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汤山流动驿站变身“百宝箱”搭线社会平台“送心”服务

扬子晚报网 2月19日讯(记者 姜婧仪 通讯员 郭明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深入,基层社区一线工作不仅做到面上动员、线上排人,点上设卡,干群合力科学引导。江宁汤山街道古泉社区,作为全国文明村,用便于村上交通的皮卡作为“流动爱心驿站”,搭线社会平台利用网络资源为群众“送心”服务。

南京江宁汤山流动驿站变身“百宝箱”搭线社会平台“送心”服务

“为防控卡点送物质、帮群众拿快递、帮复工企业送蔬菜。”流动驿站皮卡上的喇叭每天八点准时响起,到达目的地,车上的志愿者们纷纷下车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我买3斤菠菜、帮我带5斤莴笋.......”,爱心驿站志愿者登记,社区居民、企业在微信群下单、服务队接单、志愿者送货上门,一套规定动作下来,志愿者们温暖着整个古泉。

南京江宁汤山流动驿站变身“百宝箱”搭线社会平台“送心”服务

作为社区“泉韵”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志愿者吴林海就这样自发开着自己的皮卡车每天穿梭在各个防控卡点、村庄、企业之间。“来来回回往返,远近村庄每日也要路程10余公里,有时可能一天就是为1-2户送两斤青菜一条鱼,但是特殊时期的服务就应该是这样朴实和暖心”,吴林海告诉记者。

南京江宁汤山流动驿站变身“百宝箱”搭线社会平台“送心”服务

流动驿站送去的是美好的心意,收获的是群众的心声:“请把这些口罩、手套送给卡口志愿者”。在抗击疫情的二十余天里,汤四村村民胡云已经三次捐献;“代我向社区干部说声‘辛苦了’、请帮我给卡口的志愿者带点水果......”一次次贴心的问候汇聚在这个驿站“交流贴吧”里,更彰显全国文明村“泉韵”志愿服务队的精气神。

农技师、理发师、心理调解员......志愿者队伍中,不乏有技能的“特殊”人才,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古泉社区积极扩展志愿队伍,用“接地气”的生活技能服务群众,省心需求。农业骨干党员周峰积极与辖区内大棚种植户沟通,解决汤四村蔬菜大棚种植户王志祥滞销难题为其解决1000余斤销量问题。

志愿者钱慎芳原先是开理发店的,防疫期间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与网格员一道为困难家庭送口罩,上门为13名独居老人剪指甲、理发......作为全国文明村,在抗击疫情期间,古泉社区“泉韵”志愿服务队的228名志愿者奔走在防疫一线,服务着辖区4000名居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