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在这个加速前进的时代,一切都脚步匆忙,快速与效率成为时代的关键词,人们在五花八门的生活中应接不暇。如何在拥挤与喧嚣中找到合适的阅读姿势?如何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开辟出一个精神角落?

——《快时代的阅读指南》

我们常常感慨,急促的生活节奏让我们无暇停下来阅读。阅读,竟然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也许事实不是那样呢?我们并非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阅读,我们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阅读姿势。

《快时代的阅读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打开阅读的方式呢?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快时代阅读指南》,5集人文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之第5集。

01 从一个人的阅读,到一群人一起读: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 一个人的阅读:随身携带你的“避难所”。

毛姆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我关注的是“随身携带”四个字。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朱利伟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编辑

朱利伟是一个手不释卷的爱书人,无论走到哪里,包里总放着一本书,只要有时间就会拿出来读。从家到单位有约三十分钟的路程,她就是利用每天上下班通勤的1个小时,一年内读完了几十本书。

地铁上的拥挤和喧嚣并没有侵扰到她的阅读时光,翻开书本的那一刻,世界安静了。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小隐 b站知名读书up主

受母亲的影响,小隐从小就与书为伴,6岁时,她已经可以一个人去图书馆读书、借书了。因为爱书,大学实习时她也选择了一家书店。即使在网购便捷的今天,她仍然保持着每月至少逛一次实体书店的节奏。

在书店里,慢慢走,随手翻阅,把心仪的书带回家。她最喜欢那种和心爱的书意外相遇的时刻,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不管是没有仪式感的地铁阅读,还是特意保持仪式感的图书馆、书店阅读,一个人的阅读就是爱书人和书的约会,静静地相伴胜过一切。

对于我们来说,一个人的阅读不是只可以发生在地铁上、书店里、图书馆中,还可以发生在旅途中、春日的公园里、等待结账的队伍里……

  • 一群人的阅读:在延展的路上越走越远。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大学时在季风书园的实习经历让小隐懂得了读书并不一定是一个人的事情,有时可以是一群人的事情。

那时,书店的创始人严搏非每周都带领大家进行选书活动,选书不仅仅是甄别,也是一次碰撞。为了更充分了解一本书、一个作家,不同的人从哲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等不同的角度对书进行补充,有时一些讨论更能拓展人的眼界和思路。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杨早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研究员

从象牙塔的学者到阅读推广人,角色的转变源于杨早“阅读需要分享”的理念。最初,他与同住一个小区的绿茶、邱小石创办了“阅读邻居”读书会,采用主题阅读的方式,选定书目,各自阅读,然后现场分享心得。

后来,读书会渐渐为人所知,备受关注,三个人的阅读成为一群人的阅读,很多读者聚向这里,思想碰撞,火花四溅。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谱系阅读”、“走读”,这些创意阅读方式将阅读推得更深,推得更广,推向更远。一群人一起“读史”,从西周一直读到民国;一群人一起“走读”,走过“戊戌变法”之路,走过“五四运动”之路,走向诸如 《骆驼祥子》和沈从文故居之路。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02 从惺惺相惜的同行阅读人,到关注同类的领读人:他们感染更多的人走上阅读之路。


最初,朱利伟在地铁上发现和她一样的读书人,是一种惊喜和安慰。后来,她留意观察,用心寻找,发现了一个群体,是感动。于是,她用手机去捕捉每一个遇到的阅读身影,整理成册,她把这当做生活中的乐趣。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上传到豆瓣上的相册——《地铁上的读书人》引来众人围观,这是爱书人之间的一种共鸣,它唤起了更多人对读书的热爱。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从一个人到同类的人,“年度阅读场景”掀起了读书的浪潮,提醒着人们,让阅读成为生活本身。

小隐在b站上的读书视频分享 ,最初也只是受了国外读书类视频的启发,她把这当做一件好玩的事。然而,第一期视频就受到了观众的追捧,这给了她继续分享的勇气。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她分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从推荐书单到读书报告,从新书开封到逛实体书店,甚至还有流行文化、新游戏的分享。小隐的分享点燃了一大批观众阅读的热情,很多人不再只是做个旁观者,而是开始主动阅读。而小隐就是那个启发者。

从一个人读书到一群人读书,队伍越来越大,他们走得也会更远。

03 从浅阅读到深阅读:专业读书人的探索,寻找更多阅读方式。



新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内容、阅读媒介和阅读习惯,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杨早

但是,唯有深阅读才能够到达生命真相,浅阅读无法企及。作为专业的读书人,杨早不想被时代裹挟前行,更不想让深阅读被时代抛弃,他在努力寻找媒介转换带来的机会。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写书评,做公号,录节目,杨早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创作,完成自己的“读书-表述-写作”的阅读闭环过程,也不断尝试通过自己的解读作品吸引人们的眼睛和耳朵,让阅读去占领爱书人更多碎片化时间。

“早茶夜读”公号,每天发表一篇文本细读;与网络电台合作,品评民国小说。杨早不断探索着如何在新媒体方式中尽量保持文本内容的严谨性和完整性,引领读者走向深阅读。

04 阅读路上:阅读的N多种打开方式,你可以选择,也可以创造。


阅读始终会给我们的生命加分量,它能让我们走得更快乐,也能让我们走得更远。

有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魏略·儒宗传·董遇》

古有董遇“三余”勤读书的故事,也有钱惟演“厕上”读书、欧阳修“三上”构思文章的先例。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有阅读的念头,我们只需要选择喜欢的方式。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

读书路上不寂寞:打开阅读的方式有N多种,哪一种是你想要的?

《快时代的阅读指南》,为我们打开了通往阅读的一扇又一扇窗,阅读的更多可能性也等待着我们去打开。

我是绿色的书简,跟我一起读书,读生活。等待与你的下一次相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