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充電寶撐不下去了:收入清0,發不出工資,風投撤退

疫情面前,共享也難。。。

至暗時刻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好不容易迎來大好發展局面的共享充電寶行業再度陷入困境,進入至暗時刻。

和其他互聯網項目不同,共享充電寶的商業模式對線下商戶依賴極強,只要線下商戶不開業,共享充電寶就無法產生有效訂單。


共享充電寶撐不下去了:收入清0,發不出工資,風投撤退

疫情開始以來,KTV、網吧、洗浴中心等娛樂場所基本都暫停營業,餐飲、酒店門可羅雀。對於共享充電寶這類非常依賴人流量的行業來說,這幾乎是致命打擊。

業內老二,小電的創始人兼CEO唐永波在公司內部信裡表示,“小電正面臨嚴峻的形勢”。信中指出,疫情對公司業務已經造成致命打擊,一方面收入驟降冰點,另一方面公司還有5000名員工的工資以及供應鏈和各地辦公租金等多項支出亟待解決。

即使樂觀估計3月能恢復正常營收水平,一季度業績也不會太好,甚至可能影響全年盈利和業界對整個行業的信心。


共享充電寶撐不下去了:收入清0,發不出工資,風投撤退

行業老二尚且如此,其他參與者自不必說,一家共享充電寶企業由於疫情影響,1月工資暫緩發放,2月工資按照當地最低工資發放,發放時間不定。“如果3月工資能正常發,也要到4月才能拿到錢,經濟壓力一下就上來了。”

高速發展中的當頭一棒

其實,如今步履維艱的貢獻充電寶行業,在2個月前,還正處於高速發展期。

2017年,伴隨著共享單車等共享經濟的火熱,共享充電寶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僅10天共享充電項目就獲得3億元融資,40天融資12億元,融資速度和額度遠超投資人預期。與此同時,美團、聚美等玩家也紛紛入局,好不熱鬧。

2018年,行業迎來了一次大洗牌,樂電、小寶充電、放電科技、河馬充電等多家共享充電寶企業相繼進入項目清算階段,只有少數頭部企業才能拿到A輪後融資。

隨後,行業格局逐漸清晰,已經形成“三電一獸”的市場格局,四家頭部企業佔據9成以上市場份額。TrustData數據顯示,2019年街電、小電、怪獸、來電市場份額分別為28.6%、27%、25.1%和15.6%。

共享充電寶撐不下去了:收入清0,發不出工資,風投撤退


2019年中國共享充電寶用戶規模將達到3.05億人,2020年用戶規模將增長至4.08億。

不僅使用的規模可觀,共享充電寶也是少數能迅速盈利的共享經濟之一,行業老大街電在2018年,營業收入就超過了8億元,營業利潤約3700萬元,僅用一年就完成盈利,相比之下,共享單車只見錢燒光,不見錢進來。

隱憂和未來

當然,共享充電寶並非完全沒有問題。

共享充電寶共享的前提,是入駐商店、超市、KTV等有人流量的商圈,這樣一來,自然就涉及到共享充電寶企業和入駐商戶之間的利潤分配問題,很容易想見,充電寶提供方在和商戶談判時是處於絕對弱勢地位的。


共享充電寶撐不下去了:收入清0,發不出工資,風投撤退

要入駐連鎖酒吧、或者大型集團等熱門場景,進場費已超過千萬。其中在每個一線城市,大約有不到10個進場費為五六位數的點位,剩下的大部分是給商家分成或者不分成。核算下來,有些商家能賺到90%的分成,其餘的設備成本、運維成本都是企業出,共享充電寶企業壓力可想而知。

此前,某充電寶品牌與一家大型酒吧連鎖集團簽署了三年獨家排他合作協議,成交價高達2000萬元,而按照成本結構計算超過500萬就是虧本買賣。

這也是為什麼近來共享充電寶價格一路上漲的原因,從去年9月以來,全國各地的共享充電寶相繼出現漲價,從1元/小時漲到3元/小時,一些緊俏的商圈更是高達8元/小時以上,小水也曾在某便利店使用過充電寶,但使用之前,還要充值100元註冊會員,最後就放棄了。

相較之下,一個5000mAh全新充電寶價格最低僅需50元。

隨著價格的攀升,共享充電寶的性價比越來越低,客戶體驗也越來越差。不可否認,剛需、高頻、小額、大眾,共享充電寶行業前景廣闊。但如果不解決惡性競爭,成本高企,以及過分依賴投資等問題,公司將面臨嚴峻的壓力,但整個行業,龐大的需求擺在那,可以說前景還是非常廣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