全國985高校的錄取率,理科錄取率僅為3.01%,文科錄取率僅為0.54%。


雖然現在除了高考,比之前多了非常多的渠道獲得高等教育的機會,如:綜合評價招生、三位一體、強基計劃等,但是對於絕大數的國內學生來說,高考還是唯一的獲取高等教育的通道。

拿家長非常關心的綜合評價招生為例:

如清華大學的領軍計劃,報名條件是:志向遠大、追求卓越、品學兼優、素質全面,一貫優秀並具創新潛質的普通高中畢業生均可申請,綜合學業成績應在全年級前列。

北京大學博雅計劃志向遠大明確、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具有發展潛能、有強烈的好奇心;學業成績突出、基礎學業成績原則上應位居全年級前1%以內(文理科類分列。


雖然各學校具體綜合評價的報名條件,有所不同,如綜合成績前例、會考成績需要達到及格A,重點參考學科是什麼,各類競賽和特長需要達到什麼水平等,都有差別。但,基本都是以高中各學科成績為報名參考基礎的,成績包括高一、高二、高三各學科成績和年級排名。所以孩子高一成績和年級排名也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上高一了,我們家長怎麼做?

孩子是高一,每天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半回家,家長總感覺孩子太累,那麼,我們家長應該怎麼輔助孩子,讓孩子度過高一這段艱苦奮鬥生涯呢?

我們都知道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

家長說的孩子的累是“真累”,還是我們覺得的累?

所以:在高一的時候,家長們要注重孩子們的學習,要充當孩子的老師,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功課上,幫助孩子們快速掌握高中學習生活節奏。

1: 做好孩子認真聽講,但還是會突然聽不懂課的準備。

2: 做好孩子作業比初三還多的準備。

3: 做好孩子高一比初三還累的準備。

4: 家長要做的就是提前開始瞭解大學,瞭解專業,瞭解高考形式,對待孩子更要用建議和溝通的態度。孩子越來越成熟,要給他們空間,更要做好孩子會早戀的準備,想好遇到各類問題時候的應對辦法。要從人性出發,逆人性的,基本都是壞事兒的。

5: 其他一切照舊,高中學習就應該比初中更拼,否則學越上越倒退還成何體統。

6: 幫助孩子做好時間規劃、進行勞逸結合。

我是專注於青少年生涯規劃和多元升學路徑實踐的文老師,

任何有關高考的問題,都可以直接私信或留言文老師,我會一一回復,更多的升學、專業和職業知識盡在文老師的今日頭條號上,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優途未來”就可以找到 ,歡迎關注。


優途未來


我作為一個高二學生家長,也在這談談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說實話,我那兒子上高中以前,從沒有住過校,那個懶散和邋遢,就不用提了。我一直擔心他受不了集體的環境,再被人嫌棄,結果出乎我的意料,他很快的就融進集體生活了。

早上六點半以前就要到教室,晚自習近十點,一直擔心他覺不夠睡的,要知道在家的時候,早上起床那個難啊!

我也是懶點,早上睡不醒的滋味是相當難受!所以他住校我是特別贊成。因為雖然離學校不是太遠,但是時間感覺太緊了,老是覺得不踏實。如果碰上個颳風下雨,大人孩子都受罪,真的得不償失。聽鄰居說她們老家有個女孩,好不容易考上高中,住了幾天校就堅決不去了,理由是和別人合不來。就這一個女孩,父母也是十分嬌慣,她爹早送晚接,二十多里地,兩頭不見太陽,重度糖尿病的身體,終於支持不住,可這孩子根本不體諒,只好她媽在學校附近租個農家院,陪她上學。

好不容易高三畢業,考了個聽都沒聽說過的專科,學費就讓一家子頭疼不已。我認為孩子住校還是有好處的,最起碼踏實安心,養成了習慣就會覺得差一點兒了,因為都是集體生活,每個孩子都不甘人後,我兒子可能成績還算不錯,分的宿舍也都是學習都差不多的,彼此也有個激勵。

我小區的鄰居,她的兒子每天接送,午飯也回家吃,人家的意思是她孩子在學校受不了,耽誤學習和休息。每個人的想法不一樣,我還是覺得孩子住校比較好,以後大學,難道還要接送不成!


人在做天在看報應不爽


沒有必要。

首先呢,我是一名大四學生,我也經歷過噩夢般的高考,那段壓抑的日子讓我記憶猶新。

再來分析您的孩子,6點半起床,10點半回家,那麼請問有多少時間花在路上呢?我讀高中的時候每天6點起床,晚上9點50分下晚自修,我也認為是合理的,因為我住校,6點起床早鍛,10點下晚自修後基本做完作業了,5分鐘走回宿舍,洗澡洗臉刷牙再和同學們吹吹水談談心,11點半斷電睡覺,生活作息非常健康、充實;

為什麼孩子們會壓力越來越大?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我媽,她給我報補習班是從小報到大的,高考前夕她一口氣給我報了三個一對一補習一次補習2個鐘,那時我週六學校要補課,一個星期在學校上6天課,還有一天瘋狂補習,還要寫高三如山一樣的作業。根本做不完!

所以第二點,我們想對那些妄想報多一點補習班就能提高孩子成績的家長說,沒有必要。

第三點,高中的題目真的太難了!尤其是數理化,很多時候我們考試5、60分的平均分已經算很不錯的了,每個人的試卷上都是一堆紅叉叉,每個人都是從不會到會,很艱難的摸索的過程。我有時候深夜失眠或者成績出來之後壓力很大,會哭著跟我媽打電話,我媽媽總是沉默,現在想想我可能需要一個很樂觀的人!無時無刻不在表揚我。這段深夜無聲嚎哭的日子壓抑得記憶猶新。

綜上所述,若以6點半起床,10點半回家來推斷孩子們越來越累是不合理的,花費在路程上的時間長短,生活作息的好壞都是影響以上的因素。真正讓孩子感到累的是家長。家長要有適當的引導!教會孩子要樂觀要積極向上,報補習班要適度,否則沒有必要。


桐是桐花的桐


孩子高一,六點起床,晚上十點半回家,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覺得這個事情非常正常,在當前的形勢下,也很有必要。高中孩子如此,高中老師要比孩子起的更早,回的更晚。


第一,高中學段課程多,難度大,孩子需要充足的時間用於學習才能消化每天的知識。

高中學段比起小學初中有兩個轉變。

其一,課程數量大幅度增加。

高一年級除了要上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九門高考學科以外,還要學習信息技術、美術、音樂、體育等非高考科目,目前各校又在高一開設了各種各樣的校本課程。因此,課程數量突增,各個學科學習時間都在相互擠壓。

其二,課程容量和難度大幅度增加。高一年級的課程相比初中,難度有一個突增。每節課時間不變,但所學內容容量也會激增。

這種情況下,孩子需要大量的課後時間用於整理筆記和消化每天所學知識,才能逐漸適應高中課程。學校就選擇了早上上早自習,晚上安排上晚自習,給提供一個充裕的學習環境。


第二,中國人口眾多,高考競爭過於激烈,當下高中生沒有最努力,只有更努力。

2019年中國高考報名人數已經超過了1000萬,雖然大學紛紛擴招,但就業壓力迫使孩子們不得不去追求優質大學教育,高考競爭還是特別激烈的。

在這種情況下,高中學校、高中學生壓力非常大。早上六點、晚上十點半不算什麼,很多孩子早上五點半到校,晚上十一點離校,週末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就是為了能夠不被同齡人落下。

當下的高中生沒有最努力,只有更努力,因為你沒有辦法。

第三,知識爆炸的今天,縱觀世界各地教育,高中階段沒有哪個孩子是輕鬆的。

在知識爆炸的今天,科技足夠發達,人們所要學習的東西比以前多了很多。要想盡快融入社會,為社會做貢獻,在適當的年齡,必須拿下適當的知識。

縱觀當前的世界教育,無論是美國還是歐洲,高中生的壓力都是非常大的。在美國,孩子要想考到世界靠前的大學,必須付出比中國孩子更多的努力。很多孩子都是凌晨才睡,早上六點照樣要到校讀書。相比來說,中國高考還是比較簡單的。


總之,在求學的路上,沒有哪個孩子是輕鬆的。父母在心疼之餘最應該做好的是對孩子的課後服務和心理疏導,讓孩子能夠有一個足夠安全的學習環境。不進則退,父母在這方面一定要認清現實,不能過度溺愛。

老梁侃教育,分享一線教師的觀點與看法,歡迎關注與討論。

師說新育


作為一名班主任,給你提供幾個考學思路,你自己決定怎麼辦:

1你若有很多錢,辦移民,移民國外五年,然後以華僑名義回國參加高中考試,高考分數很低就可以上名校。前提是錢得足夠多,移民也不容易,具體費用我也不知道,反正不會少,咱平民百姓不考慮。

2你若有錢,孩子考試後學韓語或俄語等,到國外上大學。像韓國的首爾大學,類似於咱們的上交大,名牌大學,錄取分數也很低,前提是韓語得過六級。這也離不開錢!想去的話,現在社會上類似的出國留學諮詢機構很多。

3如果沒錢,並且你信奉快樂教育,那就讓你的孩子隨意學,快樂要緊,初中畢業後上一所職業學校,學得一技之長,做一個快樂的工人,生活不求太好,溫飽還是有保障的。或許一不小心的話,也能幹出個小有成就!

4如果沒錢,還想讓孩子光耀門楣,改變門風,並且孩子也有智力,有能力,那就讓孩子拼命的學。各種苦得吃,各種罪得受,獨木橋得擠,各種考得闖。運氣好的話,孩子會有出息的。現代社會的頂尖技術就靠他們去繼承發揚了,或者商界名流,政界精英也會有他們的一席之地!

除此之外,你還有其它選擇嗎?


尹老師來幫你


我兒子今年剛上高中。通校。早晨6:40到校。晚上9:20放晚自習。上晚自習回來就得9:40。這時我就覺得他已經累的不行了。喝點酸奶,吃點兒蛋糕。如果再接著學習的話。他必須中間過渡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因為他說到二段自習的時候就有點兒堅持不了了。是硬挺著堅持過來的。所以到了家之後,如果想接著學習的話,必須休息相當長一段時間。因為是剛開學嘛。所以我就跟兒子溝通。我說回家不學習的話,就不用背書包回來。我兒子說得學習。我說那你不妨試一下。回來洗漱完畢之後,十點之前睡覺,然後早晨四點半到五點起來學習。學到六點,開始吃飯,準備上學。這也只是今天白天商量的結果。要不然歇一個小時就得到十點半。學半個小時就11點了。有這時間還不如回來就睡呢。第二天早晨也沒有那種學不進去的狀態了。我兒子在初中不太認學高中差13分進重點班。但是開學之後呢,狀態還挺好。上課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自習課老師說也是最認真的一個。但是初中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也沒有什麼方法。我碰到誰家有高中的孩子,我就想取取經。學習好的孩子到底是怎麼學過來的?學習時間。學習方法。碰到過幾個尖子班的孩子的家長。都說是挺累。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並沒有熬太長時間的夜。同一個學校。作息時間是一樣的。他們住校。六點起床。十點睡覺。我一聽也沒有像別的家長說的,一熬熬到12點之後或者早上很早很早就起來。但是他們白天非常有學習效率。白天非常忙。中午也會午睡。但是該學習的時候非常投入,全身心的高度投入。都說一天很累。我覺得挺有道理的。但是我覺得放學之後,我兒子一點兒不學習好像心裡也不踏實。我兒子也不踏實 做家長的心裡也不踏實。所以希望我兒子每天早晨學一會兒。看看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作息時間和學習方法。也希望有更多的家長和老師,能夠把好的學習方法學習心得分享出來,讓我們也借鑑一下。等過一陣兒。我們自己如果總結出好的學習方法的話,我也會分享給大家。



大大面瓜


全球的高中生都累,不只是咱們中國。

給你舉幾個例子吧!朋友家的孩子在美國紐約上十年級,相當於國內的高一,上次朋友跟我抱怨,家裡的孩子課業太繁重了,基本上每天六點起床,晚上一般都要到一、兩點才能睡。我朋友兩夫妻都是國內985的學霸,非常納悶怎麼高一就能夠讀成這樣?

新加坡朋友家的小孩兒,上半年考了美國的SAT,九月份準備參加英國的A-level考試,也基本上是每天六點起,晚上一兩點才能睡。有時候晚上十點多回來太累了一覺睡到三、四點,趕緊起來又開始一天的學習。美國和新加坡都一樣,除了文化課的學習以外,社會活動非常多,包括體育與文藝。素質教育,哪一項都要拔尖哪一項都不能夠落下,SAT考試、A-level考試的文化課都是抽空學的。

臺灣的高中生,晚上一、兩點睡也是正常現象,同樣的社會實踐加活動之外,抽空學習。雖說是抽空學習,但考試成績還是要分分計較的。

全球的學生要進入好大學,都一樣,成績、才藝、社會實踐哪一樣都不能少啊!所以你家的孩子早上六點起,晚上十點半回來,正常現象。



簡閱中英空間


我說句可能聽起來不太好聽的話:

說辛苦的人可能沒上過高中,當然,現實中也的確如此,尤其是現在孩子已經上高中的這代人……

其實每次談到高中學習的時候,尤其是談到高中學習“辛苦”的話題時候,我都會有點懷疑我過去上的高中難道是假高中的感覺……

我那時候是住校的,每天六點多學校放喇叭叫我們起床跑操,然後七點多開始早讀,當然,該值日的去值日去。晚上九點半下晚自習,十點熄燈。然後我們會拿出手電筒,當然,條件好的同學會拿出來“應急燈”,開始“偷學”——因為學校是禁止熬夜的,真的會查!

我就這麼說吧,凌晨兩點多你去上個廁所只要腳步輕一些你就會發現一些宿舍裡還會有一些隱隱的光線。

我們宿舍除了一位神仙級的舍友從不熬夜,其他人幾乎都會堅持到一兩點。

那時候發生過一件事情我們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位走讀同學的媽媽跟我們的班主任聊起孩子的時候說他家孩子在家上廁所時候都拿著書、每天都要學習到12點多……班主任驚為天人,迫不及待地跟我們說這些勵志的事情。

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我們全班幾乎沒有意思的一樣,時候班主任才知道合著我們這些住校的比這位同學還要拼。

我這個人喜歡喝咖啡和茶葉,而且一天到頭不管什麼時候喝都不會影響睡眠……是的,就是那三年給我練出來的。

可能是我“孤陋寡聞”了?因為在那個時候我們還算好的——每個周還能休一天,而我那些跑去郊區、縣城借讀的同學他們一個月只休兩天,而且熬夜也是家常便飯。

最後高考的時候我們宿舍最差的也是省內知名本科,而全班除了插班復讀的有一個只看上了專科和另外一個考上本科覺得不滿意又選擇復讀的之外都上了本科……

我也上了一所985大學。

順便說一下,那位被我們班主任試圖用來激勵我們的同學,僅僅看上了本地的一所普通本科而已……

而時至今日我們同學中孩子最大的都要中考了,我家孩子今年也要小升初了,到目前為止,沒有說有哪位同學因為過去的努力而有什麼“後遺症”,目前來看,最起碼還有聯繫的同學們活得都還是很不錯的,也有一些過得可以稱得上“非常高”的。

所以一直以來我還有我的同學們並不覺得諸如被很多人恥笑、詬病的“高考工廠”的學習強度有多大,反而覺得恥笑他們的人才是真的可笑!

憑自己的本事,努力付出,讓自己變得更強、更有競爭力,這難道有錯?

“高分低能”是那些人的“論據”,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的一個問題:什麼事情會成為“新聞”?是發生概率高的事情,還是發生概率低的事情?如果一件事情已經達到了普遍的情況,那麼請問這還是“新聞”嗎?還會讓你覺得“刺激”、“新鮮”嗎?

學習的本身是不會讓你“高分低能”的,恰恰相反,正是因為學習才有可能讓你的能力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精進、展示!之所以會有人出現這種情況,問題並不是存在了“學習”的本身,而是出在了“外部影響”——例如幾乎每一個這樣的例子背後都會有驕縱、溺愛孩子的父母……

這是孩子的錯嗎?這是“學習”的錯嗎?

覺得孩子太辛苦,或者孩子自己覺得太辛苦,如果不能認識到這種辛苦意味著什麼,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這麼辛苦,那麼為什麼還要去讀高中?去中職、技校不行嗎?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目前幾乎絕大多數的中職、技校學生過得還是很“舒服”的!

父母和孩子過去有的選,現在也有的選,未來同樣還是有的選……

不是嗎?

所以,不要浪費精力在這上面了,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那就多花點心思在如何讓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如何能夠不虛度未來三年時光上面吧,沒有白白的付出。而且,這份經歷,只要認真對待了,收穫遠遠不止只有“分數”……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這個問題我才經歷,女兒才剛剛進入大學校園。高中三年每天早上6.40到校,晚上10:40放學,有時候還要到11:20!每天晚上去接她,女孩👧子又愛乾淨,基本上天天都要洗澡。睡眠真的不夠而且又辛苦,只有給她打氣鼓勵,尤其是快到高考的前一個月,十年寒窗苦真心不容易!作為父母真的要多關心,但是也不要給孩子壓力!


如意歲月靜好


我的孩子是高一新生,開學快一個星期了,每天早6點起床,6:30到校,晚9:50到家,還有大量作業。因為孩子讀的是重點高中,上課進度很快,因為學的都是全新知識,感覺有點吃力。同時也感嘆重點中學的學習氛圍比普通學校要好許多,上課、課間沒人大聲宣譁,更沒有打打鬧鬧,除了上廁所,其它時間所有同學全部都在學習,不管老師在與不在。中午回家吃飯(距離學校10分鐘路程),仍然有大量作業,中間睡半小時,然後又是4節課……。孩子和我說:開學快一週了,全班54名同學只認識同桌,因為所有的時間同學們都在學習。我有個疑問:這難道真的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