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有我 课程助力——”趁“宅家”之机,增加课外阅读量

渭南市实验小学教师 闫敏娜

在新冠肺炎肆虐之际,我们全民响应国家号召,攻坚克难,居家不出,战胜病毒。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不外出玩耍,没有纷繁的活动去参加,也没有补习班让他们忙碌,相对而言,有了很多孩子们可以为自己做规划的时间,建议孩子们将“课外阅读”作为重中之选。

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所获知识有限,大量的知识来源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整个小学阶段中,到二年级结束,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到四年级结束,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到小学毕业的时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外阅读“量”之大,那么,孩子们要趁此“宅家”之机,多读书,读好书,增加课外阅读量。

首先,抓紧教材。教材中所设置的“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中向学生明确了各学期应该读的书目,家长可以帮助和督促孩子阅读相关书籍,为课外阅读“量”保底。在此建议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可以制定读书时间表,孩子阅读之后,可以和家长进行积极的交流,从而逐渐喜欢上阅读。

其次,跟紧老师。虽然是网络教学,但在教学中,老师也会给学生推荐与课文文体、内容、作者等相关联的、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或文章,学生一定要及时阅读(目前没有书籍的可在疫情结束后再读),为课外阅读“量”增重。现在提倡“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接触多样文体、熟悉更多作者之后,结合老师的推荐阅读大量有益书籍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再者,自主阅读。孩子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需要,或者自己喜欢的涉猎范围,阅读大量的书籍,为课外阅读“量”加码。课外阅读“面”可以是广泛的,天文、地理、文学、历史、自然、科技等等,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学一种。广泛阅读可以让孩子涉猎的领域增加,丰富见识,在为其他学科做好辅助的同时,何尝不是为祖国未来的发展滋养有用之才呢?当然,我们家长对孩子选择书籍要给予帮助,并不是所有书籍都适合小学生读。孩子所读书籍必须是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是知识有所受益、品德良好形成的,是能够有利于孩子成长的。

最后,摘抄积累。在阅读的同时,对于有新鲜感的词语、或优美或深奥或有哲理的句子,要做好摘抄积累,长此以往,才能让阅读“量”保质。对此,介绍两种方法:一是准备专用的摘抄本,坚持每天或将每次阅读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就好似蜜蜂一般,采蜜无数,不辞辛劳,才能酿成甜甜的蜂蜜;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可能只是一个词、一个字,那也是读书的思考。

现在的电子技术发展迅速,电子产品对孩子诱惑力大,长时间注视电子产品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所以,课外阅读最好还是选择纸质书本阅读,不建议大量的网络读书。

新冠肺炎的传播速度快,难寻特效药,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读书和知识的重要性,趁此机会,让孩子们爱上读书,手不释卷,终有一天,他们将会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