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前段時間,日本人給中國捐贈物資,在捐款箱提的加油鼓勵詞驚豔了不少國人。如: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源於唐朝】、“豈曰無衣,與子同裳”【出自《詩經秦風》】、“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出自於王昌齡的《送柴侍御》】。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看到這樣熟悉而溫暖的詩句,不少人都被感動了。有人感慨,日本人把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學到了家,而我們卻把自己的傳統文化弄丟了。

的確,越來越多的人忘記了傳統,忘記了文化。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太瞭解古代文化與歷史,對知識的渴望和索取也變得越來越被動。喧囂的世界,到處充滿了誘惑,現如今,人們的追求越來越多,人沉靜下來讀書的時間也變少了。

陸游曾說“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多少當代人的真實寫照。

生活中,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觸:

  • 寫作找不到靈感,不說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連文字筆畫怎麼寫都差不多忘得一乾二淨了。
  • 每每遇到感及觸深的場景或情境,想用一兩個詞彙或詞句來形容,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每每看到激動的場面,總想像毛主席一樣,慷慨激揚,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直抒胸臆。但是,搜腸刮肚一遍之後,卻一個成語都想不出來。最後不禁感慨:
    墨水沒有,油水倒有挺多,不行就一個“臥槽”吧~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前段時間,身邊一位大學同學半夜發微信問我:“嘿,急救一下,公司文案策劃妹子辭職了,還有位回家休養了,老闆要求明天馬上用文案,找我一個搞繪圖插畫的人擬文案,哪裡會,還要求要走古詩風路線,這不是為難我嘛,能否勞煩你幫忙一下?……”

職場中,相信不少人都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老闆突然給自己委以重任,但回頭卻發現這並非是自己所擅長,最後,無力勝任。有時候,我們的升職加薪機會就在這樣的無形中流走了。

多讀書,讀好書,其實,這並非是一句空話。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確如此。讀書,能改變命運,知識,是人生最大的財富。

還曾記得,那位《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總冠軍雷海為,和很多臺上的年輕人相比,雷海為的年齡算是比較偏大,將近40歲。但是比起年齡,他的職業更讓人感到有些意外。若不是知他的職業,相信很多人都不會相信,臺上那位信手拈來,出口成章、對答如流,橫掃無數“才子佳人”,擊敗北大才子彭敏的選手,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外賣員。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總冠軍雷海為

還記得,在那一次關鍵性比賽中,其中有一道題,評委剛畫出一個屋簷框架,一個窗戶,給出的信息仍非常少,他就果斷地按下了搶答鍵,回答道: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反應如此快速,回答如此平靜,答案如此標準,讓在場的觀眾和評委都為之感到一驚。

當被問及理由時,雷海為平靜地答道:“因為窗戶畫在了西邊。”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在中國古詩詞中,不乏有大量描寫亭臺樓閣的詩句,而能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想出如此標準的詩句答案,這若不是讀書讀細緻了,充分感受和體驗古詩的意境和思想了,又怎能如此快速回答得出來?

詩詞大會一舉奪冠後的雷海為,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再是外賣員,而成了公司的文化宣傳大使,成為了全職的教研老師。可以說,是讀書,是詩詞歌賦的文化底蘊改寫了他的人生。

還記得否,那位一身破爛補丁,凌亂不堪的民間“流浪大師”沈巍,若非不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又怎麼會走紅網絡,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讚譽呢?他的人生,想必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流浪大師”沈巍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都說“腹有詩書氣自華”,還記得否,和雷海為相似,也同樣出自《中國詩詞大會》的那位才女武亦姝,其出眾的詩詞才華也同樣讓人為之讚歎不已。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和雷海為相比,武亦姝的年紀要小很多。生於2001年的武亦姝,年紀不過19歲而已,但是其在場的淡定氣魄和強大的實力卻不輸於老者,可謂有

“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的氣勢。而這些的養成,自然和她的豐厚知識沉澱以及豐盈的精神世界離不開關係。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當然,如此機智博學的少年,自然也得到許多的眷顧,高一被保送北大,高考以613分去了清華,這多少讓人為之感慨和羨慕。

有句話說得好:“你讀過的書,終將成為你的氣質和風骨”。

讀書與不讀書的差距,在日積月累中體現。有人說,“愛讀書的人,身上自帶一種儒雅氣質,比如國民主持董卿。不讀書之人,眼中混沌無光,無氣質可言。”話雖說有些過了,但是卻有幾分道理。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很多人問,心中沒有一點墨水,想提高自己的文學底蘊,卻不知看什麼書籍比較合適。其實,從古詩詞入手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多讀古詩,反覆熟讀,文字和意境就會漸漸印在自己的腦海中,而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自己的心境、情懷。

比如蘇軾的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道出了多少人間的滄桑和苦楚,曾讓多少人為之流淚。

又如馬致遠的那句古詩:“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一句簡短的話,寫出了多少的孤苦與惆悵,道盡了多少遊子、行路人漂泊無依的苦悶心境。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若熟讀這些古詩,在應情應景之時,就能脫口而出,一語概括心中無盡感慨。

中國古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古代文人所作的詩文,大多都極富蘊意。在閱讀古詩詞中感受歷史與文化的厚重,在閱讀古詩文中感受古代文人的家國天下、婚姻愛情、狂楚風流……在閱讀古詩詞中跨越時空,與作者共鳴,這些都能潛移默化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權威、精緻的古詩詞合集——《中國最美古詩詞》,這是由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教授親自執筆,耗時五年,精挑細選,字句斟酌精選整理出來的,這套書籍彙集了我國上下五千年文明最美的部分。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中國最美古詩詞》三冊

此套書共分為三冊,書中共選歷代古詩263首,古詞250首,古文90篇,且每本書都配有相應的古典名畫、插圖,能使人在閱讀之中更深刻地感受古詩文的意境之美。

推薦小tip:

  1. 這是一本選篇最為嚴格的古典文學合集,其篩選標準堪比教學教科書。如果你還在為選什麼好詩好文讀而糾結,不妨看看這套書籍。
  2. 這是市面上解讀最權威的版本之一。說到古詩詞合集,市面上從不缺乏這類書籍,但是若說到其專業權威性,由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陳引馳教授精心編撰的這套書,絕對不會太差。
  3. 值得一提的是,這還是一套高顏值的書籍,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這套書名畫裱裝,採用硬質函套設計,既能保護書籍質感,也給人一種書香藝術氣息。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總而言之,這套書籍可自己收藏,可當作禮物送人,為品讀古典詩詞的不二之選。

目前,本套書籍參加了滿100元減50的活動,原價本為136元,現價僅需76元,共三冊,為全網最低價格。目前,僅有222件庫存,喜歡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鏈接購買,先到先得~


寫作不易,喜歡就點個贊吧~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寫作無靈感,想抒情奈何沒“文化”,書到用時方恨少,如何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