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爭議的明末支柱,忠臣孝子除了口水外還有孤單的背影?

“陛下,在面對兩線作戰的情況下,可以先和塞外的異族議和來爭取時間解決眼下的禍事。”“這個這個。。。”正當崇禎打算秘密的派人和談的時候,黃道周一番正義凜然的口號:“妄提議和者應該斬”徹底脫下了崇禎的底褲。於是硬著面子繼續兩線作戰的明朝徹底失去了還有可能苟延殘喘的為數不多機會。在演出慢慢走向落幕的時候,一位不怎麼完美的指揮家上演了他最後的表演,他就是楊嗣昌。在朝堂和戰場的雙重奏下,他是孤獨的。

備受爭議的明末支柱,忠臣孝子除了口水外還有孤單的背影?

受命於敗軍之際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和歷史上不少名臣一樣,這位備受爭議的人物也經歷了一番寄居田園的生活後才在政治軍事生涯上有所建樹。出生於官宦之家的楊嗣昌在年少時期非常受家風的影響,以中國傳統的耕讀傳家和禮教塑造自己的三觀。當高中後和父親一塊去朝廷當官的時候,楊嗣昌發現這時候朝廷上下矛盾和尖銳,閹黨和東林黨正火拼的你死我活,於是楊嗣昌審時度勢的選擇了歸家隱居。當崇禎剷除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之後,楊氏父子重新受到了崇禎的徵召,明朝滅亡的序曲也恰時的轉動了指針。除了一直以來的邊患,因為國內的各種旱災和國庫的捉襟見肘,陝西河南等地的民變不可避免的爆發,於是上陣父子兵的父親楊鶴首先帶著崇禎的私房錢前往陝西處理民變。對於挽救時局崇禎,後世的人基本抱著同情的心態:“帝(崇禎)英明神武,人所共欽,而內無聲色狗馬之好,外無神仙土木之營,臨難慷慨,合國君死社稷之義。千古未有之聖主,宜尊以千古未有之徽稱。”

備受爭議的明末支柱,忠臣孝子除了口水外還有孤單的背影?


相比兒子,這位父親真的有些書呆子氣,連民變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沒錢都沒掌握的楊鶴在所謂招撫了農民軍後花光了崇禎給他所有的錢,好了別說了乖乖下臺吧,在父親被殺的之後,楊嗣昌回家守孝,期間他和不少歷史上的名臣一般,在幕後繼續關注國事。期間,清軍多次入塞,陝西河南農民軍愈演愈烈。抱著搏一搏心態的崇禎,重新啟用了楊嗣昌給予他兵部尚書的職位。面對時局,楊嗣昌提出了我們應該避免兩線作戰,攘外先安內的想法,集中優勢的兵力,劃定各個省份主要領導的包乾責任制度,除了管好自己的戰區,在統一的調配下集中圍剿起義軍。筆者覺得,在這個時候楊嗣昌的想法還是比較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從歷史上的經驗來看,沒有幾個國家可以保持多線作戰還可以獲得成功的,兩邊同時需要的軍餉和物資,給明朝國庫帶來的赤字可見一般。

何況塞外的後金這時候的著眼點還只是入關搶劫生活必需品,如果穩住後金的騷擾,明軍集中力量先敲掉國內的點將會讓戰局得到改觀。當崇禎,高起潛,楊嗣昌準備議和的時候,書生誤國的黃道周跳了出來用道德感毀滅了這個計劃,雖然黃道周在抗清表現了應有的氣節,但是他不識時務的這番話徹底葬送了楊嗣昌和明朝。

備受爭議的明末支柱,忠臣孝子除了口水外還有孤單的背影?

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

除了黃道周的反對,盧象升和楊嗣昌因為議和的事情也是矛盾重重,但是盧象升和書呆子們不一樣,他依靠的勇氣就是自己的軍事才能,但是因為矛盾,盧象升在帶領他的部隊位於鉅鹿抵抗清軍的時候,因為楊嗣昌的觀望和兵敗身死。這時候,明朝中央因為孫傳庭和洪承疇的另有所用,地方上就剩下左良玉,賀人龍這些老兵油子了。於是眼見又有機會的張獻忠,李自成繼續起來造反,這次他們行動讓明朝徹底失去了看到希望的曙光。

於是楊嗣昌下到地方實行他的戰略部署,老實說,楊嗣昌這個人的心眼現在看來還是比較小的,面對那時還聽命於自己,沒有飛揚跋扈到極端的讓陝西起義軍聞風喪膽的賀人龍,在瑪瑙山之戰打的張獻忠連老婆都不要的左良玉,按理說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封賞,左良玉因為崇禎賜予的平賊將軍名號打算好好幹活的時候。楊嗣昌卻表示賀將軍,你好好幹,幹好了左良玉的位置就是你的。在這種時候,楊嗣昌卻還堅持用一個巴掌一個蘿蔔的方法調動手下的積極性實在是失誤,何況官位又不是你發的。漸漸賀人龍發現楊閣部的大餅怎麼還不來,一怒之下他講這事情告訴了在前線的左良玉。

備受爭議的明末支柱,忠臣孝子除了口水外還有孤單的背影?


聽聞這事情的左良玉也憤怒異常,從此拒絕接受楊嗣昌的命令,任由自己轄區農民軍來來去去,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不少其他地方的明軍將領也是各種磨洋工,好不容易在十正六隅的戰略部署下的張獻忠,李自成等人徹底鹹魚翻身。張獻忠更是襲擊了楊嗣昌的大本營軍事重鎮襄陽。並且讓追繳自己的楊嗣昌聽到崇禎的叔叔襄王被自己戲弄後殺死的消息,楊嗣昌在追擊的路上驚懼不已從此犯病去世。崇禎知道後十分痛惜,他下詔表示:“惟卿志切匡時,心存許國,入參密勿,出典甲兵,方期奏凱還朝,麟閣銘鼎,詎料乘箕謝世,齎志深淵,功未遂而勞可嘉,人已亡而瘁堪憫。愛頒諭祭,特沛彝章,英魂有知,尚其祗服,欽此”

報答平生未展眉

在大明大廈將傾的時候,楊嗣昌是一個孤獨的人,相比於其他的將領,筆者覺得他更像一個戰略家,但是除了崇禎,全國上下基本上沒人理解他,作為明朝後期難得的實幹派官僚,楊嗣昌做到了對崇禎信任竭盡所能的回報,在他的佈局之下,一度囂張的農民起義軍勢力得到了壓制,明朝在多年動亂之後獲得了些許的平靜。

備受爭議的明末支柱,忠臣孝子除了口水外還有孤單的背影?

楊嗣昌犀利的判斷出了兩線作戰的危險所在,面對星火燎原的農民軍,他用分片合攏,試圖一舉殲滅的方式做出了一個正確的部署,但是可惜的是幸運之神並沒有站在他的一邊。受到封建禮教的影響,楊嗣昌的作為崇禎的臣子的時候十分盡責的做到了君為臣綱,並且為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這條不歸路上,崇禎和楊嗣昌都是孤單的,他們沒有其他可以依靠的東西,靠著對國家的負責,他們竭盡所能試圖改變大環境,除了當時和後人對他的口水之外,歷史給了楊嗣昌公正的評價了嗎?

無端繞屋長松樹,盡把風聲作雨聲



參考文獻

  • 《明史季略》
  • 《孤兒籲天錄》
  • 《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