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黑暗面》?

暮公子看电影


《黑暗面》是一部2011年的西班牙悬疑惊悚电影,又被译为《镜中人》,当之无愧的冷门佳片,给人惊艳般的感觉。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对这部影片的看法。

精巧的结构布局

作为一部小格局的悬疑片,精巧的结构布局是它出奇制胜的法宝。影片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线性叙事,将电影中的情节段落重新排列组合,层次鲜明,错落有致,极富新意。因为平铺直叙达不到导演想要营造的悬疑效果,所以选择了倒叙的叙事模式,使剧情的发展显得扑朔迷离,以便激起观众的好奇心,调动观众的观影积极性,跟随导演的意图进入剧情。同时在前半部分对剧情进行不完整处理,在后半部分加以缝合,最后两者的对接使得影片的真相浮出水面,构思之精妙令人叫绝。

在这里我将影片划分为三个情节段落,从而使我们对剧情的发展走向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亚德里安与法比安娜相识相恋的感情发展过程;二:对前女友贝伦的恋情回顾以及贝伦如何被困于密室的过程;三:真相揭示剧情反转的过程。在第一个段落伊始,亚德里安在看一段前女友贝伦留给他的录像,贝伦的莫名离去令男主角感到匪夷所思,困惑不已,悬疑的氛围立马就营造了出来。之后便是失落低沉的亚德里安驱车来到小酒吧买醉的桥段,在这里与侍应生法比安娜相识,那颗受伤的心灵抵不住法比安娜温柔可人的攻势,于是很快便沦陷,两人走在了一起。这一切似乎显得顺理成章,但背后却有其深层因素。从法比安娜和警察旧识的对话中可以发现,法比安娜是一个贪图利益爱慕虚荣的女人,亚德里安英俊帅气、条件优渥,处于上流社会阶层,这正是法比安娜所渴望得到的,所以她主动投怀送抱;而从亚德里安与小提琴手维罗妮卡调情事件可以看出,亚德里安表面上风度翩翩,实则是一个滥情的人,对爱情的态度不够忠诚。这样的两个人走在一起,更多的是各取所需,而不是真正的爱情。故事照此演变下去似乎显得平淡无奇,就是一个司空见惯的情感故事,但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通过一面镜子,将观众带入了另一个叙事维度。电影通过闪回片段告诉我们,原本生活在西班牙的亚德里安与贝伦是一对令人艳羡的情侣,相恋多年,恩爱有加,但随着亚德里安被选为波哥大交响乐团的指挥,平静的生活开始被打破,因工作的需求要搬至波哥大,为了爱情贝伦放下已有的工作,追随男友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这样的情节变化增加了剧情的不确定性,从而提供了矛盾冲突发生的场所,也构筑起人物合理的行为动机。因为贝伦为爱情做出了牺牲,由此爱情的天平开始变得失衡,所以她渴求更多的爱以得慰藉,来消除内心的焦虑与不安,敏感与脆弱。然而事与愿违,亚德里安与小提琴手维罗妮卡的暧昧关系被贝伦无意中发现,彼此的信任出现了裂缝,精心维系的情感壁垒开始变得岌岌可危。这就引出了贝伦想要试探亚德里安对爱情是否忠贞的最初动机,也是剧情发生戏剧化转变的前提要素。她把自己关进了暗藏在别墅里的一个封闭密室中,试图通过自己的失踪来唤醒男友对这份感情的重视,却不料于慌乱之中将钥匙落在了外面,导致故事的走向偏离了最初的设定,朝着一个不可逆转的方向演进。亚德里安在短暂的失落后又另寻新欢,法比安娜的出现对已经陷入绝望和恐惧的贝伦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她亲眼看着这份苦心经营的爱情一步步地毁在她的手中,却又无可奈何。随着剧情的发展,心细的法比安娜发现了隐藏在这所别墅里的秘密,然而在一番犹豫之后,法比安娜却放弃救贝伦出来,因为一旦打开那扇门,就意味着她将失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人性的恶战胜了人性的善,影片在这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也是在这一刻,贝伦的痛苦、绝望、愤怒、无助,如浪潮般汹涌而上,深深地震颤着每一个观者的心灵。影片的结尾来了一个大反转,深感愧疚和不安的法比安娜进到密室想看看贝伦是否已死,却被装睡的贝伦用酒瓶打昏,贝伦得以逃出,而法比安娜被关在了密室中,亚德里安拿着那把密室的钥匙,陷入了沉思之中。这样的开放式结尾可谓是神来之笔,不落俗套,使影片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纵观影片的三个情节段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节奏感的把握恰到好处,音乐的运用相映成辉,从而使故事的讲述显得滴水不漏,精细缜密,形成了极佳的戏剧张力,令人赞叹不已。

对人性善恶的审视

表现人性的电影有很多,比如美国著名导演大卫芬奇的经典黑色惊悚片《七宗罪》。 片中所提及的“暴食”、“贪婪”、“懒惰”、“嫉妒”、“骄傲”、“淫欲”、“愤怒”,便是天主教所定义的人性七宗罪,可见人性的丑恶,在古老的宗教观念中就有所隐现。在拜兹的《黑暗面》里,对于人性黑暗面的探讨是其题旨的核心所在,也使得影片具有了罕见的哲学思辨和心理深度。

其实在影片前半部分中,法比安娜和亚德里安的那一段关于自然的两面性的论断,就已经为后续的情节走向埋下了伏笔。后来法比安娜为了一己私欲弃贝伦于不顾,人性中的自私、虚荣、腹黑、贪婪由此可见一斑。但影片在对人性的评判上是深刻且辩证的,不是教科书式的宣扬或者批判。剧中人物的形象都是丰满生动的,并没有脸谱化,符号化的倾向。亚德里安虽然滥情,甚至于有些薄情,但在片尾又有所悔悟,与维罗妮卡提议划清关系;法比安娜最初发现贝伦被困密室却不去救她,甚至在后来贝伦没有动静的危急情况下依旧无动于衷,对物质利益的欲念抑制了人道主义的善念,此时的法比安娜的人性是黑暗的,是冰冷无情的。后来那个警察把亚德里安偷情的照片拿给她看时,她心绪低落,终于明白自己无法完全占有亚德里安,不由得对贝伦产生了同情和怜悯,也开始为之前的行为感到愧疚。这里的镜头给出的是法比安娜在镜中的影像,通过镜子这一物象映射了她内心的真实。良心发现的她打开密室,可惜一切为时过晚,悲剧已然酿成,不可避免。

从剧中人物的行为举止可以发现,人性是复杂微妙、捉摸不定的,我们很难给人性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导演在这部影片的创作意图上体现出一种“含混”的意味,具有多重的指涉,可以从不同层面去理解,从而更富深义。

女性主义理念的诠释

这部影片在叙事上是以女性的视角来展开的,由法比安娜和贝伦所组成的双重视角结构了全片。在整个叙事过程中,男性始终是缺席的,是一个客体的存在,是一个被审视的对象,并没有参与到核心事件中来,这就使这部影片或多或少带上了一抹女性主义色彩。

关于女性主义,《第二性》的作者波伏娃持这样的观点:“自我与他者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从性别层面看,男性成为自我,女性则成为绝对的他者。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着一种主体和客体,主要和次要的关系,女性是根据男性而不是根据女性本身来定义自我的。”在电影《黑暗面》中,因为亚德里安工作调动的需要,女友贝伦为他放弃现有的工作,做出了让步和牺牲,就体现出一种依附性和妥协性。还有后来法比安娜和贝伦之间的博弈,都是围绕亚德里安这个中心来展开的,而这场博弈的结局,不管谁输谁赢,都注定以悲剧收场。无论是贝伦还是法比安娜,都是身份定位模糊的“他者”,她们以男性为生活的重心,自我的建构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再来看亚德里安这个中心形象的塑造,实则是一次解构性的书写。亚德里安与维罗妮卡的偷情幽会以及对感情轻佻随意的态度,对两位女性角色造成了无法抹去的创伤,原本可靠的中心形象开始崩塌,女性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开始觉醒,产生了寻求独立自我的意识,女性主义的精神诉求由此得以彰显。贝伦在逃出密室后没有回到亚德里安的身边,而是选择开始新的生活,便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最好见证。

出彩的细节展示

《黑暗面》之所以能成为一部扣人心弦的心理惊悚片,还得益于导演在创作中对细节的精准把握以及出彩展示。这里我挑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细节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是封闭空间这样一个境语的设定。封闭的空间象征着囚禁,便于营造出紧张恐惧的氛围,契合了影片惊悚悬疑的风格特征。同时这样一个单向透视的镜像,可以非常直观的窥探到人性的丑陋与罪恶。其次是片中房东老太太的那条叫汉斯的狗,对于贝伦很亲近,没有攻击性,对于法比安娜却不怎么欢迎,因为后者更像是一个入侵者,闯入了不该涉足的领域。狗在这里起到了警示的作用,同时暗示着法比安娜无法真正融入这个环境中。还有一个场景是法比安娜将吃剩的苹果核投入湖中,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这使她联想到水池里莫名泛起的波澜,进而发现了密室的存在。影片对情感的描摹也是细致入微,其中法比安娜在酒吧向友人索烟,从友人之口我们可以知道,她平时是不吸烟的,所以此举表明了她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片尾贝伦坐在海滩边,握起一把沙,沙子从指间流下,意喻着那段流逝的爱情,以及她放下回忆重新开始的决心。

结语

《黑暗面》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诚意之作,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精巧的叙事结构并没有使影片流于浅层的炫技,而是将目光投向人物深层心理活动的审视,从而深化了主题,丰富了意蕴,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切思考。





装逼电影君影视


吐槽电影,让评论精彩一点。

《黑暗面》是西班牙和哥伦比亚的合拍片,2011年的作品。

某天,乐队指挥回到家,发现女友不见了,只留下一段视频。他借酒浇愁,结识了美女服务员,俩人很快建立了恋爱关系。

大宅子频繁出现诡异现象,水池和浴池的水面凭空出现波纹,洗澡水忽冷忽然,水龙头里传出奇怪的声音,种种迹象表明:

闹鬼了。

影片到这,大约30分钟,公子也这么认为。

特别后悔,公子最恨的就是恐怖片,没法,从小胆小,当时就诅咒了给我推荐电影的朋友,故意搞我。

有几段,真的挺吓人。

明明什么都没发生,却好像处处惊心,那句话说的对,死不可怕,等死的过程最可怕。

氛围的控制让公子如履薄冰,导演的水平可见一斑。

突如其来的一幕,没把公子吓死。

刚才循序渐进的不平静铺垫,好歹只是心理恐怖,自己吓自己,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可是画风说变就变,对观众(特指公子)实在太不友好了。

完全没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后画风又变了。

时间线穿越到比较久之前。

指挥家和女友在西班牙,过着相亲相爱的日子。一天,指挥家接到消息,波哥大一家乐队邀请他去指挥,他想带女友一起过去。

应该没错,这个漂亮的小姐姐,就是刚才那只“厉鬼”。

演出大获成功,女友本来很开心,但在后台发现男友跟一个女子聊天,两人之间隐约的关系,女友瞬间就感觉到了。

很难说,这是女人的优点,还是一切悲剧的起点。

这个女子是乐队的小提琴手,有才有貌,也有共同话题。

种子已经悄悄埋下。

没多久,女友去乐团,在办公室撞见指挥家和小提琴手,关着门聊天,还喝酒。

本来只是“感觉到的关系”,现在已经坐实了,他俩确实有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抛弃了西班牙的稳定生活,跟你来哥伦比亚发展事业,你居然这么对我。

女友脑子里想的,一定是这些。

女人是嫉妒型生物,碰上这事,怎么胡思乱想都不为过。

可是,女友同时也具备温柔型特质,没有摔锅摔碗,寻死觅活,她向大宅子的房东,有故事的老太太诉苦。

老太太跟她说:“爱情必须专一,你为什么不考验他一下?”

女友正不得其解,老太太带她来到卧室,用钥匙打开一扇隐蔽的大门。

大门的入口,是卧室的试衣镜。

这是一个密室,完全隔音,镜子是钢化玻璃,单向透视。

密室可以望见卧室,卧室只能看见镜子。

同样的设置,还有卫生间的洗漱镜。

密室房顶有音响,可以听见屋内的所有声音,还有一个小型发电机,人工取电。

如此神秘高规格的密室,原因在于,房子的男主人,是一名纳粹军官。

这是他的避难所,躲避正义追杀的过程中,平静的死在里面。

女友心领神会,她要捉弄捉弄男友。

她录制了远走高飞的视频,收拾了所有衣物,男友的车已经到了楼下,她慌忙写下字条。

机关钥匙,随手放在书包上。

她飞快的跑进密室,关好门,静等男友的表现。

出乎她的意料,男友看到她不辞而别,悲痛万分,男友深深的爱着她,她感动的想哭,实在忍不住了,她要出去拥抱男友,给他一个热情的吻。

可是,钥匙没了。

不知道怎么没了,明明刚才还在手里。

女友慌乱至极,巨大的恐怖感将她包围的严严实实。

她被困在了一个,高标准严要求的军工密室内。

没有信号,没有食物,只有几十年前遗留的午餐肉罐头,水里全是铁锈。

惊不惊喜,刺不刺激。

NO ZUO NO DIE,公子算明白了这句话的厉害。

影片30分钟之前,指挥家邂逅的美女服务员,偶然发现地板窟窿里的钥匙。

她不知道这是什么,当时公子也不知道。

电影有趣的地方,在于时间线的错乱和统一,阴阳两面故事的同步处理,影片的后半部分,用这种手法把人物情绪充分调动起来,紧张的气氛始终环绕四周。

公子吐个槽,木地板专门掏个窟窿,谁家这么装修的?

接近尾声的时候,美女服务员想明白一个道理:水面不会无缘无故产生波纹,一定有外力驱动。

她决定做个试验。

一张镜子,内外两个女人,开始了一场生命攸关的智力测验。

每个人都做出了符合她们人设的行为,结局在情理之中,没在意料之外。

算不上什么惊喜,反而有种拖沓的感觉,影响了整部电影的节奏。

相信很多朋友,应该都会有这种想法。

即便有些瑕疵,电影的整体品质仍然偏上,创意和处理方式尤其出彩,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公子不想把结局写出来,不知道这样好不好,可能会挨骂,没事。

公子写影评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文笔如何,而是认真给读者推荐电影,留点疑问,才能更好的促使你们去看一看,亲自感受感受。

电影的魅力,光靠别人说,是不行的。

透露个小秘密:能把洗澡拍成日常行为,男演员应该特别开心。


评分(满5):

《黑暗面》,4分。

关注公子,财源滚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