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

老舍是中國現代小說家、語言大師,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我的母親》是老舍寫的一篇散文。

這篇文章詳細描述了老舍幼年父親就早世,剩下母親獨自拉扯著三個孩子的故事。母親的她勤勞,熱心,不計較,不抱怨在老舍的成長中的影響頗深。再讀老舍先生的這篇散文,深切體會到一個母親對孩子成長的作用。

母親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


母親的生活習慣,對子女的影響。

母親出身貧寒,做的都是粗笨活計,她靠著白天洗衣、晚上縫補來賺取微薄的生活費。但母親做事認真,絲毫不敷衍,即使是屠戶送來的看不出顏色的襪子,她也給漿洗的雪白。母親這種決不偷懶,寧可自己勞累,也要把事做好的認真勁,對老舍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體現在成年後,老舍創作的作品中。

在寫作時,老舍在刻畫作品中人物的出場,對話,語氣時,都會反覆地琢磨對比。有時候為了寫好一個小乞丂,他會在天橋上觀察一整天。這種認真就是來自母親的言傳身教。

繁重的夥計沒有泯滅母親熱愛生活的情趣,簡陋的傢什,破舊的桌椅,經母親的手變得亮亮堂堂,彈不起一星點灰。院中幾盆石榴和夾竹桃,在母親的照料下抽枝開花。那時候母親做家務,老舍就在後面跟著,母親澆花,他張羅著取水,母親掃地,他就撮土。從母親身上,老舍學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這些習慣保留了終身。

愛清潔是母親的天性,老舍晚年時也是自己收拾房間,他像母親一樣把茶壺茶碗擦得乾乾淨淨,書桌上也整理的井井有條,可以說這一切,同樣是得益於母親的濡染。

母親給親友鄰居幫忙總是毫不惜力,對街坊四鄰有求必應,即使是姑母對母親處處刁難,母親還是選擇寧吃虧,不鬥氣。這種吃虧的行為,在老舍的身上也曾有過。

有一次,老舍在榮寶齋畫店,買了一幅齊白石的畫,回家時,發現此畫是吳祖光的,後來,等吳祖光探親時,老舍把畫贈與了他,吳祖光和新鳳霞,後來常對人說:“老舍有金子般的心。

可以說老舍成年後的言行舉止,皆有母親的影子,他的美好品質和母親有著割不斷的聯繫。可以說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從老舍身上我們能看出一個母親的生活習慣對孩子的積極作用。

母親的性格,對孩子的影響。


母親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

有個媽媽無論做什麼事情都很著急,只想立刻做完,平時她很焦慮,時刻擔心被人落下,對孩子更是不斷催促。在兒子的回憶裡,童年就是在媽媽的催促中度過的。走路的時候媽媽催“哎呀,你快點啊,要不然來不及了!”,吃飯的時候催“快點吃,你看看別人都吃完了!”,做作業的時候催“快點做,做完還有別的事,你怎麼這麼慢!”

這讓走路時原本想要好好看看周圍風景、吃飯時想要好好品嚐美味、做作業時認真思考、找出更多方法的兒子,不得不在媽媽的催促下草草完成。

以至於現在兒子總是處於焦慮的狀態,擔心自己做的不夠快,做的快了又總擔心做的不夠好,總之是覺得自己不太行。

在那個動盪年代,老舍的母親要保護兒女周全,非得拼盡全力才行,也形成了母親獨特的性格。這點軟而硬的性格,也影響了老舍,他做什麼事都秉承著平和的態度,把吃虧看作是福分,無論多大的事,只要不超出自己定的底線都可以將就。

其實,老舍怕見生人,怕出頭露面,但是到了非去不可的時候,便也能頂上去。1938年,在武漢成立全國文藝界抗體協會,老舍承擔了所有的難事雜事,沒有地方住,老舍費力氣找,沒有錢,老舍到處去借,抓進監獄,老舍出面要人,千方百計營救。他認為非他不可的事,就義無反顧去做。這點軟而硬的個性和他的母親一樣。

小的時候母親和孩子的接觸最多,影響也最深。孩子的性格,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母親,即使做母親的再怎麼用語言教導孩子,孩子還是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媽媽本身性格的影響。所以,我們如果希望自己的子女有一個好的性格,那麼自己應該先努力做到。

母親的品質,對孩子的影響。


母親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

1968年,美國出版了《生命的教育》。

這本書是這樣解釋生命教育的:涵蓋了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即關乎人的生存和生活,也關乎人的成長與發展,更關乎人的本性與價值。它往往通過模仿的方式,形成對父母價值觀世界觀的認同與內化。

老舍先生曾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歷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其中有給我很大影響的,也有毫無影響的。但是我真正的老師,把性格傳給我的,是我的母親。雖然母親並不識字,但是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母親的言傳身教,就是對子女最好的教育。孟母之年少時,家住在墳墓的附近。孟子經常喜歡在墳墓之間嬉遊玩耍。孟母見此情景,就覺得這個地方不適合居住,於是就帶著孟子搬遷到市場附近居住下來。可是,孟子又玩鬧著學商人買賣的事情。孟母又覺得此處也不適合孟子居住,於是又搬遷到書院旁邊住下來。此時,孟子便模仿儒生學作禮儀之事。孟母認為,這正是孟子所適宜居住的地方,於是就定居下來了。

可以說父母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最好的模板,家庭教育中身教重於言教,我們都聽說過一個反面的例子:一位家長對自己的父母不孝敬,總是百般刁難,有一次用一個籃子將父親拉到深山遺棄,在臨返回時兒子將籃子拾回,他問兒子為什麼要拾回。兒子回答:到你老了的時候還要用,這就是一個鮮明言傳身教的例子。

明代文學家李贄曾說:動人以言者,其惑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意思是用言語去打動人的,其感染力不深,用行動去打動人的,其效應一定很深。

好的教育離不開言傳身教,但言傳畢竟是理論的東西,而效果是有限的。

結語:

老舍的母親,是一位勤勞樸實的勞動女性,在她身上,有著東方女性傳統的美德,善良,本分,堅強,忍耐。她對孩子的教育,從不疾言厲色,也講不出什麼大道理,但是她的行為舉止和日常生活卻處處薰陶著孩子的心智,塑造著孩子的品行,完成了生命的真正延續,這種生命教育,本質上就是言傳身教的最好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