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蝗蟲過境,寸草不生

俗話說:蝗蟲過境,寸草不生

近日橫跨多國的蝗蟲災正在浩浩蕩蕩的進行中。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報告顯示,一場大範圍的蝗災席捲了西非、東非和南亞20多個國家,受災面積總計1600多萬平方公里,數千萬人的糧食安全受到威脅。這場蝗災還蔓延至西亞和南亞部分地區,已波及伊朗、也門、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

俗話說:蝗蟲過境,寸草不生


蝗蟲成災比大部分人想象中的藥嚴重原因如下:

1、蝗蟲會迅速形成蝗蟲群,最高可以一天飛行150多公里,使蟲災迅速蔓延。

2、蝗蟲天敵數量相對固定,一旦蝗蟲已經聚集,形成蝗災,這些蝗蟲天敵加起來,也只能捕食蝗災的十分之一。這時候,想控制蝗災,只剩下大面積使用化學藥劑這一個方法。而這會造成大面積化學汙染。

俗話說:蝗蟲過境,寸草不生


3、蝗蟲形態會變化,導致蝗災出現非常突然。蝗蟲一旦聚集成群,會變得異常暴躁、極具攻擊性、活性加大,加重災情。

4、蝗蟲群行軍方向不定,一天能改變好幾次方向,無法進行有效的預判,從而進行防治。

蝗蟲反正能力強,卵不易發現,蝗蟲一次能產卵60-80個。產卵的時候,她會把肚子插入鬆軟的土中,放下卵。

俗話說:蝗蟲過境,寸草不生


要解決蝗蟲,理想的辦法,是在儘可能早的階段,就處理掉,最好,就是蟲卵階段。

在中國古代就有類似記載:

在宋代,防蝗災意識是深入人心的:與其在大災時累死累活滅蝗,不如提前斬草除根。趁著冬天的機會,把蝗蟲的蟲卵滋生地端掉。

因此,就有了“據蟲除卵法”。周 煮《敬籌除蜻滅種疏》認為 “ 捕蝗不如捕蜻 (若蟲),捕蛹不如滅種 (掘卵 ) ”。《捕蝗要法》引李秘園《捕蝗記》認為一天之中也要抓住蝗蟲三不飛, 即“早晨沾露不飛,日午交媾不飛, 日暮群聚不飛” 的時機進行撲打。

俗話說:蝗蟲過境,寸草不生


《宋史》有記載,宋代農民們,在冬天尋找蝗蟲滋生地。《治蝗全法》也總結了宋代以來“據蟲除卵”的經驗:凡是蝗蟲蟲卵滋生的地方,地上都常有無數像蜂巢一樣的小孔,必須果斷挖土剷除。明清年間,人們更開發出了原始“農藥”,比如“百步草濃汁”和“陳醋混合液”,專用滅殺蟲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