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初心 代代相传——记西京医院呼吸内科赵峰

军医初心 代代相传——记西京医院呼吸内科赵峰

西安新闻网讯(文/图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高瑞 任娜 通讯员 任伟锋)“爸爸,您在武汉还好吗?我正在认真复习准备高考,我将来也要报考军医大学,做一个像爷爷和您一样的军医。”

“峰峰,特殊时期,作为解放军子弟,作为军医,你理应冲锋在前。家里一切都好,你安心救治更多患者,同时照顾好自己,我们等着你凯旋归来。”

这是一名正在紧张准备高考的儿子和一位80多岁的老军医父亲为武汉抗疫一线,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副教授赵峰献上视频寄语。

赵峰是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他去武汉已有20 多天,刚开始奋战在武昌医院重症监护室内,随后又转战火神山医院,作为呼吸学科专家,他一直在坚守抗疫一线。

赵峰出生在一个军医家庭,他的父母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回到内蒙古包头某部队当军从医,一干就是一辈子。

小时候的赵峰看着父母忙碌奔波的样子总是不解,为什么医生这么忙,不像别人家的父母可以时常陪伴孩子。父亲告诉他:医生是群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之人。而军人是“拯黎民于水火,救国家于危难”之人,选择当军医就是要有随时为祖国和人民赴汤蹈火的准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赵峰对父母不再是不解,他看到了父母因选择救治方案成功时的喜悦,因危重症病人从死神手中抢回时的激动泪水,更看到了军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赵峰越来越崇拜自己的父母亲。18岁那年,他在高考志愿书上,郑重的填写了父母的母校—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京医院呼吸内科,成立一名医生。

繁忙的工作,让他很少照顾家里,妻子常常抱怨赵峰跟儿子谈心交流少。赵峰却很自信,坚信“身教重于言传”,他相信通过自己对待工作的努力、对待病人的态度,儿子也会明白什么是医者仁心,什么是军人使命。

这一次赵峰赴汉抗击新冠病毒,18岁的儿子打来电话让爸爸安心工作。儿子说,这么多年,他一直把父亲当偶像,今年高考,他想在高考志愿书上填报军医大学,和爷爷奶奶、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军医,用自己的力量,治病救人,不惧危险,做出自己的贡献。

父亲的鼓励、儿子的理解,让赵峰信心满满。从武昌医院到火神山医院,一直在重症ICU工作的赵峰,利用自己曾在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的经验,帮助年轻同志尽快熟悉、掌握这次传染病的防控流程和要点,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同时,又抽时间通过多种途径继续学习新冠肺炎的专家共识、国内外指南,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每一名患者实施有效诊治。

血脉代代相传,家风代代传承。赵家祖孙三代人初心不改、使命不变的真情感动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有情怀的人总是让人动容,有使命的人总是活得很厚重。疫情终将过去,请我们记住他们的努力与付出!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 61120170004 陕ICP备06000875号-1

版权所有 西安新闻网 www.xiancn.com

Copyright @ 2003-2019 XIAN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