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是礼仪之邦,中国哪个省最具代表性?

魏人民服务0539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在几千年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全国各省各地各族人民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也都是华夏礼仪的实践者。如果非要说哪个省最具代表性,那也只能说各省有各省的特点,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色。如果讲华夏礼仪的源头,那一定少不了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山东。诞生于山东的儒学,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儒家思想中关于“礼”的要求,由统治者规范群体秩序、维护统治威权的需要,经过漫长的社会实践,其符合社会和谐、推动文明进步的精华部分,越来越成为大众行为的规范。有些基本要求,不仅表现在人的日常行为上,如“温良恭俭让”,还渗透到人的精神领域,如“贫而无谄,富而好礼”等。这些人际交往和立足社会所应有的基本教养,从山东走向全国,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曾任楚兰陵(今山东鲁南一带)令的荀子说:“礼者,养也。”孔子也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历史的传统不能中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学习和运用文明礼仪,继承华夏礼仪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已成为华夏儿女精神之旅的主旋律。


实话常说


华夏民族礼仪代表个人认为是山东和山西,因为山东为孔孟之乡,至今都有很多传统礼仪在民间传承。山西运城河东大地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至今还有一种黄鼠站起来的时候就像是双手作揖,有人就说这就里的小动物都会作揖,懂得礼仪之道。







甜蜜蜜烘焙


华夏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成为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要说哪个省最具代表性,我认为非陕西省莫属。理由如下:

首先,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将近上千年)的古城,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积淀。

陕西省西安市在古代被称为镐京、长安、西都、西京等,自西周时期起,有13个王朝在此建立国都。公园前11世纪到公园前771年,西周王朝在陕西省西安市建都,史称镐京。公园前206年到公园25年,西汉王朝在西安建都,史称长安。535年至557年,西魏王朝建都。557年至581年,为北周王朝建都。581年至618年,隋朝建都,名大兴。618年至901年,唐朝建都。

其次,中华礼仪的兴起是从西周王朝周公旦制定周礼开始,作为西周王朝的国都,西安市是西周王朝当仁不让的政治文化中心。

我们知道华夏礼乐文明从黄帝时期就开始萌芽,在夏、商时期得到初步发展,到西周时期周公旦制定周礼正式形成。周礼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国家治理、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有着非常严格和繁杂的细节和仪式,如祭祀、婚庆、饮食、起居、丧葬等等。成为社会普遍遵循的典章制度、价值基础和行为规范。据《诗·小雅·楚茨》:“献醻交错,礼仪卒度。”意思是主人和客人欢聚一堂,你来我往,杯光交错,所有的礼节和仪式都符合法度。

三是,华夏民族的称呼是从西周时期开始的,也是从西周时期开始华夏民族成为礼仪之邦。

上古时期,华和夏两个词同音同义,本为同一个字,我们的祖先称为夏族,或诸夏。周礼制定后,西周王朝规定,凡遵国礼,守礼仪之族皆称为夏族。最早出现华夏两个字并用的是《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意思是无论是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还是边远地区的野蛮民族,没有不对周武王表示顺从的。正如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中国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所描述的那样,自西周以后华夏民族成为礼仪之邦。

综上所述,陕西省的西安市既是华夏民族13朝的都城,还是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更是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如果说华夏礼仪之邦哪个省最有代表性,陕西省会毫不犹豫的走上前来:“舍我其谁?”


画月成眉


很多朋友对礼仪之邦的“礼仪”是理解有误的。

礼仪源于陕西,学术盛于山东,礼仪之邦不是说哪个省,而是说华夏大地。所以哪个省都可以代表。

《诗》序:“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礼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礼仪之邦:

礼:国家的制度;

仪:国家的法制;

邦:国家。

所以礼仪之邦并不是大家理解的彬彬有礼讲礼貌,而是指有先进政治制度与法治制度的国家。

根据史料记载,我国礼仪制度源于西周,(此礼仪是指等级秩序,是西周宗法制度的一大体现。)西周灭商之后,按照周人的政治理念,由周公制定出《周礼》。《史记.周本纪》记载

“(周公)即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丰京:今西安),作巜周官》。兴正礼乐,度制于是改,颂声兴。”这里说的《周官》就是后世所说的《周礼》。西周王朝将周礼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推向所有诸侯,作为所有诸侯必须遵守的制度准则,一直延续到西周灭亡。

随着西周的灭亡,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也就是孔子说的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一生尊周公为元圣,崇尚周礼,根据周礼思想创立了影响我国历史几千年的儒家学派。

然而有意思的是,儒家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春秋战国的乱世接受。而是在经历了三百年后,再次回到长安,再次由这里推向全国。公元前134年由董仲舒提出,由汉武帝开始推行。从此后的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无论任何朝代无不将儒家奉为正统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周礼》中的“礼仪”。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几千年礼仪之邦的来源了。

纵观整个历史长河,礼仪源于丰京(西安),学术盛于山东,再次推行(汉武帝独尊儒术)又源于长安。一个有趣的历史轮回。


长安见闻录


礼仪之邦、礼义之邦是有差异的:

礼仪之邦,拆分为“礼”和“仪”,即“礼节与仪表”。

礼义之邦,拆分为“礼”和“义”,即“礼节与义气”。

礼义之邦,与儒家主张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有很大的关系。“礼义”实则是立国安邦的基础。

“礼仪之邦”,没有出处,更像是礼义之邦的笔误。礼仪,更多地应该是讲致敬、行礼的仪式,重于“礼节”与“仪表”。

五岳独尊—泰山

讲到礼仪之邦,必然不可缺少齐鲁文化,即为今山东省。

齐鲁的由来:

齐国临淄,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融合“东夷文化”、“因其俗,简其礼”,“举贤而尚功”,务实革新、兼容并包,国力相当鼎盛。齐国的工商业与技术如纺织业也非常发达,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

鲁国都于曲阜,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是尊尚仁义、传统、伦理、人和的“礼仪之邦”。

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开创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蚩尤(中华先祖之一)、孔子、孟子等都是齐鲁两国对中华文明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代表。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齐鲁国地盘对照至今山东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其中最核心是儒家文化。据当代作家田茂泉说,进入秦汉以后,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

秦汉时期,董仲舒吸收了齐国和鲁国的新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得到统治阶级认可,儒学从此由“齐鲁之学”发展到“独尊儒术”。

孔子像

时至今日,礼仪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解读

  • (一)衣着容貌:

《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仍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

  • (二)行为举止:

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只有庄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具体说来,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处处合乎礼仪规范。

  • (三)言语辞令:

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注:《易·乾文》)。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并且要“言必信,行必果”(注:《论语·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说,上天生人,于舌头上下两排牙齿紧密围裹,又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们说话一定要谨慎。当然古人并是要求人们少言语,而是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论语·卫灵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几方面,是我国传统礼仪的精华。

武汉新冠状病毒致疫情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近日,我国以武汉为中心爆发“新冠状病毒引起肺炎”疫情,人民的生命、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那么,

哪些骨头在风中挺立成了傲岸?哪些天使逆行走向了疫情最前线?哪些普通人的善良让我们热泪盈眶?哪些陌生人的温暖让我们重燃希望?

灾难面前,也最容易看到人类内心深处的光芒。

山东派出医疗队

  • 山东派出275名逆行者前往“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增援灾区。

1月31日早,山东4名疾控检验专家赶往湖北。

还记得那个朴实的山东小伙说的话吗?

  • 山东农民情义:菜,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倾其所有。

从1月底,山东潍坊寿光、青岛胶州和平度、临沂兰陵、济宁金乡等地向湖北各地运送优质蔬果2311吨,而山东人民却吃着库存的蔬菜。

  • 企业作为:口罩、护目镜、建材、体温计......哪里需要补哪里。

青岛百胜20000套护目镜、5300个医用面罩。

海尔集团捐赠现金及家电500万。

浪潮集团防护服9000件、防护口罩18000个、医帽16000个、手套35000双、紫外消毒车30辆……等共10万件。

冠洲集团为火神、雷神紧急加工1500吨镀锌钢板。

山东能源旗下新华医疗向武汉地区多家医疗机构供应超过20万瓶手卫生产品。

烟台海德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捐赠价值400万的垃圾桶消毒杀菌车4辆。

东阿阿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00余名员工加班加点生产体温计。

……

  • 捐资出力,民企在行动……

魏桥创业集团捐款3000万元,其中向武汉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向山东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向滨州慈善总会捐款1000万元,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和参与治疗的医护人员补助奖励。

山东玲珑轮胎陆续向武汉、荆门等地红十字会捐款500万元。

齐鲁制药捐款200万元,用于武汉当地医院购买急需防护物资。

东海集团捐赠现金100万,用于帮助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相关工作。

淄博海悦饮食捐款100万元,其中向武汉慈善总会捐款50万元,向淄博慈善总会捐款50万元。

滨州建大控股有限公司捐赠100万元。

烟台绿叶生命科学集团向红十字会总会捐赠100万元。

……

大爱无疆,齐鲁文化影响下的山东人,好客、朴实、博爱,喜迎八方宾朋。

礼仪之邦——齐鲁山东


一笑万古春XD


中国礼仪之邦的代表城市,“南孔圣地”的约束让你不讲礼貌都难!

华夏以礼为先,一直被称作礼仪之邦,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的运用之广,中国人将儒家的礼仪文化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教育课本之中。一说到儒家文化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曲阜,因为曲阜就是儒家文化先师孔子的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可以说就是在曲阜,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却不是曲阜,而是衢州。

衢州是浙江的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在浙江都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它地处于钱塘江的上游,物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都非常的丰富,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连浙江本地人有的都不是很清楚这个地方,衢州对于自己的定位是中国最有礼的城市,一走出衢州的高铁站就可以看见明晃晃的标语,但是它为什么可以这样定位自己呢?因为曲阜被称为北孔圣地儿衢州确实是南孔圣地。

衢州最有礼的地方首先就体现在马路上,衢州的马路上都是车让人,甚至车让人的标语都在马路上直接印着,就算是没有红绿灯,司机们也会直接停下来让行人先走,可能这就是礼仪内化于生活吧,可见衢州对于礼仪文化的重视,并且衢州人也把礼仪变成了日常。

衢州还有神奇山水的别称,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处在交通的中心位置,是在四个省会的边缘交通枢纽,可以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并且衢州有著名的廿八都,江郎山,龙游石窟,还有根宫佛国景点也十分的丰富。还有衢州的花海更是美不胜收,自然资源也是得天独厚。

衢州因为地处四省交界之处,所以从民俗到饮食再到建筑风格都受到了周边四省的不同影响,将吴越文化和徽派文化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和发展,产生了属于衢州自己得文化,让衢州的特色在整个中国可以发扬光大。





嚴亚嘉


  华夏以礼为先,一直被称作礼仪之邦,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的运用之广,中国人将儒家的礼仪文化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教育课本之中。

山东是中国历史文化思想中重要的诞生地,出现有孔子、孟子、管子、曾子、孙子、墨子等儒家、法家等巨头学说人物,且历史诸侯中曾较为强大的齐国等国在此建立过国家。

具代表性的应为山东省。


石河子我的家


中华传统美德,现在被西方低俗文化所冲击!

我们来排除一下吧!

从南方开始。南方不太可能讲究传统礼仪。

原因:南方富,发达,更加现代化,也更加西化。发达地区,传统文化必定被侵蚀的很严重,毋庸置疑!南方也有个别发展不好的省份,如广西,江西。不过那是古代的南方边陲之地,中原文化遗存较少。

东北,也不太可能讲究传统礼仪。

东北,并不发达,而且,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地方(顶多从清朝满族算起吧)

其实,说起传统文化,要从黄河流域说起。

甘肃,陕西,宁夏,山东,山西,河南,河北。

排除宁夏,宁夏是回族自治州,汉人的文化影响不大。再排除河北,河北,也是一个富饶的省份,现代化很严重。

想较之下,甘肃,陕西,山东,河南就比较显眼了。

甘肃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黄帝诞生的地方,陕西是十三朝古都,山东是鲁地,孔子故乡,河南是被认为的中原地区。

这几个省,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了吧!



我爱吃兰州牛肉面


河南,中原中国的发源地,有些人可能对河南有偏见哈,但是知名央视主持人说过一句话,河南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话糙理不糙哈



周莫媒体库


华夏以礼为先,一直被称作礼仪之邦,因为儒家思想在中国的运用之广,中国人将儒家的礼仪文化深深的刻在了我们的教育课本之中。一说到儒家文化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曲阜,曲阜就是儒家文化先师孔子的故乡。因为曲阜又是山东省的一个城市,所以山东省做为华夏礼仪之邦的代表,恰如其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