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高宗不杀岳飞,岳飞能抗金成功,迎回二圣吗?

用户3511844858330xu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当年岳家军经过郾城和颖昌大捷后,随后挥师进军朱仙镇,又取得朱仙镇大捷,然后岳家军磨刀霍霍,准备乘胜追击,直捣黄龙,彻底灭掉金国,迎回二圣,结果被赵构的十二道金牌召回,致使岳飞壮志未酬身先死,痛失恢复中原的大好时机,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不要说历史上有没有取得朱仙镇大捷,即便是颖昌大捷,数万岳家军对战金军的10万步兵和3万骑兵,最终虽然取胜,但也只不过是缴获战马3000多匹,杀死金兵5000多人,俘虏2000多人,总歼敌数还不到十分之一,何来的大捷?之后的郾城之战也取得胜利,但据史书记载,也仅仅是截获敌军战马200匹,和大捷出入很大。

在朱仙镇一战中,据史书《要录·一百三十七卷·中兴遗史》中记载:“岳飞胜于郾城乘胜逐北兵至朱仙镇据京东45里矣”,也只能证明岳飞在郾城取胜后,确实进军了朱仙镇,也确实在朱仙镇与金军对峙,但是却对这次战役的结果没有详细记载,即便是岳飞之孙岳珂在其所著的《金佗粹编》中对朱仙镇的战事记述也是一笔带过,而只是提到岳飞打败了金兀术,却对战争的详细经过和细节没有交代,可见朱仙镇大捷的真实性很是可疑。

而关于岳飞最后一次北伐的战果,据《宋史》记载,岳飞也只是伤到金兵的十分之一左右(估计可能还有水分),哪怕岳家军取得暂时的胜利,也不至于把金军打的溃不成军,尤其是对于擅长骑射的草原民族来说,这点伤亡并没有伤其筋骨,况且朱仙镇地区是平原,岳飞的步兵对战金军的骑兵也基本没有胜算,不要说取胜,能守住朱仙镇估计都不易,如果金兵围住朱仙镇,来个长久战,估计宋军的结局很有可能不妙。

长期以来,源于人们对岳飞爱国热情的歌颂和对他所遭遇的不公而产生的同情,使得很多的人都认为,只要岳飞乘胜追击,也许会取得胜利,但是人们却忘记了真实历史的残酷性,不要说仅有区区几万人的岳家军,即便是南宋倾全国之兵,也不见得就能取胜,毕竟宋军的步兵对战金国的骑兵,在平原上作战并不占优势,而且最主要的是,宋军在兵力上也不占优势,赵构作为皇帝,也不是白给的,他不可能不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宋金的总体实力,所以当他看到郾城和颖昌取得胜利后,金军也有意讲和的情况下,不可能不动心,此外再加上秦桧的推波助澜,岳飞被迫收兵也就水到渠成了,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保南宋一片太平,而且实事也证明赵构这样做是对的。

历来的战争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只有军事上取得胜利,才能在政治上取得主动,岳飞作为一枚棋子,也只能为政治服务,当处在棋盘两边的人需要丢掉一枚棋子时,他会毫不犹豫的放弃,就像我们平常下棋一样,“车”“马”“炮”固然重要,但为全盘考虑,该舍弃的还是要舍弃的,除非宋金这盘棋由岳飞来下,否则他只能听天由命,当然对于岳飞这种深入骨髓里的忠君保国思想来说,让他来下这盘棋似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的最终结局也就命中注定了。

岳飞的悲剧在于:他身居高位,但性格刚正清廉,对政治简直毫无头脑。他忠诚正直的一面曾使他成为高宗最欣赏的将领(南宋初年,岳飞是提升最快的大将),岳家军番号正式改为神武后军时,高宗亲笔题写“精忠岳飞”战旗,赐白银2000两犒赏,以笼络其心。后来岳飞眼看收复失地无望,表现得极为愤恨,称病3个月,不肯复职,遭到李若虚严厉责备:“是欲反耶?……若坚执不从,朝廷岂不疑宣抚?”岳飞显然并未意识到自己这番举动已遭朝廷疑忌,1137年秋又上书建议立皇储,遭高宗训斥,下朝后面如土色;1138年,再提增兵,反对议和,这更触犯高宗忌讳。

岳飞不懂政治顾忌,以为自己问心无愧,直言进谏,即使在当时朱熹看来,却已是“骄横”了。岳飞在狱中听一个狱子说:“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不禁悲愤难当,然而只有大书“天日昭昭”四字,实至死也未知这一猜疑与自己平素没有心机和政治觉悟有关。


古行生


假设宋高宗不杀岳飞,这是个假设,假设你说的条件成立,我们往下推理。

岳飞还活着,带着他的岳家军,他可能能在中原地带阻击金兵的进袭,但是若要让他带兵直捣黄龙府,就是冰天雪地的东北,我认为不大可能,你是步兵喂,你有可能在与骑兵为主的金兵在东北战场作战并取得胜利吗?成算不大。况且打仗是要花钱的,而南宋高宗政府的财政状况也不允许他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了。

所以高宗用了主和派的秦丞相,对,就是秦桧。

迎回二圣,这是一句政治口号而已,许多人把他当真了。实际上高宗的母亲是被高宗用重金赎回来了的,在高宗的母亲回归南宋之前,赵恒,也就是宋钦宗拉住了她的马车,苦苦哀求,让我也回去吧,当一个道观的观主,足矣,其它的不敢想。就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此时宋徽宗已经死在了北国。

他和宋钦宗不是坐井观天,而是住在地窨子里。了此残生。

朱熹曾经形容过岳家军以及当时的军队,用了四个字:兵奢将怠,结果是未可知也。

所以我的结论是岳飞即使活着,在主和为主的大环境下,在那种财政状况中,他是完不成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仅此而已。


空想千年


如果我是赵构。岳飞必死。如果你是赵构,岳飞基本也是必死。虽然很多人说如果他是赵构,岳飞不必死。不过是假象而已。北伐,对赵宋王朝而言,根本就是得不偿失的事情。从赵构个人利益来看,北伐成功,自己也要失去位子;北伐失败,自己要成为阶下囚。北伐成功或者失败,都是败局。刘裕北伐成功一半,转眼屠灭司马家族;倘若岳飞真的北伐成功,谁能控制的住?如果岳飞要当第二个刘裕,谁能挡住?

不说当时朱仙镇赵构给不起援军,就算调兵,韩张是否愿意去帮忙也是问题。岳飞本人去淮西也是贻误战机磨磨蹭蹭。岳飞会不会成为桓温第二也不一定。三:岳飞被后世夸张了。且不说郾城和朱仙镇是不是岳珂的贴金。岳飞的好体现在第一出身是屌丝,第二有文采,第三有民族号召力,第四有战绩(其实韩、吴包括刘锜也不比他差)。岳飞的缺点是当武将最忌讳的

高宗不是不愿意收复失地,作为皇帝哪个会不希望疆域广阔,说他害怕迎回徽钦二帝是非常不靠谱的一个说法,在此不做批驳。在宋高宗时期南宋没有收复失地的能力。高宗南渡的时候局面非常危险的,首先有金兵,其次有金兵扶持的敌对政权,第三各地起义非常多。第四,南宋将领对金军的胜仗都是依靠地理优势取得的,吴玠兄弟依靠险要地势防守,韩世忠依靠水军,至于岳飞靠什么?他的战力体现在平定起义军上了,至于对金作战的胜算还是无法保证的。

宋史岳飞传对岳飞战绩的描述闪烁其词,根本没有具体的战绩,再者宋史是根据小说笔记编写的,而岳飞传的史料依据非常不可靠,在金史之中根本看不出岳飞对金军有多大战绩。也就是缺乏对抗金军骑兵军团的将领。第五,从宋军的军种上来说根本无法收复失地,南宋在水乡可以建立精锐水军,但水军对北伐起不了那么大作用,南宋没有强大的骑兵军团难以击败尚处于强盛时期的金军。第六,以当时的局面来说北伐肯定加重百姓负担,刚刚被平定的起义烽火势必复燃。第七,影视文艺作品中所说的天下人对北伐王师翘首以盼,说什么人人支持收复失地是严重违背现实的,如果宋王朝支持率那么高还会有那么多起义么?


道乃天成


以南宋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收复失地,但却因赵构的错误决定贻误了战机。金国灭了北宋以后,赵构登基为帝,而赵构的登基为金军占据的当地的义师带来了期望,知道这个国家还没有亡国,而北宋又是个重文的国家,因而大众的心里对宋朝的归属感很强,即使被金兵占据了,可是照旧团结起来反抗,不肯意做亡国之人。

如果南宋敢果断的任用岳飞,并无条件的支持岳飞,南宋的国土面积会一点点扩大。在南宋,国土面积扩大的同时,就意味着金国面积的缩小。双方力量此消彼长,南宋的国力就一天天强大起来,金国就会衰落下去。量变引起质变,到南宋绝对实力全面压倒金国的时候,就是岳飞灭亡金国的时候。

所以说,岳飞是完全有机会迎回二圣的。可惜的是岳飞是出色的将军,却不是合格的政客。


长安故人


岳飞的败笔之处在于提出迎回二圣,引起了赵构的极大警觉,后来才有了秦桧的莫须有罪名。试想,如果真的迎回二圣,那到底是谁做皇帝呢。岳飞是忠于宋徽宗父子还是他赵构呢,这都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赵构会甘心退位吗,得到的富贵就这么轻易的放手?又会不会引起政变呢。这都在赵构的考虑当中。所以说,这个口号一出,岳飞必死。可以参考明朝夺命之变的于谦,都知道他是忠臣呀,最终仍然免不了一死。为啥,范了政治错误。如果岳飞仅仅提出直捣黄龙,兴许北伐事业仍可继续。不说直捣黄龙,光复旧土也有可能。因为后期金国也是政局不稳,力量有所削弱,汉人的群众基础也还在。


子不语乎


岳飞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打起仗来可谓是无往不胜。如果宋高宗真的支持他,想必北伐肯定可以成功,但是迎回二圣不太现实。首先两位帝王被俘虏,但是金人却没有选择杀了他们,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想给大宋挑衅。第二个原因则是宋金的议和,那么二圣必定成为一个谈判的筹码。

如果谈判不成,而岳飞坚决要北伐,又得到了宋高宗的支持,那么金人肯定在岳飞还没有攻打进来时选择灭口,所以二圣是不可能回得来的。再来历史就算重来一次,宋高宗依然不会让岳飞北伐,因为他很在乎自己的皇位,也不愿意二圣回来后退位,所以他宁愿失去岳飞这个常胜将军,也不愿意赌一次。

岳飞打仗很厉害,这一点记载中早已说明,当时很多百姓也为了他建造了很多庙,他的名字也成为了金人的阴影。可是真要说到能完全将大金摧毁灭国,并不是靠岳飞的能力就可以办到的。宋军的实力很强悍,可是两国已经打了几十年的仗,如果宋军真的有实力,那么早就已经灭掉金人了。

所以说金人畏惧岳飞是因为他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换做其他人必定不会一直打仗却不吃亏,也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宋高宗当时让岳飞撤兵,就是害怕他会赢。岳飞也是这个国家最后一根顶梁柱,乃至于他死了之后已经注定了宋朝亡国的命运。100年之后北宋被铁木真彻底覆灭。


历史随笔谈


不能,打仗后勤非常非常关键,让岳飞迎回二圣谁坐皇帝呢!现有的官僚体系一定不可能让岳飞成功,这不是宋高宗一个人的意愿,而是所有当权者的意愿,所以岳飞不可能迎回二圣!


陶瓷陈徽炜


假如宋高宗不杀岳飞,岳飞一定能够坑金成功,迎回二圣的!

因为当时岳家军规模非常之大,岳家军的战斗力非常强,当时岳飞在战场上连战连捷、直捣黄龙。金人一听到岳飞,都吓得屁滚尿流。岳飞执意北伐收复故土,金国掌权派大臣完颜宗弼临死前为了防备岳飞北图中原,曾留下遗言,如果中原丢失,就把徽钦二帝送回南宋。所以岳飞会抗金成功的。但就因为这样,对宋高宗来说,岳飞必须死!

岳飞是一个忠直的人,他最看重的是忠孝节义,“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他不愿意和别人同流合污。他这种行为已经触犯到了宋高宗的利益。宋高宗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岳飞却执意要迎回二圣。二圣回来了,宋高宗就做不了皇帝了;所以宋高宗就只能杀岳飞了。宋高宗就让秦桧来陷害岳飞。




陈哥视野


抗金成功的可能性理论上是有的,但不会发生,但迎回二圣绝无可能。

宋高宗绝不会让二圣回来

岳飞被杀的根本原因不是宋高宗担心他拥兵自重,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要迎回二圣。

宋高宗

站在宋高宗的立场想一想,如果迎回徽钦二帝,他该如何自处?

一个是老爹,一个是大哥,难不成要立两位太上皇?

最是无情帝王家,赵构既然坐上了皇位,又怎么可能会轻易下来呢?

宋高宗在南方刚刚培植了自己的势力,二圣不回来的话,他的皇位名正言顺,百姓也很拥戴他。一旦,父兄回来了,他之前所有的一切都会改变,舆论和祖制会让他把一切都交出来。

他一定不会这样做,而且他也不能这么做。

往远了说,赵构虽然无能,但至少比他的父兄有帝王的样子,不会轻易投降,重演靖康之耻。

岳飞的做法触碰了封建社会最大的权利阶层,动了人家的蛋糕,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2.二圣迎回来又有何用?

经历靖康之耻被金人俘虏,受尽了屈辱和磨难,他们当初坐皇帝时就是个胆小如鼠的无能之辈,怎么可能会有勾践那种恶薪尝胆的魄力。

岳飞

岳飞一旦把他们迎回来,说不定第二天就可以签署投降书把南方的半壁江山拱手让人。

与其如此窝囊,还不如死在异国他乡,也算是一种归宿。毕竟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败得最惨的靖康之耻是他们的代表作,没法洗。

3.岳飞极难抗金成功

经历了连年征战,南宋早已国力疲弊,民生凋敝。国力又怎么可能是全盛时代金国的对手呢?

完颜兀术

靖康之耻后,南宋朝廷早已习惯了偏安一隅,又怎会真心抗金,恢复河山呢?

岳家军是很能打仗,但那又如何?战争拼得是综合国力,比如经济实力,后勤保障等。试问,当时的南宋朝廷有几个人能给予岳飞有利支持?南宋朝廷自己都自身难保。

况且,最大的后期保障在宋高宗手里,他怎么可能全力让岳飞去打胜仗呢?

综上,岳飞即便不死,也很难收复失地,更不可能迎回二圣。

(斯蒂芬林奇,2020年2月17日,图片源于网络)


斯蒂芬林奇


岳飞不死必定抗金成功,抗金成功一定会迎回二帝,既然能迎回所以岳飞必须死。

岳飞冤死之前已经攻占到了河南开封朱仙镇,而且打的金兵节节败退早已有求和之心,所以说抗金成功是完全可以的。如果抗金成功双方达成合意势必会迎回徽宗,钦宗二帝,这也是矛盾所在,二帝归国宋高宗必定会退位,这就涉及到了高宗秦桧一众的利益。但这种事谁也不会说出来只能意会,偏偏岳飞又是端人正士怎能想到这些事,高宗只能杀了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