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毒士"贾诩",其实是一个难得的仁义之人

引言

东汉末年到西晋成立的乱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的部分之一,由于《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的加工演绎让这段历史成为了中国人民最喜闻乐见的谈资。而相较于宏大的历史叙事,名臣猛将的个人故事显然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为什么说毒士

张飞,关羽等三国猛将形象一直深入人心

在这段乱世之中,贾诩一直是一个被大家津津乐道的谋士,其在战斗中算无遗策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其多次改换门庭,与当时其余的著名谋士十分不同,贾诩就被人们冠以"毒士"的称谓。但实际上贾诩之毒可能只体现在其识人的毒辣眼光和对于战局的准确判断,而其本身其实是一名难得的忠义之士。

首先贾诩是以汉臣的身份入仕的,他对于东汉政府以及汉献帝忠心耿耿,不可谓不忠。在投靠曹操之后,贾诩又多次提出以威信服人,而非以战争胜人的仁政提议,虽然没有被曹操采纳,但这也表现出了贾诩仁德的一面。

在后来贾诩帮助曹丕赢得了继承人的位置,但是其政治路线依然没有变动,还是提倡曹丕放弃战争,依靠德行教化天下,这也显露了贾诩内在的政治理念及其坚守。对于这样的人,用"毒士"来评价显然就有失偏颇了。

为什么说毒士

曹魏重要谋臣贾诩



京师变动身陷敌营,不顾安危力保天子

贾诩是武威姑臧人士,早年不为人所知,只有汉阳阎中曾经与其交谈,知道贾诩有着过人的才能,将其比为当世的陈平,张良。后来贾诩通过举孝廉的方式入仕,在汉廷效力。但是由于贾诩在之后身体出现不适,便回到了家乡供职。当时中国西北被董卓集团所占据,而贾诩也就在董卓的女婿牛辅麾下担任校尉。

不久之后适逢东汉朝中十常侍与何进发生了权力斗争,东汉出现了中央权力的真空。此时董卓刚好引兵入京勤王,依靠军事优势顺利夺取朝中大权。但是之后他擅行废立之事,又欺凌大臣,残暴无道,引起了东汉权臣们的不满,终于被王允联合吕布所杀,而牛辅不久之后也被杀死。

当时贾诩随同牛辅一同进京,在牛辅死后西凉军军心大乱,李傕、郭汜等人都打算解散部队,返回西凉。但是贾诩劝阻了他们,他认为一旦如此,则大家都会轻易被制,不如收拾残兵,西攻长安。那样进可以为董卓报仇,退可以安然回到西凉,这才是万全之策。李傕、郭汜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其部队也得以保全。

为什么说毒士

西凉军首领李傕

在西凉军攻下长安之后,贾诩担任了尚书的职务,那时李傕与郭汜之间已经出现了嫌隙,但是贾诩每次都从中调和,才保证了西凉军内部的稳定。但是不久之后贾诩的母亲去世,贾诩离开了朝堂,李傕与郭汜也开始了争斗,西凉军损失惨重。

后来李傕取得了胜利,他将汉献帝带到军中,以此为自己的政治资本,来与胡人交好。他许诺给胡人汉宫中的宝物与美女,来换得他们的军事支持。当时胡人们经常来到李傕营前叫喊,希望得到赏赐,年纪尚轻的汉献帝十分害怕。贾诩知道之后为汉献帝出计用重金贿赂胡人的首领,之后他们果然退去,为汉献帝解了围。

为什么说毒士

被胁迫的汉献帝

当时张绣也在李傕营中,与贾诩相熟,他感到李傕终究不是成大事之人,邀请贾诩一同离开。但是贾诩却拒绝了张绣的提议。他虽然知道李傕不是值得托付之人,但是他认为献帝还在李傕手中,如果自己离开则献帝有可能陷入险境,因此为了尽忠自己绝对不能离开。于是贾诩一直留在李傕的军中,直到献帝被解救之后贾诩才离开了。此事在《后汉书》中有如下记载:

"傕等与诩议,迎天子置其营中。诩曰:'不可。胁天子,非义也。'傕不听。张绣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为什么说毒士

年幼的汉献帝刘协

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之中,由于东汉政府的衰弱,导致政府和皇室的威信下降,人们普遍只忠于自己的首领,而不会对东汉皇室尽忠。但是贾诩在这样的前提下依然坚定地为献帝出谋划策,并且在危急的时候也不离不弃,这足以证明贾诩的忠诚与其勇气。

而且在其早期的政治生涯中,贾诩的个人能力也有了比较好的体现,在贾诩的计策下西凉军对长安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破坏,这可能也是其被称为毒士的原因之一,但是当时这是其能为李傕,郭汜作出的最好选择,作为李郭二人的谋士,作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情有可原的。

为什么说毒士

被战火洗礼的长安

连战连捷却劝曹操止战,贾诩显露仁爱之心

在离开李傕之后,贾诩曾经在段煨手下任职,但是段煨对贾诩多有忌惮,于是贾诩离开了他前去投奔之前的好友张绣。当时张绣与刘表联合,在不久之后受到了曹操的攻击。当时曹操的军队在一日突然退去,张绣想要追击,但是贾诩认为此时不宜与之交战。但是张绣并没有听从贾诩的劝告,贸然出兵,果然被曹操击败。在张绣回营之后,贾诩却让张绣立即整顿军马,再次出战,张绣虽然心中有疑虑,但还是相信了贾诩的建议,果然取得了胜利。

为什么说毒士

割据宛城的军阀张绣

战后张绣向贾诩请教这样做的原因,贾诩解释到曹军初退,肯定是曹操自己断后,张绣虽然能征善战,但是与曹操相比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难以取胜。而曹军取胜之后,一定会加快进军的速度,而曹操也会去到前军。如果此时发动进攻,那么张绣的对手就会变成其他将领,也就有了取胜的可能。

在击退曹操之后不久,袁绍便修书前来,希望与张绣结盟,一起对付曹操。张绣向贾诩求计,贾诩却认为这样不妥,现在的张绣更应该与曹操结盟。张绣认为自己曾经与曹操结下仇怨,而且当时袁绍的实力明显强于曹操,因此向贾诩询问这样做的原因。

贾诩解释到正是因为袁绍势力强大,所以不会重视张绣,而曹操此时孤立无援,自然会对朋友以礼相待。而且袁绍能力不比曹操,曹操最终更有可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于是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加入了曹操的阵营,而事情的发展也和贾诩的推测如出一辙,曹操厚待了张绣,并且最终赢得了官渡之战,平定了中原,贾诩的战略眼光之毒辣由此可见一斑.自此之后他也成为了曹操的谋士,为曹操出谋划策

为什么说毒士

曹操征伐江东前的誓师大会

在平定中原之后,曹操将自己的目光投向了江东,当时曹操刚刚平定刘表,势力正盛,打算一举吞并江东,当时曹操麾下的谋士也纷纷为这场战斗献计献策。但是贾诩却认为此时应该先好好经营荆州,让百姓安居乐业,这样江东在不久之后就会俯首称臣。此事在《三国志》中有如下记载:

"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著,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

虽然曹操没有接受贾诩的建议,但是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贾诩虽然有着出色的战局分析能力,但其实其内心是抵触战争的,更希望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仁爱之心。

为什么说毒士

曹操没有接受贾诩的建议

助力曹丕继承大权,建议避战位列三公

在曹操晚年的时候,最困扰他的问题就是继承人的选择问题。当时的曹丕虽然被封为世子,但是曹植也深受曹操的喜爱,曹丕为此忧心不已。于是他前来向贾诩请教赢得曹操喜爱的方法,贾诩说只要曹丕能够安心做好为人子应该做的事情,就没有问题了。之后贾诩又在曹操面前提到废长立幼的袁绍与刘表的事情,让曹操坚定了立曹丕为继承人的决心。此事在《三国志》中有如下记载: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又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適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在立储事件中立下大功的贾诩在曹丕上位之后也得到了优待,曹丕篡汉称帝之后,贾诩就位列三公,被授予了太尉的官职。在两汉时期,能够成为三公的人无疑都是私德较好的人,这也算是对于贾诩的一种承认。

为什么说毒士

魏文帝曹丕

之后曹丕曾经向贾诩求策,询问应该先攻打季汉还是东吴。贾诩却认为战争不是最好的手段,曹丕应该在国内实行仁政,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并且进行德化教育,让吴蜀两地的人们臣服。如果贸然出兵,无论刘备还是孙权都不是容易对付的对手,曹魏势必会蒙受损失。但是当时雄心勃勃的曹丕没有采纳贾诩的意见,在不久之后出兵江陵,果然损失了许多士卒。

贾诩无论是在曹丕做世子的时候还是在为君之后,他对曹丕提出的建议都是基于忠孝仁爱的,由此可见被人们称为毒士的贾诩其实是还是有着传统儒家精神内核的。而其止战的政治理念更是贯穿了其政治生涯,让我们看到其背后仁爱的一面,贾诩被授予三公也是对其品性的肯定与褒奖。

为什么说毒士

贾诩一直给人以阴险毒辣的印象



结语

在三国的众多英雄人物中,贾诩一直是争议讨论较多的一位,在传统文学中,贾诩一般被塑造成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尤其是在宛城一战中,曹操的长子以及大将军典韦都因为贾诩的献计而死,更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贾诩曾经侍奉多位主君的行为也与当时提倡的忠义精神不符,人们才普遍认为贾诩是一名私德有亏的谋士。

但实际贾诩除了出色的战略眼光之外,其个人品性也是有着许多闪光点的。首先其在李傕手下的时候曾经尽力保护汉献帝周全,甚至不惜身处险境,由此可见贾诩之忠。在曹丕争夺世子的过程中,他只让曹丕保持为人子的孝道,由此可见其之孝。

而他面对曹操曹丕父子都极力反对战争的表现更是显露了其仁爱的一面,他提倡以德治天下的想法更是历代儒生们不懈的追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与人们印象中的毒士形象相比,贾诩其实更像一位在乱世中还能坚守自己道德底线的儒生,是一位有着高洁品性的英才。



参考文献

1《后汉书》

2《三国志》

3《魏略》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未经许可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