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常體溫在一天內為什麼會不一樣?

一樣的角落


人體一天內的體溫是有波動的,不是一成不變。正常人的體溫都波動在36-37攝氏度,一般體溫的波動早晨稍微高一點,一般早晨比下午、晚上要高一些;如果是劇烈運動或者進食後體溫也可以升高;懷孕或者月經前期,老年婦女或者患有甲亢的病人,一般溫度都比較高;老年人的基礎代謝率比較低,一般體溫相對低。另外如果是在天氣比較暖和的環境下,體溫稍微升高;如果在寒冷的冬天,氣溫比較低的環境下,體溫可以稍變化。人體的體溫隨著年齡,還會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有所變化,一般正常人一天的體溫變化不超過一度。





好爸爸家庭育兒



一天時間人體的溫度會有波動,身體不斷努力加熱或冷卻自己,以確保溫度保持在37℃左右。人體在36.7℃左右的溫度下工作效率最高。新陳代謝的過程被用來在體內產生熱量。產熱實際上是新陳代謝過程本身的副作用。這些熱量隨後在血液中圍繞身體傳遞,血液也被用作體溫調節。當身體需要散熱時,血管擴張,血液流向身體的四肢,熱量從這裡散發出去。

體溫一整天都會有所不同。一個人通常醒來時體溫會很低,因為身體是休息的。然而,此時溫度將略高於凌晨3點或4點左右的溫度。當一個人醒來並開始新的一天時,體溫會回升到華氏37℃左右。一天中的體溫取決於個人在一天中將要進行的運動量。

環境條件也是決定身體溫度的一個因素。在寒冷或炎熱的條件下,身體也會改變溫度。這種變化不受身體控制。相反,由於個體和環境之間的溫差,熱量傳遞到身體或從身體傳出。 如果全天體溫升高,人就會發燒。整天發燒是身體受到某種感染或出現某種狀況的標誌。身體升溫試圖殺死病菌,直到問題過去才會冷卻下來。一個人不應該擔心全天的體溫是否有輕微波動。劇烈波動是某種醫療狀況的徵兆,必須看醫生。

熱量的產生是體內新陳代謝速度的表現。因此,當身體活動發生時,一個人的身體會發熱。這是因為身體活動需要能量,能量是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因此,一個人在運動中自然會產生大量熱量。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在寒冷的氣候下,人們在鍛鍊時也會出汗。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最近一段時間,或許大家對自己的體溫會異常關注,畢竟這是反映身體健康狀況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體溫的產生來自於人體的新陳代謝,我們每天攝入了眾多食物特別是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它們在進入體內之後隨著消化分解,除了提供人體必需的營養和微量元素以外,還會釋放出熱量,在正常的情況下,人體的溫度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

根據相關研究表明,人體中的眾多生物活性酶的最佳生存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體溫過高或者過低,都將影響這些酶的正常活性,從而使新陳代謝發生紊亂,人體就會產生疾病,所以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體的溫度逐漸保持在了36-37攝氏度這個穩定的範圍(腋下溫度)。體溫的恆定,更加有利於適應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避免像其它變溫動物那樣,因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必須頻繁躲藏甚至休眠,從而能夠在自然界中獲得更好地生存優勢。

其實,人體的溫度在一天中也是發生著階段性的微小變化的,發生變化的原因,主要還是新陳代謝的速率、血液循環狀況和呼吸強度在一天中會有周期性的變化規律,從而使能量的產生和釋放也相應出現規律性的變化,表現在體溫有周期性的細微差別。比如,從凌晨到4點是人體睡眠特別是深度睡眠的時間,新陳代謝、血液循環和呼吸速度最低,體溫也最低,而晚飯前後人體的溫度達到峰值,這個時候人體活動量相對較高,熱量積聚也達到頂峰,但人體一天中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的差值一般不會超過1度。

而在同一時段,人體不同部位的溫度也不盡相同。比如,頭部溫度最高,胸、腰部次之,四肢再次,而手、腳的溫度最低。而在內臟器官中,肝臟的溫度最高,直腸的溫度最低。我們身體的皮膚溫度調節能力最強,其溫度範圍可以跨越20-40度這個很大的區間,從而使我們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的變化。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人是恆溫動物,體溫在一天之內在不同部位表現的溫度也不同,正常人的口腔體溫一般36.7°度~37.7°度,平均37.2°度,腋窩溫度一般36°°~37.4°度,平均36.8°度,所以人的溫度在36.8°度~37.2°度之間,都基本上算正常,夜晚睡覺時因血液循環慢,通常會比白天高一度。


東北小倪


因為受環境,個人習慣等因素影響人體的正常體溫範圍是36.2℃到37.3℃度,這一般指是腋下溫度。37.4到38度為低熱,38度以上為高熱。

測量體溫時:

1.舌下溫度比腋下溫度高,舌下平均溫度是37.2度。

2.腋下的平均溫度是36.5度,但腋下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大,沒有舌下穩定。腋窩溫度範圍在36.0℃到37.4℃。

3.口腔體溫範圍在36.7℃到37.7℃之間。

4.直腸溫度範圍在36.9℃到37.9℃。人體的體溫雖然比較恆定,但人類個體之間的體溫有一定的差異,少數人的標準體溫可低於36.2℃,也可高於37.3℃。即使同一人體溫在一日內也不是完全一樣的,晝夜間體溫的波動可達1℃左右。


搏羽之夢


人雖然是恆溫動物,但也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當然,這個值變化不會很大,上下0.5左右都是正常,超過這個值就會感到不舒服。

並且時間短暫,只要你是健康的,身體很快會自動調節成一個正常舒適的狀態。

而且人類本身也會增減衣物來調節體溫。



強大陳


這個問題很好理解,當白天剛剛起來時,機體剛從睡眠狀態中恢復過來,睡覺的時候消耗能量少,所以呼吸作用散熱也比較少,體溫就會低一些,而白天由於運動,攝食等多種因素,體溫就會升高,尤其飯後機體獲得營養物質,食物本身是由熱量的,那機體就需要散熱,體溫就會稍微升高


John4797


人類屬於恆溫動物,身體的溫度總是恆定在36.3-37.5攝氏度之間,如果身體體溫出現異常,一般就是身體發生了疾病。只要身體溫度在正常範圍內浮動,都沒有問題。


海南夜生活


這完全符合中醫理論中的(中國傳統哲學"道"中的),天人合一的觀點,一天中的環境溫度也不一樣,何況是人呢?那體溫也肯定不一樣。包括,許許多多的物質(有機和無機的)它們的體溫也是變化的。


國醫悟龍子WLZ


因為人體的體溫變化是隨天地間大自然氣候的變化而變化的,也就是天人相應,天地間的自然規律一年有大氣候春夏秋冬的轉換變化,人體的體溫也是隨天地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而一天一夜則是小氣候的春夏秋冬轉換,人體體溫也隨小氣候四季的變而變化,所以一天中人體體溫就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