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一個被文藝作品美化的帝王,他也曾犯下三大暴行

康熙皇帝是我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明君,很多學者尊稱他是“千古一帝”,他一生的累累政績在陳道明老師的那部《康熙王朝》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可實際上歷史上的這個皇帝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好,他也曾做出很多傷害百姓的事兒,也犯下過一些暴行,今天我們就聊聊康熙帝的那些暴行。

康熙帝,一個被文藝作品美化的帝王,他也曾犯下三大暴行

暴行一,平定三藩時屠戮平民

平定三藩是康熙帝的重要功績之一,但根據史料記載我們發現,他所率領的清軍在平三藩時,曾對手無寸鐵的平民痛下殺手,被殘害的百姓數量不亞於一場大屠殺。《清史稿》中曾有過這樣的記載,當時有個叫王志的大臣向康熙上書,說平定吳三桂叛亂後,四川全省的人口只有一萬八千多,根部不及其他省份的一個縣的人口數量。

四川人口的銳減應該是康熙蕩平四川、雲南時,被清軍屠殺所致,除此之外,在廣西也發生了類似的事情。康熙十八年瀏陽縣知縣對那場大屠殺進行了描述,老幼死於鋒嘀,白骨遍野,民無教類 。其實清軍對百姓的屠殺已經成為了習慣,在清史中有很多這樣的記載,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軍隊對平民的屠殺都是對社會的一種傷害。

康熙帝,一個被文藝作品美化的帝王,他也曾犯下三大暴行

暴行二,遷界禁海屠戮平民十餘年

康熙在位時強化了遷界禁海,這種行為直接導致了沿海被屠戮和驅趕,境遇十分的悲慘。清朝初期,朝廷在靠海的地方劃定一個濱海據點,然後在各個據點設置界碑甚至是城牆,之後會把沿海百姓統統趕到這個據點居住,如果有百姓不服從等待他們的就是屠殺。這個政策的出現,使得中國在短短的二十年時間裡,其佔有的海岸線長度大大的縮短,這個政策的實施,使得中國的沿海區成為了無人區。

清朝對海的恐懼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以說到了一種病態的地步,統治者將濱海據點一再往裡遷。《南明史》中記載了自康熙元年開始,為了防止沿海居民接濟臺灣,康熙曾多次將據點遷往內地,再遠之又再遠之。在遷移過程中,清軍不但將百姓的房屋統統毀掉,還將附近的所有樹木統統燒掉,使寸草不留於地上

康熙帝,一個被文藝作品美化的帝王,他也曾犯下三大暴行

暴行三,清代文字獄的始作俑者

在思想文化的統治上,康熙帝善於恩威並施,一方面他大開博學鴻儒科,撰寫《明史》,編輯書籍來吸引漢族知識分子,另一方面他又首興文字獄,懲治或者殺戮具有反抗意志或者僅僅是他認為有反抗意志的漢族知識分子。翻開史書我們不難發現,因文字獄而慘遭殺害的人大多是無辜的,發生在康熙初年的莊廷鑨《明史》案就是康熙大興文字獄的開始。

莊廷鑨是浙江豪富,他一直想寫一部《明史》從而讓自己揚名流芳,後來蒐集到同鄉朱國珍的手稿,並署名刊印,這書中有很多指斥清朝的語言,結果被罷官的歸安縣知縣吳之榮看到了。吳之榮便將此書作為自己起復的近身之資,後來上告到刑部,由此引發了一場文字獄。

康熙帝,一個被文藝作品美化的帝王,他也曾犯下三大暴行

清朝是中國文字獄最盛行的朝代,順治七次、康熙十二次、雍正十七次、到乾隆時達到了一百三十多次,造成了很多古書就此失傳。清朝統治者之所以這麼喜歡搞文字獄,就在於他國統的不正當性,它是少數民族入關統治中原,被中原士子斥為蠻夷,再加上清朝本身對自己的出身就不太自信,所以在思想上的控制就非常嚴厲。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儘管康熙帝曾犯下諸多不爭的暴行,但他不能抹殺他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客觀的說,康熙也確實配得上這“千古一帝”的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