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小百科——野菊花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野菊的乾燥頭狀花序。

【性味歸經】味苦、辛,性微寒。歸肝、心經。

【識別特徵】

眼看:花序呈類球形,直徑0.3~1釐米,棕黃色。總苞由4~5層苞片組成,基部有的殘留總花梗。舌狀花一輪,黃色至棕黃色,皺縮捲曲;管狀花多數,深黃色。

手摸:體輕,質地鬆軟。

鼻聞:氣芳香。

口嘗:味苦。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瀉火平肝。用於疔瘡癰腫,目赤腫痛,頭痛眩暈。

【用法用量】9~15克。外用適量,煎湯外洗或制膏外塗。

【速記歌訣】

野菊苦辛性微寒,清熱解毒功力專。

熱毒上攻喉疼痛,又治風火目赤眼。

參考文獻:

[1]馬春,蔣愛品,李京生.百藥品鑑 家庭常用中藥甄選指南[M].第2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8:188.

[2]任健.中醫啟蒙叢書 零起點學中醫歌訣[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157.

中藥小百科——野菊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