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不单是为了美观,主要是方便皇帝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不单是为了美观,主要是方便皇帝

想必经常看影视剧的朋友都应该对清朝时期妃子的装扮有所了解,她们的穿着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古怪,她们穿着的鞋子底子有5~7厘米,而且走路时还能够健步如飞,让人不禁的产生疑问,她们就不怕摔倒吗?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不单是为了美观,主要是方便皇帝

清朝时期的政府机构主要由满族统治为主,满清八旗服饰随着统治到达了关内,并且这种服饰穿搭影响着广大中原地区的百姓。起初,清朝政府将是否能接受清朝服饰作为统治的标志,中原地区的汉人以各种方式去反抗清朝政府的统治,抵御外来民族的入侵,在清朝政府的强力镇压之下,中原地区百姓才得以逐渐接受。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清朝时期具有特色的“花盆底鞋”,这种鞋又被满族妇女称为“旗鞋”。

满族妇女从小习惯于游牧民族的生活,她们从不裹脚,所以普遍会穿这种花盆鞋。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不单是为了美观,主要是方便皇帝

在满清刚刚入关的时候,看到中原女子的小脚和走路姿势,觉得十分的优雅,满族女子心生喜欢,想要模仿中原女子裹小脚的习惯,但是游牧民族血统的满族男子对于这种裹小脚行为极不喜欢,清朝许多统治者在位之时都曾下发命令,表示谁要是有裹脚行为就要流放到三千里之外去。

关于满族人穿这种高底鞋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就是曾经满族妇女经常要上山去采摘野果、蘑菇等,为了防止山上有蚊虫叮咬,于是她们突发奇想就在鞋底绑上一块木块,随着时间的推移,绑上木块的鞋子做工逐渐精良就发展成了现在看到的“高底鞋”。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不单是为了美观,主要是方便皇帝

第二种说法,满族先民为了争夺一处被敌人占领的城池,过程中,遇见一片池塘,为了顺利渡过池塘他们学着白鹤的样子,在鞋上绑上高高的树枝,学着白鹤的样子渡过了池塘,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夺回了被占领的城池,达到了报仇雪恨,军队发展壮大的目的。

后来的人们忘不了先辈们的奋斗,为了纪念鞋上绑上树枝,于是发明出了高脚木鞋,让妇女们穿上这种鞋子,后来经过世世代代的发展,这种鞋子越做越精美,就成来后来的样子。

在满清入关之后,清朝的妃嫔们已经不用再上山采蘑菇了,那么为什么还要穿上这种高达数十厘米的鞋子,她们就不怕摔倒么?这种鞋子理应得到时代的摒弃,那么宾妃为何对它还情有独钟呢?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不单是为了美观,主要是方便皇帝

这第一个目的就是,它可以利用衣服的长度完美的遮住满族女子的小脚,使用裹脚就可以达到有小脚的目的,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身高,配合美丽的旗袍,在皇上面前展现出自己婀娜多姿的身材,以去博得皇上的喜爱,这是满族女子穿这种“花盆底”鞋的第一个目的。

这第二个目的便是为了方便皇上。这种说法是怎么回事呢?众所周知皇上有着后宫三千佳丽,即使数量没有那么夸张,那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不单是为了美观,主要是方便皇帝

皇帝每天要要日理万机,对于那么多的妃子,皇帝很难有时间能将她们的姓名,封号都一一的记清楚。倘若皇帝那天在后宫中散步看见某一个妃子,叫错了名字、封号那不就闹了笑话。

而不同的妃子脚上穿的花盆底鞋子个个都区别很大,“花盆底”的鞋子上绣着不同的花纹,挂着不同的配饰,装饰的十分精致,就是为了在遇到皇上的时候博皇上的眼球,让皇上记住自己。

对于皇帝来说,只需要记住每个妃子脚上穿的鞋子图案就可以区分出嫔妃,就不会出现闹笑话的现象。

清朝皇妃脚上穿的“花盆底”,不单是为了美观,主要是方便皇帝

在“花盆底”的鞋地面也会有区分,例如“元宝底”只有一些身份高贵的人才有机会穿上。也是便于皇帝的分辨。

结语

“花盆底”的鞋子样式受到了广大满族女性的喜爱,尤其是清朝时期的王妃对它爱不释手,最终得以流传下来,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最终成为皇帝辨别妃子的重要物品。

【感谢您的阅读,您的关注是我创作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