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了幾招,讓宅在家的娃在線上學習的時候,也能保護好眼睛

因為疫情,許多的幼兒園、學校都延遲開學了,不過停課不停學,孩子們開始了在家雲上課。

許多的在線視頻、免費課程也應運而生。各種資源豐富,娃過得也是相當的充實。但都是電子產品,一直盯著屏幕,這眼睛怎麼受得了?

關於保護眼睛咱們之前也提到過。不過現在的孩子,近視眼的年齡是越來越小了,雖然開始大多是假性近視,但一旦假性近視離近視基本就不遠了,而近視是不可逆的

所以,保護娃的眼睛這事,刻不容緩。

今天給大家總結了幾招,讓宅在家的娃在線上學習的時候,也能保護好眼睛!

優先選擇大屏幕

雖然咱們都說電子屏幕能少看就少看,但是有些情況是必須要看的話,建議是儘量用大屏

因為就對視力的傷害程度來講,永遠是手機>iPad>電視機>投影儀。

和電視等其他電子設備相比,投影儀有同樣出色的屏幕體驗,但它對視力的傷害相對電視等其他電子產品要小,因為避免光線直射,就是防止藍光傷害最有效的方式。

投影儀是把光打到牆面或幕布上來成像的,屬於漫反射的原理,不會像電視、ipad一樣直射,相對來說會對孩子眼睛好一些。

合理控制屏幕時間

其實,電子產品對眼睛真正的影響不是電子產品本身對眼部的刺激,而是孩子用眼過度!所以,電子產品可以適當看,但是一定要嚴格控制時間

看看兒科學會最新公佈的兒童觀看視頻時間以及正確打開方式:

  • 18-24個月,儘量避免兒童使用電子產品(視頻聊天除外)。
  • 18-24個月,如果您想引進,請選擇高質量的節目,並與孩子一起觀看,幫他講述他看到什麼?在這個年齡段避免讓孩子獨自觀看視頻。(美國兒科學會之前始終堅持2歲以下的寶寶不要看電視,但最新建議,把2歲提前到了1歲半。)
  • 2-5歲,限制每天觀看視頻的時間為1個小時(這個比之前更嚴格,之前是規定不超過2個小時),同時家長要幫助孩子把他看到的、學到的東西,應用到周圍的世界。

這1個小時不僅是看電視,還包括了視頻學習、電影、遊戲、上網…等等所有屏幕的時間哦。建議就算這1個小時,也不要連續看。

三飲食做到營養均衡

你可能會奇怪,娃的眼睛跟吃有啥什麼關係?

有研究表明,患有近視的人血液中維生素D的含量都較低。

根據俄亥俄州立大學視光學院的說法:維生素D有支持眼睛晶狀體周圍肌肉組織的功能,如果維生素D缺乏,可能導致眼球前後徑拉長變形。

尤其是現在這種時刻,每天悶在家裡本來就更容易出現維生素D缺乏。

所以,媽媽們一定要記得給娃吃上維生素D。

還有研究表明,近視的患病率在低齡人群中逐年上升,可能與碳水化合物(糖類)攝入過多有關。

這其中有兩個說法:一是糖在人體內代謝時,需要消耗大量維生素B1,維生素B1對視神經有養護作用,其含量的高低會影響到視神經的狀態

二是體內血糖增高,相應地降低體液的滲透壓,使眼球內房水滲透到晶狀體內,引起晶狀體變形,屈光度增高,加重近視。

想要給娃護眼,一定要注意飲食合理,營養均衡!

多補充維生素A、B、D,對保護視網膜、鞏膜有益處。微量元素鈣、鋅、硒則是保證視力正常的重要條件。

可以多吃以下食物:

維生素A——預防眼睛乾澀不適

多吃動物肝臟、蛋黃、奶製品、黃綠色的蔬菜瓜果,比如:南瓜、芒果等。

維生素B群——視力保健

多吃瘦肉、豆類、糙米、胚芽米等

維生素C——防止視網膜受到紫外線的傷害和水晶體老化。

多吃西紅柿、草莓、奇異果等蔬菜瓜果。

蛋白質——增加鞏膜彈性

多吃肉、魚、蛋、奶等。

微量元素鈣、鐵、鋅——保證寶寶視力正常

多吃核桃、大棗、花生、玉米、南瓜、蘑菇等。

不能戶外活動,可以陽臺活動

我們都知道戶外活動對寶寶的視力發展非常有好處。

川流不息的車輛、來來往往的行人、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建築,以及大到寵物小到螞蟻的動物等,孩子的眼睛在看這些時需要不斷地調節遠近,是非常好的視覺鍛鍊。

悉尼大學的凱瑟琳·羅斯(Kathryn Rose)博士帶領團隊,花了3年時間,做了一項調查發現:戶外活動增加可以有效降低近視發生的概率

國內相關的研究實驗也不少,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研究人員在廣州30家公立小學隨機選取了12家學校,也做過相應研究。

當孩子每週戶外活動達到14小時以上時,就算父母近視,遺傳基因導致近視的可能性要小三倍。孩子在戶外度過的時間越多,他們的近視風險就越低。

不過現在這個特殊時期,戶外活動這點不是人人都可以保證

如果當地疫情不重,小區內沒有感染者,可以趁中午,帶孩子到空曠的樓下放放風。

如果當地疫情較重,不確定出門是否安全,那就不要冒險出去。

不能戶外活動怎麼辦?別擔心,咱們可以在室內“儘量達到接近戶外”的效果。

研究人員表示,近視是因為眼軸增長,成像在視網膜前,導致視物不清。

經常戶外活動的孩子,接收足夠明亮陽光的機會多,這可以促進眼睛視網膜神經細胞分泌多巴胺,保護眼軸不會變的過長,從根源上防止了近視發生。

但在室內的弱光下,這種刺激會減少,更容易導致眼球變形。

另外在戶外充足的自然光線和適當的紫外線照射下,寶寶的瞳孔會變小,可以使成像更加清晰。

孩子在戶外活動的期間,促進血液循環的同時,眼睛會有更多的遠眺時間,可以充分地放鬆眼部肌肉神經,起到保護視力的作用。

所以,雖然你可能出不去,但是即便在家裡也可以儘可能的靠近“陽光”

那就是在一天中陽光能照進屋子的時段,儘可能多的帶孩子在靠窗的陽臺處玩。

不過陽臺有什麼可玩的呢,讓娃一個人在陽臺遠眺,估計不太好實現。可以把一些活動搬去陽臺。由於家裡室內空間有限,不能做一些太過激烈的運動,可以選擇一些室內行的開的運動即可。

比如午飯前的時段,大運動我就會安排在陽臺,我家常做的:

有氧運動:比如跟著keep做一些瑜伽、俯臥撐、仰臥起坐等等,產後老母親也有減肥需求啊。

跟著兒歌跳舞(順便還能英文磨耳朵)

跳繩:因為上了小學要考,所以提前練起來。

(陽臺這個位置一般都是在樓梯的邊緣位置,跑跑跳跳產生的動靜,對樓下的影響度最低的,而且這個時段,樓下也是準備午飯,影響可以降低到最小。我家樓下相熟也都有孩子可以互相理解,如果家裡環境不適合,就儘量別做這種容易引起鄰里糾紛的活動了)

還有些媽媽帶娃玩室內乒乓球等,既可以發展興趣又可以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

大家有什麼好點推薦,非常歡迎下面留言哈,跟大家共享一下。

除此之外,就算孩子眼下從事的是寫作業或做手工這類不適合強光下的活動,也一定記得找機會接觸自然光,可以帶娃多多去窗口遠眺,推薦給大家這個20-20-20原則,即每20分鐘,遠眺20英尺(6米外)的地方20秒,這些措施對預防近視的發生都有較好的抑制作用。

最後附上近視的自測方法,可以幫娃先自測一下。

近視明顯症狀:

看物體時經常眯眯眼;

看東西時眼睛離的很近;

頻繁眨眼睛或者揉眼睛;

經常歪著頭看物體;

經常拉扯眼角;

經常皺眉;

看東西時經常斜視;

經常看錯或看不清東西;

這些動作都是在早期近視時試圖改善視力的一種方法,讓眼睛能更清楚的看清事物,如果你家娃長期伴有這些症狀,可能是近視的重要徵兆,儘量減少電子屏幕的使用時間,疫情過後及時去正規醫院接受檢查或矯正治療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