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故事——(15)无处不在

量子力学的开创者普朗克曾说:每参加一个葬礼,科学就会向前迈进一步。

病毒的故事——(15)无处不在

虽然有点极端,但普朗克所说的情况在学术界还真是很普遍,老一辈的科学家们虽然在学术上做出过非凡的贡献,但他们却往往不愿接受一些新的思想并深入研究。有时候甚至新思想、新理论的证据已经足够过硬,他们还是很难接受。

在英国的特沃特医生和法国的德雷勒医生相继发现噬菌体之后,许多科学家依然拒绝相信这种东西的存在。甚至,直到电子显微镜看到噬菌体,保守派们依然怀疑那些是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少数科学家的研究继续深入,越来越多的噬菌体被发现,几乎每一种细菌,都会有能够感染它们的噬菌体存在。伴随着这些发现,其实有一个显而易见的推论,病毒,至少是噬菌体病毒,应该遍布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因为细菌无处不在,病毒只会比他们的宿主更多。

病毒的故事——(15)无处不在

但是,直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依然普遍认为,海洋里几乎是没有病毒的,就算偶然发现一些,那也是来自陆地上的污水或者其他什么来源。

1986年,纽约州立大学一名年轻的女研究生决定认真的探寻一番,她的名字叫做丽塔·普罗克特。年轻人从美洲加勒比海辗转到北大西洋中部的马尾藻海,一路收集海水。

病毒的故事——(15)无处不在

回到纽约的实验室后,她小心翼翼地从海水中提取出生命物质,在它们的表面涂布金属,这样这些生命物质就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下现形。当普罗特克认认真真做完冗长的准备工作,终于可以仔细观察她的样本时,展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惊人的病毒世界。其中一些病毒自由漂浮,而另一些病毒则正在细菌体内繁殖。年轻的研究生估算着病毒的数量,每升海水中居然有多达1000亿个病毒颗粒。普罗特克发表了她的研究成果,随后其他科学家开始重复她的实验,开展类似的独立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数据。学术界这才不得不承认,海洋中有无数的病毒颗粒,大约是10的31次方个。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地球上的所有砂砾大概是10的23次方个。

病毒的故事——(15)无处不在

是的,病毒的确无处不在,海洋是生命最繁盛的地方,自然也就是病毒最繁盛的地方。不过这并不是说你在海里游泳就有什么危险,实际上能感染人类的病毒只是风毛菱角。它们的目标其实是一切生物,一切由细胞构成的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海洋中最常见不是鱼虾,而是微生物,就像我们身体里的细菌会被噬菌体感染一样,海洋中的微生物也会遭到各种不同类型海洋噬菌体的感染。

病毒的故事——(15)无处不在

其实现在我们可能已经明白了,病毒无处不在,不仅仅只是海洋,天空、陆地也是如此。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它们感染人类,感染动物,感染植物,也一样感染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真菌。病毒和所有生命体都直接发生关系。同时,也间接发生关系。

病毒的故事——(15)无处不在

比如当霍乱弧菌爆发并导致霍乱流行的时候,霍乱弧菌噬菌体也同时大肆繁殖,消灭霍乱弧菌。等到噬菌体的增殖速度超过细菌时,一场霍乱流行就此突然消失。人们根本不知道,原来是病毒救了他们。

发现无处不在的海洋病毒让人们看待病毒的视野一下子增大了好多,重新审视病毒和生命的关系,早已不仅仅只是感染与寄生这么简单,有时候也是共生与合作,甚至还有时候是互相融合、共同演化。

你没听错,的确是共同演化,下一篇,我就给你们展示证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