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一個人的志趣、品德、事業都會受到朋友的影響,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壞的。人的一生如果交上好的朋友,不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籍,而且朋友之間可以互相砥礪,共赴患難,成為事業的基石。
而交到好朋友的基礎,就是先成為最好的自己。
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戰國時期,齊宣王要辯士淳于髡推薦賢士,他一天就推薦七個。宣王感到驚訝,問是不是在濫竽充數。
淳于髡說:鳥有鳥類,獸有獸類。只能到山上才能採到柴胡,這就是物各有類,我經常與賢人打交道,因此可以為您推薦更多的賢人。
我們常說:“道不同,不相為謀”。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才能聊得來,他們心志、行動趨於一致,可以彼此分享,彼此扶持。志趣不投的人,如果強融,只能彼此牽絆,磕磕碰碰,早晚會彼此傷害。
大鵬一日乘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而麻雀在樹梢之間,盤旋飛跳,就很知足。大鵬和麻雀,志向不同,無法彼此理解,註定難以同行。
二、豐富自己,勝過取悅他人
有人以認識很多人為榮,逢年過節,都要送禮問候。混了個臉熟,於是就誇耀自己的人脈廣泛。可是,真正遇到難處,卻一個伸手幫忙的也沒有。
真正的朋友,不是求來的,一定是對等的。只有彼此在同一高度,才能彼此相攜同行。與其整天浪費時間取悅他人,不如努力提高自己。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旅行可以開闊視野。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一點一點成長,成為一個不同的自己,一個更好的自己。
不要追一匹馬,你用追馬的時間去種草,待春暖花開時,能吸引一批駿馬來供你選擇。不要刻意巴結一個人,用暫時沒有朋友的時間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時機成熟時,便有一批朋友與你同行。”
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最好的別人
《易經》講: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只有相同的人,才能成為朋友。如果你待人陽光,那麼身邊的朋友,必然開朗。如果你待人溫和,那麼身邊的朋友,必然善良。如果你積極進取,那麼身邊的朋友,必然奮進。
我們希望別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就要怎樣對待別人。做最好的自己,才能碰見最好的別人。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你若盛開,蝴蝶自來,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我們普通人學《易經》,最根本的是,改變自己的固定思維,讓腦袋開竅,洞察萬事萬物的規律,順應規律做事,逐漸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業做得更好,生活過得更好。
讀雜書萬卷不如真經一部,《易經》是我們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華萃取和高度昇華,是經典中的經典,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strong>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註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易經裡可不僅只有深奧的大道理,而是貼近生活的人生智慧!
從五行、天干、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每一個都是能讓你實際運用到職場,生意場和生活中的。
《易經》是傳統文化的綱要,是傳統文化的根。是我們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石。讀《易經》可以讓我們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運!
結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讓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後,對於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開朗了!
這本《易經》才56元,也就是兩包煙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點擊下方鏈接就可以把這本大智慧帶回家了。
閱讀更多 大觀古今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