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張作霖被炸死後,為何張學良只為他舉行了葬禮,並未下葬

張作霖被炸死後,張學良只給他舉行了葬禮,卻並沒有安葬。而最後安葬張作霖的時候,他的8個兒子6個女兒都全沒有來為他送終。這是怎麼回事呢?

當年張作霖被炸死後,為何張學良只為他舉行了葬禮,並未下葬

(張作霖劇照)

說到張作霖的人生,那可是一部逆襲的傳奇故事。

張作霖沒有好出身,沒有讀過書,他是社會最底層的小角色。

換作一般的人,大概就是悲苦一世,然後默默死去,就好像未曾在這世上走過一樣。

但,張作霖卻是個很有眼光的人,他懂得把握機會,人又聰明,同時他講義氣,捨得花錢拉攏人心。因此他不光交了一幫生死兄弟,還有不少人在他事業上願意幫助他。所以,張作霖不光能在東北稱王稱霸,還兩次問鼎中原,最終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位統治者。

說到張作霖的死,就不得不說他和日本人的恩怨。

其實,張作霖和日本人早就有往來。

早在日俄戰爭時期,張作霖為了擴充武裝勢力,成立保安團的張作霖便在日本和俄國軍隊中間遊走。一會幫日本人打打俄國人,一會幫俄國人打打日本人。而他在坐收漁翁之利的同時,還趁機擴張勢力,補充武裝力量。

辛亥革命後,張作霖為了早日做強做大,一度充當日本人的馬前卒,取得了日本人的信任。

為了達到控制東北,從而侵略中國的目的。日本人積極扶持張作霖,期望張作霖成為一方霸主後,能聽憑他們的擺佈。

然而,張作霖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做了東北王后,卻不肯和日本人分享勝利的果實,還處處陰奉陽違,把日本人耍得團團轉。

張作霖的不合作,漸漸讓日本人對他失去了耐心。

當年張作霖被炸死後,為何張學良只為他舉行了葬禮,並未下葬

(郭松齡反奉)

1925年,率領奉軍精銳部隊的郭松齡,突然倒戈反奉,其勢頭兇猛。很快佔領錦州,眼見就要攻到奉天。在這危急時刻,張作霖不得不再次求助日本人。

其實,由於對張作霖不滿,日本人早在郭松齡倒戈時,曾暗示過郭松齡,只要他肯簽下賣國條約,日本人就無條件地提供武器裝備等。讓他打贏張作霖,坐收東三省。

但是,不肯出賣國家的郭松齡,回絕了日本人。

所以,當張作霖心急火燎地找到日本人時,日本人再次表示,願意幫助他打敗郭松齡,不過要簽下日本人在東北享有商租權和居住權等不平等條約。

張作霖為保住勢力,毫不含糊地一口應承下來。

然而,當日本人幫助張作霖挽回敗局後,張作霖卻矢口否認。由於沒有書面文件,日本人對張作霖也無可奈何。

不過,此時的張作霖也認識到,想要不被日本人左右,必須足夠強大。所以張作霖先後向關內發動了兩次戰爭。

由於第一次直奉戰爭以失敗告終,張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戰爭發起前,為了擴充兵力和武器裝備,答應日本人,只要他坐上北洋政府第一把交椅,他就把東北鐵路權交給日本人。

日本人在張作霖身上投入的資本太大,哪怕有一線希望,他們也還是願意再相信張作霖一次。

當年張作霖被炸死後,為何張學良只為他舉行了葬禮,並未下葬

(直奉戰爭)

張作霖在掌握北洋政權後,日本人為了保險起見,特意拿來《滿蒙新五路協約》,要張作霖簽字。

張作霖這次沒有顧左右而言它,在拿到條約後,看也沒看,便在上面簽了字。

日本人拿著簽了字的條約,自然很高興,可是打開一看,卻氣得直罵娘。

原來,張作霖在賣國條約上畫了個大大的“閱”字。也就是說他表示看過這份條約了,但並沒有同意。

張作霖的滑頭,讓日本人非常生氣,於是他們決定除掉張作霖,並伺機發動侵略東三省的計劃。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專列返回奉天,在途經皇姑屯時,被日本人埋在鐵軌下的炸藥炸得血肉模糊,他被送回大帥府不久便傷重去世了。

張作霖去世後,大帥府一直秘不發喪,對外口徑一致,只說他“傷重,但無大礙”。

直到張學良接任東北事務後,這才對外發布了張作霖去世的訃告。

由於張作霖死得突然,還沒有準備好給他下葬的墓地。所以張學良僅只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並將他的棺槨暫時安置在大帥府的家廟中。

其實,張作霖在生前,就對自己的葬身之地做過認真的選擇。

張作霖早在發跡初就考慮過祖墳的問題。

當時,張作霖請了風水先生,在錦縣驛馬坊村西側,得到一塊風水寶地。

此後張作霖分兩次將母親和妻子趙氏的遺骸遷到了到張家墳地。

在這之後,張作霖的事業越做越大,勢力也越來越強,這讓張作霖高興之餘,認為是祖墳顯靈。所以他每年要前往祭拜,並對墳地進行美化裝飾。

到張作霖成為陸海空大元帥,統掌北洋政權後,他便有了“不是皇帝,勝似皇帝”的自得之感。同時,他也希望能蔭庇後人,讓後人繼續掌握國家最高權力。所以他再次請了著名的風水先生,為他找一塊“龍興之地”。

經過風水先生的幾番辛苦,最終確定了撫順章黨附近一塊靠山面水,風景秀美的地方。

當年張作霖被炸死後,為何張學良只為他舉行了葬禮,並未下葬

(元帥林)

這次,張作霖可是大興土木,規格完全按封建王朝皇帝的陵墓為標準建造。他還親自將這塊陵墓之地,命名為“元帥林”。

不光工程巨大,張作霖在修建的過程中,還數次把清朝王親貴族墓地上的石人、石馬和石獅子等都運過來,裝飾元帥林,以求雄偉壯觀,有天子之氣。

然而,工程尚未結束,張作霖卻意外身亡。所以,張學良只能等工程完工後,再讓張作霖入土為安。

可惜,就在陵墓到了收尾工程時,日本人突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家人由於沒有應對,只得撤往關內。

日本人佔領奉天后,張作霖的屍體也落到了他們的手中。

當時,張學良的舊部數次和日本人協商,希望能把張作霖葬在元帥林裡。

但日本人卻以此為條件,要挾掌握東北軍兵權的張學良和他們合作,他們就交出張作霖的屍體,並同意下葬元帥林。

在國事面前,張學良還是拎得清孰輕孰重,所以他一口回絕了日本人的無恥要求。

這樣一來,下葬張作霖的事情,便一拖再拖。張作霖的屍體也就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孤零零地被棄置在了珠林寺裡。

1937年,張作霖的結拜兄弟張景惠出於情義,決定給張作霖下葬。

當年張作霖被炸死後,為何張學良只為他舉行了葬禮,並未下葬

(張作霖和他的結拜兄弟)

張景惠早年和張作霖出生入死。

在張作霖去世後,他投靠了日本人,做了漢奸。

由於他有聲望,再加上對日本人唯唯諾諾,於是他得到了日本人的重用,被任命為偽滿洲國總理。

張景惠想要安葬張作霖,日本人認為這正是安撫東北百姓的好機會,所以答應了張景惠的請求。

然而,出乎日本人意料的是,消息傳出後,群情激動。張作霖的老家人一致上書,懇請將張作霖的屍體安葬在海城老家。而張作霖的老部下們則堅持要讓張作霖魂歸元帥林。

兩方爭論激烈之餘,各大報紙也跟著湊熱鬧。一再表示,張作霖是一方英雄,偽滿洲當局應該予以厚葬。

日本人沒想到張作霖去世多年,在東北還能引起這麼大的反響。他們唯恐有人趁機搗亂,不免左右為難。

端日本人的飯碗,張景惠自然要為日本人考慮問題,同時他也要順利地把張作霖安葬一事妥善解決。所以他給日本人提了個建議,就是把張作霖葬到錦縣驛馬坊村西側的張家墳去。

由於錦縣驛馬坊村偏僻,沒有元帥林那麼張揚,再加上那裡畢竟是張家祖墳,葬在那裡,也能說服眾人,所以日本人再次同意了張景惠的建議。

在張景惠的安排下,張作霖的屍體這才順利地予以安葬。

此時,張作霖的家人已經各奔東西,他的兒女們也都在關內。而張學良此時也被蔣中正軟禁在南京,無法趕來參加葬禮。

可憐張作霖戎馬一生,風光無限,死後卻落得無人送終的結局。

(參考史料:《張學良口述歷史》《東北王張作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