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5个防病方法在家可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以来,对国家及人民生活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目前疫情形势仍然严峻,节后返城复工的人流逐渐增多,佛山市疫情防控工作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为保障市民健康,规范临床医疗方案及增强市民防护的意识,佛山市卫生健康局组织佛山市中医药专家编写了《佛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由佛山市各医院中医名家共同参与制订,集佛山市中医药专家智慧之所成。

以下是《方案》推荐的防病方法

1、室内中药香薰:

艾香或沉香,每天一次,每次熏30分钟。

2、佩戴中药香囊:

苍术、白芷、川芎、肉桂、细辛、小茴香各2g,研末装袋,10天更换一次。

3、间断中药沐足:

紫苏叶20g、红花10g、干姜10g,加水500ml,煎煮10分钟;再加凉水适量,沐足30分钟,隔天一次。

4、尝试中药茶饮:

草果5g、素馨花10g、炙甘草5g、红枣10g,沸水泡服代茶,每天一次。

5、推荐中药食材:

五指毛桃30g、肉桂5g、生姜3片、麦冬10g,瘦肉适量炖汤,隔天一次。

《方案》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及《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关于透解祛瘟颗粒(曾用名“肺炎1号方”)临床使用有关规定的通知》为指导,结合佛山气候、地域、居民饮食习惯等实际情况,总结佛山本地名医经验而编写。

《方案》根据武汉地区新冠肺炎发病季节寒湿偏重及佛山本地区湿热居多的时令特点,指出“疫毒湿燥伏热交织”为本地区的病机。其因地因时制宜、操作性强,并随证推荐使用“毛冬青”、“五爪龙”、“素馨花”等具有岭南特色的中草药,充分发挥岭南中医药优势。

国家推荐诊疗方案中未提及预防方案,佛山本次出台的《方案》除了提出疾病的完整诊疗方案外,还在“治未病”中总结经验。“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系统的精髓之一,其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方案》根据佛山气候及地域的特点,制定了具有岭南特色的预防养护方案。

佛山多湿多热,在冬春季节可使用“宣透清热方”预防湿重热伏之流行性感冒,市民可根据自身体质选择防身。“家庭养护”也是本《方案》的一大特点,市民在居家中可以使用,但市民若有不适,建议及时至医院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应坚持中西医结合,不断提高收治率、治愈率,降低感染率、病死率。《佛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康复的重要作用,完善中西医会诊制度,全力推动中医药全面参与医疗救治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疫情救治能力,减少危重症病例,增强市民防护意识,为打赢抗疫战贡献中医药力量。

以下是《方案》全文

向上滑动阅览

佛山市卫生健康局

佛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

(试行)

前 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简称“新冠肺炎”)流行以来,佛山市认真落实国家、省关于中医药积极投入疫病防控救治的各项工作,组建了“佛山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中医诊疗组”及“佛山市中医药防治呼吸道传染病专家组”,及时选派中医药专家进驻定点救治医院参与救治任务,获取临床一线中医证候资料,起草了《佛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讨论稿)》。经专家组充分讨论,以《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103 号)《关于推荐在中西医结合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使用“清肺排毒汤”的通知》(国中医药办医政函〔2020〕22 号)《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的通知》(粤中医办函〔2020〕19 号)及《关于透解祛瘟颗粒(曾用名“肺炎 1 号方”)临床使用有关规定的通知》(粤药监局许〔2020〕8号)等文件为指导,结合佛山本地区实际,现制定《佛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试行)》。

第一部分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一、中医病名

湿毒疫

佛山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治疗方案,5个防病方法在家可用

二、病因病机

(一)病邪性质 湿毒戾气属阴邪疫毒,挟六淫邪气从口鼻而入,无问大小,皆相染易,传变迅疾。疫源区,携寒、裹湿、伏燥;本区域,聚湿、蕴热、伏燥。

(二)病变部位 疫戾上受,首先犯肺;子病及母,脾土失运;疫戾猖獗,逆传心包;肺金侮火,心火不温;心火不济,肾水失暖。因此,首发在肺,累连脾土,逆传心包,延及心肾。

(三)病机变化

1.基本病机特点:湿、毒、瘀、热、燥、虚。

2.病机演变

(1)疫源区


(2)本区域

三、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抓病机,定病位,察舌象。

早期:“湿”、“毒”、“郁”、“闭”、“燥”,病位在肺、脾。

中期:“毒”、“浊”、“瘀”、“热”、“虚”,病位在心、肺。

极期:“虚”、“脱”、“闭”,病位在肺、心、肾。

恢复期:“虚”、“邪”、“瘀”,病位在肺、脾。

早期:宣、透、达,顾脾胃,慎寒凉,勿温燥。

中期:清、泄、通,辨寒热,观虚实,防传变。

极期:扶、固、救,扶真阴,固元阳,救厥脱。

恢复期:畅、和、托,畅情志,和气血,托余邪。

1.早期、中期(轻型、普通型、重型)

【症候】西医诊断为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不辨症候。

【处方】清肺排毒汤:

【分析】清肺排毒汤来源于中医经典方剂组合,包括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性味平和。该方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紧急启动专项,在山西、河北、黑龙江、陕西四省试点开展清肺排毒汤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重点观察确诊患者乏力、发烧、咳嗽、咽痛、纳差等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变化情况,旨在迅速找到针对本次疫病有良好疗效乃至特效的核心方药。截至 2 月 5 日 0 时,4 个试点省份运用清肺排毒汤救治确诊病例 214 例,3 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 90%以上,其中 60%以上患者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改善明显,30%患者症状平稳且无加重。

【适用范围】轻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服用方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两次(饭后四十分钟),温服,三付一个疗程。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发热则生石膏的用量要小,发热或壮热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症状好转而未痊愈则服用第二个疗程,若患者有特殊情况或其他基础病,第二疗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处方,症状消失则停药。

附:透解祛瘟颗粒 (曾用名“肺炎 1 号方”)

【处方来源】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中医药局

【成份】连翘、山慈菇、金银花、黄芩、大青叶等 16 味。

【功能主治】疏风透表,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

【使用范围】仅限于在医疗机构内使用。疫情期间,允许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定点救治医院,根据临床需要直接调剂使用透解祛瘟颗粒,无需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调剂申请;非我省定点医院申请调剂使用透解祛瘟颗粒的,由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予以优先审批。

2.极期(危重型)

内闭外脱

【症候】高热烦躁,气息喘促,喉中痰鸣,面唇紫黯,皮肤

斑疹,甚则神昏谵语、肢冷汗出,舌质紫暗,舌苔黄腻,脉微欲

绝。

【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处方】

3.恢复期

(1)肺脾两虚

【症候】精神倦乏,不耐劳力,动则汗出,易于感冒,咳痰清稀,纳谷不香,腹胀便溏,舌质淡嫩,苔白微腻,脉虚缓。

【治法】补肺固表,健脾益气。

【处方】①玉屏风散合资生丸加减:

②中成药:玉屏风颗粒+参苓白术散

③膏方:薯蓣丸膏方

(2)肝郁脾虚

【症候】性情郁闷,胁肋胀满,脘痞纳呆,嗳气肠鸣,四肢倦怠,舌淡苔白,脉弦细。

【治法】疏肝健脾。

【处方】①逍遥散:

②中成药:逍遥丸

(3)气血不足

【症候】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处方】①人参养荣汤:

②中成药:归脾丸或十全大补丸。

附:加减用药参考

新冠肺炎进展快、恢复慢,中医论治各期要特别关注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及逆转,适时活血化瘀,考量温燥伤肺,留意肝气调达,勿忘胃气生发。结合岭南区域用药特点,主要参考如下:

【徐长卿】10~20 g。《神农本草经》载:“徐长卿, 味辛温。主鬼物百精蛊毒, 疫疾邪气, 温疟。《中药大辞典》载其功效:镇痛,止咳,利水消肿,活血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徐长卿具有调节免疫、镇静、改善心肌缺血、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等广泛作用。

【毛冬青】15~30g。岭南特色草药,性寒,味苦。具有活血通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功效。

【五爪龙】15~30g。又名五指毛桃,岭南名药,有“南芪”之称。味辛甘、性平、微温,具有益气补虚、行气解郁、壮筋活络、健脾化湿、止咳化痰等功效,十分符合岭南人群“虚不受补”的体质特点。

【素馨花】10~15g。岭南特色草药,性味苦、平,无毒。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功效,可解心气郁痛、止下痢腹痛。

【龙脷叶】15~20g。岭南特色草药,性平,味淡。清肺,治肺热咳嗽。

【蜜麻黄】5~10g。缓生麻黄之辛燥,辛散发汗减弱,宣肺之力依旧。

【麦门冬】10~15g。养阴润肺,咳嗽痰少、咽干之温燥伤肺者可选。

【炙百部】10~15g。润肺止咳,燥令伤肺者可选。

第二部分 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病例

一、湿毒郁肺

【症候】倦怠乏力,伴轻咳、低热或身热不扬,间或恶寒,胸闷,纳差,舌质淡胖或晦滞、边有齿痕,苔浊腻、色白或黄白相兼。

【治法】宣上畅中,升阳透达,辟秽散邪。

【处方】藿朴夏苓汤合达原饮加减:

二、湿热蕴肺

【症候】发热倦怠,咳嗽胸闷,咽痛,口苦纳呆,大便粘滞,舌边尖红,舌苔白干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肺透邪,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处方】小柴胡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三、寒湿闭肺

【症候】身热恶寒,鼻塞声重,头痛项强,一身尽疼,咳嗽呕哕,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散寒祛湿,益气解表,开肺达邪。

(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病例,各证型处方用药加减参考第一部分)

一、中药预防

组方原则:芳香宣透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扶正透邪为助。

【参考处方】宣透清热方:

【主要功效】 芳香宣透,清热解毒

【适用范围】 岭南冬春季节,预防湿重热伏之流行性感冒。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煎服一次,10 天为一疗程。

二、家庭养护

(一)中医指导原则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恬淡虚无,形神共养。

(二)适宜中医技术

1.室内中药香薰:艾香或沉香,每天一次,每次熏 30 分钟。

2.佩戴中药香囊:苍术、白芷、川芎、肉桂、细辛、小茴香各 2g,研末装袋,10 天更换一次。

3.间断中药沐足:紫苏叶 20g、红花 10g、干姜 10g,加水500ml,煎煮 10 分钟;再加凉水适量,沐足 30 分钟,隔天一次。

4.尝试中药茶饮:草果 5g、素馨花 10g、炙甘草 5g、红枣10g,沸水泡服代茶,每天一次。

5.推荐中药食材:五指毛桃 30g、肉桂 5g、生姜 3 片、麦冬10g,瘦肉适量炖汤,隔天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