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廢進口或將恢復“零關稅”紙企加速原料替代謀轉型

實施一年多的美廢進口加徵25%關稅政策有望鬆綁!

2月18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稱,將開展對美加徵關稅商品市場化採購排除工作,造紙業主要原材料廢紙品類被列入可申請排除商品清單內,意味著國內紙企從美國進口廢紙將有機會取消已加徵的關稅,恢復“零關稅”待遇。

然而,關稅減免帶來的成本下降並不能免除紙企的“憂慮”。隨著固廢零進口期限的臨近,原材料少、貴的問題日益加劇,各大紙企競相提早佈局,尋求原材料替代並謀求戰略轉型。

美廢進口25%關稅或將取消

通過查詢本次可申請排除商品清單,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稅號為47071000、47072000、4707300000、47079000對應的廢紙類進口產品均“榜上有名”,而該類產品自2018年8月起一直被加徵25%的關稅。

根據公告,企業從美國採購的進口商品,若在可申請排除商品清單內,可自2020年3月2日起,通過排除申報系統,按要求填報並提交市場化採購排除申請。自核準之日起一年內,進口核准金額範圍內的商品不再加徵我國對美301措施反制關稅;超出部分不予排除,需自行負擔加徵關稅;核准前已加徵的關稅稅款不予退還。

“公司造紙事業部已著手開始準備申報事項,若獲批准,預計可有效降低公司原材料成本。”山鷹紙業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

根據國盛證券研報,美廢免稅將大幅降低紙廠成本,預計2020年山鷹紙業、理文造紙、玖龍紙業可因此釋放1.7億元、1.7億元、3.9億元利潤。

回溯一年多前,為反制美國對我國部分輸美產品加徵關稅的行為,我國決定自2018年8月23日12時01分起,對廢紙在內的固體廢物美國輸華商品加徵25%關稅,此前來源於美國的廢紙進口實施零關稅。

造紙業具有成本加成屬性,原料成本佔生產成本70%以上。目前全球各個國家造紙行業中廢紙在造紙原料中的比例為55%左右,其採購成本直接影響造紙企業的生存環境。根據中國造紙協會公佈的數據,2018年中國廢紙漿消耗量為5474萬噸,佔紙漿消耗的總量的58%,其中進口廢紙佔紙漿總消耗量的比重達16%;而在進口廢紙中,美廢佔比超40%。

毫無疑問,對美廢加徵25%進口關稅增加了造紙企業的成本,與此同時,因美廢直接成本的上升,間接帶動國廢和歐廢、日廢等其他廢紙價格上漲。2018年下半年以來,多數紙企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加徵關稅對公司業績造成影響。

山鷹紙業相關人士表示,“關稅的實施與人民幣的貶值使公司來源於美國的廢紙採購成本提高,2018年公司因此繳納的關稅金額為0.86億元,2019年1至6月繳納的關稅為1.10億元。”

理文造紙首席執行官李文斌表示,公司業績受到加徵25%關稅影響,美國進口中國廢紙成本上升,影響盈利表現。財務數據顯示,2018年下半年,理文造紙淨利潤為19億元,同比下降33.3%;2019年上半年淨利潤為16.8億元,同比下降43.6%。

受成本上升和需求下降影響,玖龍紙業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公司2019財年實現銷售額546.47億元,同比增長3.53%;淨利潤38.6億元,同比下降50.82%。

晨鳴紙業也表示受經濟下行、市場需求減少、原材料供給收緊且價格升高等多重因素影響,2019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10.68億元,同比下降56.97%。

固廢零進口下的原材料危機

近憂已除,遠慮仍在。“本次美廢關稅政策調整,可有效降低造紙企業採購成本,對於擁有進口廢紙額度的公司來說是利好。但從長遠來說,隨著我國廢紙進口額度的逐年下調,美廢關稅取消在降本方面的影響將逐步縮小。”一位長期從事紙業供應鏈服務的專業人士範先生向記者表示。

2017年以來,我國廢紙進口管控政策頻出。2017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頒佈了號稱史上最嚴的洋垃圾禁令——《關於印發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提出2019年底前將逐步停止進口國內資源可以替代的固體廢物;隨後,國務院於2018年6月明確了2020年底前基本實現外廢零進口的目標。

隨著廢紙進口政策的收緊,具備成本優勢的廢紙進口渠道將逐漸關閉。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國廢與外廢的價差常年居高不下,即便加上加徵關稅的影響,從國外進口廢紙的成本仍低於採購國內廢紙。

根據山鷹紙業公開披露的數據,公司採購外廢的價格大幅低於國廢,2017-2019年半年度,價差分別為421元/噸、991元/噸、606元/噸。若將進口廢紙部分的採購量全部改為採購國內廢紙,將分別增加採購成本10.67億元、23.44億元、5.02億元。

目前我國實行廢紙進口配額制度,企業需向環保部門申請進口額度。據悉,5萬噸以上紙企才有外廢額度申請資格,且進口的廢紙含雜率不超過0.5%。“含雜率0.5%的要求較高,符合標準的廢紙供給量減少,外廢供給缺口擴大;部分以前依託機器分揀的打包廠可能增加人工分揀,提高達標率,採購成本也會隨之上升。”範先生告訴記者。

根據海關總署公佈的數據,我國2017-2019年的廢紙進口額度分別為2770萬噸、1815萬噸、1075萬噸,實際進口量分別為2572萬噸、1703萬噸、1036萬噸,呈逐年下滑趨勢,且下降幅度逐年加大。業內人士預測,2020年全年進口廢紙總量將下降至550萬噸-650萬噸之間。

從獲配額度看,行業龍頭企業集中度較高。根據環保部公佈的進口廢紙許可數據,2018年、2019年玖龍、理文、山鷹、華泰等7家龍頭企業獲配佔比分別為79%、80%。以山鷹紙業為例,2017-2019年的外廢配額分別為256.20萬噸、246萬噸、143萬噸,佔進口總額度的比重約為13%。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記者:“2019年我們獲配的廢紙進口額度下降超40%,預計2020年獲配額度將會繼續減少。”

根據《中國造紙工業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由於我國大約30%的紙張總量作為出口包裝物、說明書和標牌等隨工業品出口至海外,無法回收,目前我國廢紙回收量佔可回收量的比例已達90%以上,接近回收率的極限,國廢供給暫無法完全填補外廢缺口。

東方證券研報指出,受到外廢進口額度持續收縮的影響,國廢價格將因廢紙缺口出現而上漲,國廢與外廢之間的價差進一步擴大。

紙企謀求戰略轉型擺脫外廢依賴

原材料供應格局的變化將重塑造紙業成本版圖,倒逼造紙企業尋求原材料替代,謀求戰略轉型。

“對於國內紙企而言,要加快原料供應的優化,以保障未來在競爭格局中的優勢地位。”範先生坦言。

實際上,2018年以來,各大龍頭紙企已採取多項措施提前佈局,對沖政策風險。

尋求外廢原料替代是當務之急。從目前來看,紙漿產品和國廢是優選品種。玖龍紙業表示,將在關注國廢質量的基礎上,拓寬國內廢紙採購渠道,同時加強上游再生漿產能,以掌握原材料供應的穩定性。截至2019年6月底,玖龍紙業造漿總設計產能為年產37萬噸。山鷹紙業提出,將加強全國範圍內廢紙回收渠道的拓展,深入終端佈局;同時開拓境外製漿渠道,將境外採購的廢紙就地打製成為廢紙漿再進口至國內造紙基地。目前,公司旗下美國鳳凰紙業12萬噸再生漿生產線技改已啟動,另有與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達成的30萬噸再生漿供應。理文造紙亦表示,已考慮將採購的紙漿產品作為造紙的替代原材料。

“國外生產再生漿可以採購成本較低的外廢,不受外廢限額控制,且再生漿進口到國內又不受額度限制,可以有效彌補國廢供應不足的缺口。”範先生表示,“相對來說,國廢大部分已經是回收纖維,甚至是多次回收,品類相對較差。”

海外建設原料基地,擴大產能也是近年來各大紙企的不二之選。“大部分企業選擇在東南亞、美國投資建廠,東南亞對外廢進口沒有限制,美國具備廢紙產量優勢。”範先生告訴記者。

玖龍紙業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和緬因州收購了兩家百年紙廠,未來兩年內將投資3億美元擴大產能,並在馬來西亞收購了再生漿生產企業,年產能將達48萬噸;理文造紙投資51億港元在馬來西亞建設製漿造紙廠,年產125萬噸紙漿;景興紙業投資20.5億元在馬來西亞投建80萬噸廢紙漿板及60萬噸包裝原紙生產基地的項目,以緩解進口原料困境;山鷹紙業在荷蘭、瑞典、挪威、芬蘭均有投資佈局。

造紙行業屬於中游製造行業,其上游是紙漿、廢紙等原料,下游是包裝行業。記者發現,近年來,多家造紙企業向上下游延伸,構建原材料-生產-需求端的完整產業鏈。據悉,山鷹紙業致力於推進“綠盒子”計劃,建設“紙廠—包裝廠—終端客戶—廢紙回收—紙廠”的產業鏈閉環,目前公司造紙業務和包裝業務佔營業收入比重約為70%、20%,旗下主要包裝業務的北歐紙業正籌劃海外上市。玖龍紙業通過下游業務拓展提升產品定價權,2019年公司完成對7家下游包裝工廠的收購,預計未來每年將消化超過100萬噸集團生產的包裝原紙產品,運營協同效應將進一步發揮。

根據造紙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00年-2018年,我國造紙企業數量已從約4000家下降到2657家。2018年前十大造紙企業產量佔比約44%,而在美國造紙行業該比例已達到90%左右。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國內環保政策和民眾需求的升級,造紙行業將面臨新一輪重新洗牌,行業集中度也將進一步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