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截至2002年2月20日,我所居住的城市辽宁省抚顺市,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没有受到新型冠型肺炎攻击和侵略到的城市,这个距离省城仅有几十公里的百万人口的城市,周边的沈阳、铁岭、本溪、鞍山、丹东等都发现了确诊病例,而抚顺确诊和疑似病例皆为零,可真是个奇迹。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在这场波及全国的疫病防控过程中,尽管我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但来自全市和全国与各种与抗疫有关的信息,还是通过手机和电脑传达给我。有朋友的有单位的有家人的……我对各种信息分门别类的进行处理。朋友做公益捐赠救灾物资的流程,单位记者抗疫救灾稿件的修改,相关县区防控的文案,汇总到我这里,写作或修改之后通过媒体和公众号发布出去。剩下时间,我还要关心家人宅在家里的身体状况。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母亲今年91岁,她居住的村庄我步行大概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每个村庄也都在防疫,我走的是小路,村庄的每条路我都熟悉,这个偏僻的村庄像个孤岛,除了住有像母亲这样的老人,平时很少见外人过来。主路口两个戴红袖章的中年妇女,我并不认识,另一个男子是儿时的玩伴,他们知道我探望高龄的母亲,还是用额温枪测量了体温。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母亲与过去一样,健谈,也知道武汉的事情,听说死了人,还知道毒源可能来自"燕别姑"(蝙蝠)。母亲见过世面,包括生死,说到死,比较恬淡。母亲告诉我,小时候她听妈妈说过瘟灾的事,山东老家附近一个村庄,一家曾经死过七八口人,但她没亲眼见过。母亲91岁,她说的小时候,应该在100多年前。与外面防疫慌慌张张不同,母亲所有的生活节奏都未改变,她像活在世外。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看过母亲回到城里宅在自己家中,妻子已经十多天足不出户,三件营生:做饭吃饭、追电视剧、睡觉。有电话打过来,老杜打来的,别人可以宅在家里,老杜不能,大意是请我出山到防疫第一线,给沈抚新区巡警大队撰写一篇上报材料。那边有70多名警力,20多天守在城市西部的5个防疫卡点,材料要的急,我必须亲自到场。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我宅在家里办公,而这些警察宅在雪地里防控,我不能不去,我戴上口罩,做好防护奔向防疫卡点。

老杜不老,与我同龄,稍大几个月。老杜原来是乡文化站站长,到处嚷嚷自已是个农民。这个农民经历非比寻常,练过摊开过书店办着实体。偶尔拿出个预备役军官证给我看,校级预备役军官。老杜的公司规模比较大,抚顺和沈阳有七八十家药店,抚顺满大街都是建联医药的牌子,总部设有预备役部队防化连指挥部。社会上头衔不少,市政协常委、某民主党派主委、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副会长、东北医药联盟董事长、辽宁建联医药公司董事长……平时我遇到经商和当官的一般绕着走,实在绕不开,闷头听些官场和生意上的事儿,会头痛好几天。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老杜则是一个例外,除了经常以农民自居,他还写诗写文玩摄影。这些也都不主要,主要的是,我朋友圈几个非常要好的朋友,每当抚顺和国家有大灾大难,有钱没钱的都会不约而同地出头做公益。他们还真不是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有难去救,见困就帮,仿佛是本能。比如抚顺有几次大洪水,即使不约,在偏远的乡下我们都能碰上头,给灾民送医送药,给洪水冲到房子的贫困灾民捐钱,帮孩子继续读书。我不相信抚顺就我们这几个人在做好事,但彼此相遇的频率高了,在一起做好事,也就自然而然的了。所以,我对这个新宾响水河乡出来的"农民”,有许多好感。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老杜也是个"神人",这次疫灾最紧张的二十多天,口罩等医疗物资全国都缺货,他也不知道受那位高人指点,去年11月就往各个门店补货口罩,量非常大,仅量体温的测额枪就进货2000多支。

这次百年不遇的疫情正赶上春节,附近几个城市铁岭、阜新等地因为缺少口罩等防护物资,人人心急如焚。同行追踪物资流向,了解到大宗的医护用品流向地是老杜所在的城市抚顺,都说他有先见之明。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正当人们以为老杜可能凭借这场疫情狠赚一笔,他却收紧口罩等货源,免费送给全市一线防控人员和市民,各种经济损失几十万……在保证全市拥有比较充裕的抗疫物资的同时,也平抑了全市医疗商品的物价。

抗疫需要铠甲和武器,老杜就是提供武器的人。

市领导了解到建联医药在这场疫情中的无私贡献,临时赠送了一块"市重点保护企业"牌匾加以表彰。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老杜说,做生意,不是什么钱都赚,尤其是国难当头的时候。这次防疫,老杜一片口罩也没给我,当听说我一位朋友在乡镇负责防疫,全镇缺少口罩时,立即拿上几百个口罩送给当地的父老乡亲。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我与老杜平时交流主要靠酒,我们有这样一个喝酒段子,抚顺市第6中学门前有个小埋汰馆,小菜三四元一盘儿,这种地方最适合我们这种“农民”身份的人喝酒聊天。我知道老杜没有孬酒,喝起来心安理得。小馆老板见我们吃着廉价小菜,却喝着好酒便问,你们喝的五粮液真的假的啊?老杜谦虚地说:"假的,里面是散白……"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在外人眼中比较低调,在朋友面前比较高调的喝酒方式,属于老杜的风格。

这一阵子抗疫,老杜的电话一直没停过,市里各方面的,省内同行的,也有湖北武汉方面的,都与医疗物资有关。或许是太累了,我低头写材料时,他歪头呼呼大睡起来,身心疲惫的不仅有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警察,还有老杜这样默默无闻的人。

#我,无条件写作。# 宅心与仁厚

那天,我和老杜忙完回到家中宅了起来,老杜毅然关掉手机,整了两个素菜喝酒解乏。我与老杜喝得都不多,没出正月十五,也算是过节了,这种短暂的宅心有许多仁厚,彼此相约,等抗疫战斗全部结束后,再好好整两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