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纷争不止的三国时期,不仅是武将群体叱咤疆场的时期,更是谋士群体大放异彩的时代。一说起三国时代的谋士,很多人会首先想到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冢虎司马懿和鬼才郭嘉这四位。诚然,这四位的谋略水平的确是顶级的。然而,还有另外四位顶级谋士,其谋略水平并不逊色与卧龙、凤雏、冢虎和鬼才,但常常被人所忽略。那么,他们究竟是谁呢?

根据《三国志》等相关史料的记载,小编认为:整个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当属以下四位:

第一位:贾诩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字文和,号“毒士”,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

他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曹丕曾问贾诩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黄初四年(223年),贾诩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谥曰肃侯。

事实上,纵观贾诩一生,奇谋百出,算无遗策,往往被认为是三国历史上真正的第一谋士。更为可贵的是,贾诩尤其擅长审时度势,保全自己,从而安享晚年,得以善终。基于此,著名学者易中天对其有如下评价:“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第二位:沮授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字则注,东汉末年袁绍帐下顶级谋士,袁绍平定河北的第一功臣。

汉灵帝年间,沮授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少有大志,长于谋略。袁绍夺取冀州后,辟沮授为从事。他经常对袁绍提出良策,但很多时候袁绍并不听从。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汉献帝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沮授进谏建议袁绍迎献帝,迁都至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听后打算听从沮授的建议,但淳于琼等人认为要复兴汉室太难,而且迎立汉帝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劝袁绍不要用此计策,袁绍于是放弃。次年曹操却在荀彧的支持下迎献帝迁都许县,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

官渡之战时,袁绍挑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沮授建议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稳打稳扎,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万安之策,而不必决战于一役,袁绍不采纳。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可以说,如果袁绍能够在官渡之战采纳沮授的建议,那么三国的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事实上,沮授本人是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和谋略水平的。但其明珠暗投,遇到袁绍这样的昏聩君主,致使自己怀才不遇,最终被后人所忽视。一代雄主曹操对此感慨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由此可见沮授的谋略之高,竟令曹操动容。

第三位:陈宫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顶级智囊。

陈宫为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便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公元192年,兖州刺史刘岱在讨伐青州黄巾时战死,陈宫等人主张曹操接任兖州牧因而被曹操视为心腹。但此后陈宫因曹操杀害边让等汉末名士而与曹操反目,并游说张邈背叛曹操迎吕布入兖州,辅助吕布攻打曹操并先后取得兖州与徐州。下邳城中,吕布不听陈宫两面互补之计,以致失败。吕布战败后,随吕布等一同被曹操所擒,决意赴死。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事实上,陈宫的谋略水平,在当时绝对属于一流水准。勇而无谋的吕布正是由于得到了陈宫这位顶级谋士,才最终开拓出了一番基业,成为了汉末群雄之一。更加值得称道的是,陈宫对吕布忠贞无比,随其慷慨赴死,令人无比动容。

第四位:陈登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东汉末年著名谋士、将领。

陈登为人爽朗,性格沉静,智谋过人,少年时有扶世济民之志,并且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在他二十五岁时,被推举为孝廉,担任东阳县长,抚养老人,养育孤儿,视民如子。后来,徐州牧陶谦提拔他为典农校尉,主管一州农业生产。他亲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状况,开发水利,发展农田灌溉,使汉末迭遭破坏的徐州农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百姓们安居乐业,史称“秔稻丰积”。

然而,陈登早年有病,虽经神医华佗诊治,并未除根。后病重而“佗不在”,无人可治,溘然长逝,时年仅三十九岁 。陈登死后,曹操每每临长江而叹,悔恨不早用陈登的计策,以使孙氏在江南壮大。

三国时期最容易被忽视的顶级谋士,只有这四位,其余都是浮云

事实上,纵观陈登一生最大的亮点,便是屡破孙氏,威慑东吴。他曾在建安四年(199年)两次击退孙策、孙权的进犯,取得了广陵保卫战的胜利。以至于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为此感慨道:“孙策的用兵,几于所向无敌,独有两次攻陈登,都是失败的······所以陈登在广陵,确是孙氏的一个劲敌。”

由上观之,贾诩、沮授、陈宫和陈登四人,个个才智出众,个个谋略超人。他们之所以被忽视,有的是因为明珠暗投,有的是因为韬光养晦。有的则是因为英年早逝。毫无疑问,他们绝对是三国时期的顶级谋士,他们的个人才智理应受到后人的尊重。各位若对此有不同看法,请在下方留言讨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