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现水中古墓,墓中藏有3000把名剑,为何盗墓贼望而却步?

mllmtv


经过了上千年的时光洗礼,有不少曾经的物品都变得值钱起来,这些东西就是所谓的古董。而古董哪些地方最多?当然是墓穴里面。不过很多达官贵人们也非常聪明,他们在此后为了防止后人打扰,在墓穴中会设置很多机关,以此来防止盗墓贼的光临。但机关虽多,却总有聪明的人能破解机关,因此不少地方的墓穴还是被盗墓者破坏过了。他们下了墓穴以后,里面可以带走的东西,基本都会被拿走了。一般来说,被盗墓贼盯上的墓穴,里面东西都能被搬空。但有一个地方却例外,这个地方就是阖闾墓。盗墓贼们很早就发现了它的存在,但却一直没有对它动手。



这个墓穴当中有3000多把古剑,这些剑基本上都是名剑,有着很高的收藏价值。对于这样一些的宝贝,盗墓者们其实非常心动,但奈何虽然有心盗墓,却真的没那个实力。为什么面对这么有诱惑力的东西,盗墓贼们却不得不望而却步?看看这些理由。



第一,太危险。这其实是主要原因,这个墓穴中的剑都被封存在剑池当中,而剑池中的水全部都用的水银。这样东西拥有着很强的腐蚀性,加上这东西比较潮湿,长期以往的下去就形成了一种雾气。所以现如今,水池的上空都弥漫着毒气,根本没有好方法能够穿过这个水池。当然,以现在的科技,有防毒面具,可以帮助大家避免吸入毒气,但在以前却做不到这一点。



第二,机关太多。除了有毒气守护,名剑也被组成了各种机关。一旦踏入其中,也可能让这些剑齐发,然后直接将人射成筛子。所以这些机关也是让不少盗墓者望而生畏的理由,毕竟他们也明白,无准备的仗不敢打。

第三,开墓难度大。这个墓修建好了之后,所有的修墓者都被处死。因此这个墓穴是如何修建起来,根本就没人知道。在墓穴当中,拥有着非常多的巨石,这些石头将墓穴保护得极为妥当。这些盗墓者拥有先进的武器,但他们靠着这些也没办法轻易就破开这些巨石。而且即使破开了,里面又有这么多的机关,说不定他们刚刚一踏进去,就能被里面的机关弄死。

由于这三点原因,所以阖闾墓到现在都被保存得很好,没有被盗墓者们破坏过。即使他们很早之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墓穴,但他们却一直没有采取行动。


江上孤舟


苏州确实有一座春秋时期留下的古墓,至今也没有被打开过,那就是春秋霸主吴王阖闾的墓。古籍《越绝书》称:“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这个墓地修建在虎丘山下的剑池水中,据传墓中藏有3000柄古剑,但至今也没有人能打开。



在1955年和1978年,我国考古人员曾两次抽干池水寻找阖闾墓墓门,第二次果然发现了阖闾墓的墓门,不过因为国家的另一处重点文物一座宋代古塔也建在旁边,强势挖掘可能会影响塔基,所以最后不得不保持了墓的原样,没有开墓。


墓主人吴王阖闾就是史书上的“公子光”,史书记载他派遣勇士专诸刺杀了自己堂兄吴王姬僚,然后登基为君,是为吴王阖闾。阖闾在位时期,任用孙武、伍子胥等人,大破强楚,使得吴国鼎盛一时。“吴、越小邦,雄霸东南,西击强楚,北威齐晋”。

后来阖闾在征讨越国时去世,他的儿子夫差便为他修建这一墓地。由于阖闾生前酷爱名剑,所以夫差特意命人将吴国的“扁诸”等3000柄名剑为其父殉葬,故有“剑池”一称。史载墓中“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

为了防止墓地被盗,夫差还让人在父亲的阖闾的墓中注满了水银,然后再将外围的墓坑用水填满,形成水池。再加上南方气候比较潮湿,所以阖闾的墓葬得保持着池水覆盖,几千年来都让盗墓贼望而却步,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盗墓的难度太大。

1978年10月,考古人员费力地将整池水抽干后,才在剑池北端最狭处发现一个隐秘的洞穴,其大小只能容单人进出,在洞穴尽头横叠了三块石板,应该就是阖闾墓的墓门外围。不过为了保护附近的宋代古塔,所以考古人员没有移动石板。



世界人文通史


在江苏发现了水中古墓,墓中藏有3000把名剑,这个墓就是大名鼎鼎的阖闾墓了。因为阖闾墓位于江苏苏州市。据史料记载,墓中“偏诸”、“鱼肠”等3000把名剑殉葬,并且此墓在虎丘山下水池之中,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 。


雄才大略的吴王阖闾趁着越王新丧,亲自率兵攻打越国,刚开始 战事顺利。后来越王勾践设计,挑选了敢死队排列于吴军前,集体自刎,一时引起军中恐慌,1吴军大乱,勾践乘机袭击吴军,吴军大败,阖闾也受了重伤。 “之时,吴王阖闾含恨死去。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就把他葬在了虎丘山下。

阖闾墓地不但修得相当豪华,还埋入了很多的奇珍异宝。由于阖阔很喜爱剑,于是夫差还用了3000把名剑为他陪葬。 后来,夫差打败仇人勾践后,还将其押至墓地修墓,直到完工才将其押走。


据说修建这个墓地,动用了十万之众,可见这个工程的宏大。然而,人们都知道阖闾,并且也知道其中有很多的奇珍异宝,还有几千把名剑,为何几千年过去了,却无人去盗取,并且盗墓贼一望而生畏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挖掘这个墓的技术难度超大,就拿池中的水来说就是一个难题。历史上的很多国君,如勾践、秦始皇、孙权为了得到那些传世名剑,曾都派人挖掘过,但都没有成功。那些强大的统治者,拥有雄厚的物力和财力,都没有成功,对于那些盗墓贼就更不可能成功盗取了。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在修建虎丘公园的时候,曾经把池中的水抽干过,却在剑池的北端最狭处发现了一个“人”字形状穴,经过专家考证,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形,并且得知阖闾就埋在附近,所以可以确定这就是阖闾墓。 虽然现在的科技发达,但是仍不能对其挖掘考古,因为洞底横放了三块巨石板,有一块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完全脱位了,如果挖掘的话,就会引起塔基不稳,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特别重视文物保护,只有文物遭到破坏时,才会去挖掘修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去挖掘的。因为挖掘此墓,就会使整个虎丘塔基不稳,文物就会遭到破坏,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迷萌乐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这老话说的好的,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题主您说着江苏古墓,打他建起来搁到现在,这都过去了两千五百多年。

咱别的不说,就单说这三千多把剑,而且还是名剑,再加上这年份,您别说是惦记,就是亲自上阵去开,那都海了去了,如过江之卿。

没名的咱不说,有名的就有好几位,春秋战国时候的勾践,皇帝的鼻祖秦始皇,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这都打过这墓的主意。

这帮人来挖,那都不是一个两个人,这都是上万人组团来挖,而且还是蹲地头上少则三五个月,多则三五年,愣是连门都没有摸到,您说奇不奇。

墓的主人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就要问了:“这是谁呀?咋这么牛?估计就得胡司令加王胖子还有miss杨,这铁三角出动才成。”

俺觉得差不多吧!要问这是谁的坟头,说出来一般人还真不认识,但要说他儿子您绝对认识。

他儿子就是有名的夫差,就是被那卧薪尝胆的勾践给弄死的吴国霸主。

对!就是夫差老爹阖闾的墓。

话说这吴国和越国那算是老对手了,毕竟都是挨在一起的老邻居,那会又信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相互吞并的原则,所以这俩国家年年的打。

这不阖闾这就代表吴国一方,首先向越国发出了挑衅。话说这挑衅年年有,谁怕谁呀?越国就接招了,两帮人可就打起来了,结果这阖闾因为冲的忒靠前了,让越国的大将灵姑浮给瞅着便宜了,拿一把大剑把脚指头给削了下去。

话说就这伤搁现在,要是抢救及时,用针还能把这脚指头给你缝起来,养三五个月,跟新的一样。

但这是古代,那医疗您就别提了,就这么个脚指头的伤,愣是把个阖闾搞了重伤,最后伤重不治死掉了。

那么阖闾死了之后,这吴王夫差就要面临一个问题,找一个风水极佳的地方,把老父亲给葬了,这就选择了苏州的虎丘山。那么选择陪葬品的时候,夫差就把阖闾这辈子收藏的三千多把名剑就搁这墓里边了,据说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鱼肠剑。

三千把,就这挖出来,立马就能组建一个不小的部队啊!不用说,知道的人谁都眼馋。

所以夫差把这墓做的很隐蔽,据说这墓弄完之后,所有知情人全部被杀掉了。

后来的事

后来夫差本着为父报仇的主意,这就把越国给灭了,顺道将勾践弄到自己家里边喂马。

咋说呢?这人一旦发展顺利,这免不了就要自大,这不后来的夫差有点子自大了,把明明还是仇家的勾践给放了回去,这家伙犹如放虎归山一样。

后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吃够苦胆汁,一家伙就干翻了夫差。这不仅把夫差的头砍了下来,还想要把这仇恨的根源阖闾的墓挖出来,将阖闾挫骨扬灰。

结果连根毛线都没有找到一根。

据说三国的孙权动用了三万人,掘地三尺,加油干了好几个月,啥也没捞到。

那么这事搁到现在,找到了吗?

找是找到了,但也是专家估计是,没挖!具体是不是,这还没有证据加以证明,所以这事不好说。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好奇的是咋找到的。这事还得往古代里头说。

其实这事说来也巧,大明朝有一年江苏这地来了个天灾——大旱。江苏这地原本有水的地,那都见了底。

而这阖闾墓恰好就在这虎丘山水池底部,这水一干,池子底下可就露出了一个石头洞。

这巧了,当时唐伯虎就打这路过,他瞅见了,他是读过书的人,知道这阖闾墓,所以下去就想摸,结果让听到信的官兵给抓了个正着,给带走了,你说这事弄的,这些个当兵的走的时候还把这洞口给封了。

那么有了这么档子事,到了近代也就是1955年的时候,这政府部门要修这虎丘园林,把这池子水给放干了,同样发现了这石头洞,旁边还有唐伯虎的留言。

大家伙好奇,这下去查看了一下,这石头洞是个单行通道,就能过一个人,您这走了一段路之后,就能瞅见最里边有三块石板把这洞给封死了。

据说当时就有人想要挖掘,可大家伙蹲地上这么一商量,这不行。

为嘛呢?因为您一旦要对这墓下手,那旁边还有一座虎丘塔,这要是弄不好虎丘塔的塔基必然受损,那么最坏的结果就是虎丘塔要倒了。

这可要不得,挖一个,毁一个这不行,所以最后就没有挖掘。

所以咱现在就明白了,要想挖这墓,这盗墓贼不是被淹死,这就得被砸死。

而且这墓就在水池里边,一般人还真想不到。所以到了现在就没有人动过。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千年水中古墓

江苏苏州有一座千年古墓,历经两千多年保存完好。墓的位置位于今天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虎丘山下剑池水下。剑池狭长深邃,形状南面稍宽而北面略窄,模样颇像一口平放着的宝剑。每当阳光照射时,池子就像一把利剑寒光闪闪。


这座墓中埋葬着春秋五霸之一的吴王阖闾,夫差的亲爹。传说墓中有阖闾最喜爱的“扁诸”、“鱼肠”等3000多把宝剑。最著名的就是鱼肠剑,是铸剑大王欧冶子亲手打造,削铁如泥。阖闾命专诸曾用这把剑刺杀吴王僚,专诸把鱼肠剑藏在鱼的肚子里,一举成功,阖闾上位。


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的槜李之战中,激战惨烈,他的战车陷在如山的尸堆中无法行走,阖闾只好跳上战马,结果被越国名将灵姑浮用长戈斩断右脚的大拇指,灵姑浮的长戈上有毒,阖闾只好退兵,只往后退了7里路就感染而死了。




阖闾的儿子夫差非常孝顺,抱着父亲的尸首痛哭。他在父亲的墓穴建造上大费脑筋,为防盗墓贼,他利用虎丘山的天险,依山而建,这里风景秀美,隐蔽性很强。据记载,他用了10万人修建陵墓,用大象运土石,穿土凿池,积壤为丘,历时三年竣工。 史载,墓中铜铸棺材三重,墓中有个大水银池和大量黄金和奇珍异宝”。夫差边修墓边率兵打败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让勾践一家为修墓工人洗衣做饭。


夫差深知自己的亲爹对宝剑如痴如醉,狂爱不已,于是搜集天下宝剑,连同父亲生前保存的珍贵宝剑一齐葬入墓中,用巨石堵住墓口。

墓穴上方修建巨大的深水池,埋葬好阖闾,夫差就放水在这个巨大的水池里,淹没了这座墓。据方志上记载,剑池下面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剑池广约45米,深约6米,终年不干,清澈见底,可以汲饮。

待到工程全部完工所有造墓工人都被秘密处死了。

历代最强盗墓高手和文人墨客全部都无功而返

1,卧薪尝胆的勾践灭掉吴国后,为了一雪前耻,他带领大批人马寻找阖闾墓,目的是把阖闾的尸首从墓中揪出来鞭尸。勾践带着满腔的仇恨结果无功而返,留下满腔遗憾。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多次巡游,他听说了阖闾墓中有天下名剑,顿时垂诞三尺。他搜集天下关于阖闾墓的资料。派了10多万精兵强将包围虎丘山,重金悬赏挖到墓穴之人,扬言掘地三尺也要挖出宝剑,结果连个入口都未找到,留下一生的遗憾。



3,西楚霸王项羽对自己手中的宝剑不满意,他渴望能拥有一把真正配得上自己的宝剑,他苦思冥想,四处搜集宝剑的信息,最后把目光盯到阖闾的墓上,带领士兵在秦始皇挖的地方狂挖,结果什么也没挖到。

4,孙权在吴国王位上工作后,在自己的地牌上,他为了阖闾墓中的宝贝不落外人之手,也动了挖掘墓的心思。他派了大量人员开挖,把地下水都挖出来了,也是没有结果。

5,唐伯虎、王鏊等文人也曾来到剑池底,见到了这一洞口,入内只见“垒石数层若横板而已”,他们认为这便是吴王墓门,还在崖壁上刻有两篇纪事。

建国后相关科学考察人员抽干池水,进行清淤排浊时,没有发现墓口,第二次清淤惊现阖闾墓葬门。有个三角形洞口很狭窄,进去后发现人字形通道。三块青石板覆盖的墓口就在这。此时接到上级通知,通知中说明如果真要打开深藏在剑池底下的墓穴,那建筑在剑池边上的虎丘宝塔就可能毁于一旦,整个虎丘风景区也将随之化为乌有。所以相关人员立刻将此墓封口,仍以水灌池,恢复原貌。


盗墓贼为何对古墓望而却步?

古墓的位置隐蔽,修墓工人都被秘密处死,他们根本找不到。即使找到墓的位置也没有能力去挖掘,墓中有大量剧毒水银,吸入水银小命不保。阖闾墓工程浩大,像秦始皇、项羽等重量级的盗墓贼都不能成功,小盗墓贼就更不行了,另外3000把名剑只是个传说,真实性不确定。

关于“阖闾墓”之谜能否大白于天下,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考古奇迹的出现吧!

参考资料:《吴地记》、《越绝书》、《史记》


小姐姐讲史


江苏发现的水中古墓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阖闾(he.lu)的古墓。

阖闾墓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阖门外虎丘山下剑池水中。

阖闾是谁呢?

我提他的儿子你肯定知道,历史上被“四大美女”西施祸害亡国的吴王夫差就是他的儿子。



阖闾(前537~前496)是被越王勾践带兵打败的,当时他被越王的谋士灵姑浮追的走投无路,在虎丘山下被斩断脚趾重伤而死。据说宝剑上有毒。

阖闾是63岁时去世的,他的儿子夫差是个孝子,动用了10万民工,历时三年为老爸修建了一座豪华古墓,这座古墓就是阖闾墓。

由于老爸生前喜欢宝剑,收藏了不下3000把名剑,其中不泛珍品,比如扁诸剑、鱼肠剑(专诸置匕首于鱼腹部刺杀吴王僚,故名鱼肠剑)等,夫差恐老爸地下寂寞,于是就把这些宝贝随葬到了古墓内。

史载墓中“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因阖闾生前酷爱宝 剑,下葬时以“扁诸”、“鱼肠”等名剑3000柄殉葬,故有“剑池”一称。



从公元前496年阖闾去世算起,到今已经过去2500多年了,阖闾墓竟奇迹般的没被盗过,甚至在吴国灭国时,越王勾践也没能打开古墓,这到底为什么呢?

据说阖闾临死前,用断断续续的声音说:“儿子,你一定要为你爹报仇啊!”说完就咽气了。夫差痛哭流涕,发誓要生擒活捉勾践。

吴王夫差在伍子胥、孙武的辅佐下,用一年的功夫打败并活捉了越王勾践。总算为父亲出了一口气。

夫差把勾践等人押送去修古墓,就这样勾践等人老老实实修了三年的古墓。

等墓修好后,夫差觉得勾践这三年表现还不错,不顾伍子胥的反对把勾践放回了越国。



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一刻不忘复仇,他采纳了范蠡的“美人计”,把经过培训后的西施送给了吴王,西施此行的目的就是像苏妲己那样诱惑夫差,最终颠覆吴国。

结果西施把夫差玩弄于股掌之上,把国家大事置之脑后,整日喝酒淫乐,大好的江山沦丧在美人之手,此时勾践趁吴国国力衰败之际,一鼓作气灭了吴国,吴王夫差被砍了头。

这时勾践要报复把阖闾挫骨扬灰,另一方面想得到古墓里的3000把宝剑,可是无论如何勾践也打不开古墓,最后只好作罢。

之后秦始皇、三国的孙权曾动用三万民工掘地三尺仍然没有找到墓道口,期间盗墓贼更是无数次光顾,最后都无功而返。当初就连咱们国家的考古队也没办法打开古墓。



时间来到1978年10月,事情有了转机。有关部门儿把剑池的水抽干后,有人用手摸到了洞穴的石板了。但为了保护虎丘塔基,也是恐投鼠忌器,考古学家没敢挖掘,因为不确定里面就是阖闾墓。

假如里面没有古墓,虎丘塔就会因失去地基而坍塌。

据老辈人讲,阖闾墓是建在虎丘山下,虎丘山上修了一座虎丘塔(又称云岩寺塔),当初夫差设计的很巧妙,剑池里有水,上面有山有塔。(据说夫差葬父后,建塔三日有一只白虎守在塔旁,故名虎丘塔)

假如有人盗墓不是被砸死就是被淹死。当然小毛贼根本无法撼动巨石。这也许是两千多年没人盗墓成功的原因吧?


秉烛读春秋


自古以来,许多墓穴遭遇后世盗墓贼的热情光临,他们的造访均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

但是江苏发现的一座古墓,早就被盗墓贼发现了,可就是干着急却盗不了。到底是什么古墓呢?盗不了的缘由何在?

俗语有云,古墓与盗墓贼同在,虽然这只是一个笑话,但是很多古墓等到考古专家或者无意间发现时,早已经被盗墓贼光临过了,甚至还不止于一拨。

江苏省的苏州市里有一座大墓就是例外,这座古墓相传是在吴王阖闾(又名公子光)在对越国战争期间去世,由他儿子夫差继承王位后下令修建的。

光是这座墓的修建就用了十万民夫,方志上记载说建这座墓是用大象搬运土石等材料的,历时三年才完成任务。

《越绝书》中提到:“铜棺三重,汞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盘郢、鱼肠三千在焉。”

夫差知道父亲喜欢各种宝剑,就在他的墓中陪葬了三千把名剑,其中就有十大名剑之一的鱼肠剑,相传也是因为吴王阖闾曾让刺客专诸用这把剑成功刺杀了吴王僚,这才成功登上王位,因此夫差认为这是把不祥之剑(也有可能是他本人太过喜欢),也一起封存在了墓中。


当年在墓建成之际,里面注有水银,上面以巨石封堵,注入池水(后人亦称作剑池),常人难以下去。

那为什么说这座墓是例外呢?

不是说它没有被盗过,而是千百年来不乏惦记者,可就是无人能成功盗出来过物件。

早在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后,一直想把这座墓找出来毁掉泄愤,曾在这里驻军半年,动用几万兵力,最终却是无功而返。

这座墓还遭受过三位赫赫有名的人物光临过,一位是秦始皇,在他一统天下后,一直想把阖闾墓开掘出来,他也这么做了,可依旧是一无所获。

另一位是项羽,在秦始皇死后,项羽带兵打仗到了苏州,他也听说过这座墓,也是想把它发掘出来,但也是东找西找觅而不得。

三国时期的孙权得知此事之后,也好奇的加入探险队来挖掘过,但依旧是没有成功。


那是不是这座墓压根儿不在这里呢?

这一点倒是可以解释的通那么多人来却无功而返的结果,但明朝正德年间的一个名人——唐伯虎却在苏州大旱、池水干涸之际下去了一趟,看到池底的确有一个石洞,但随即而来的官兵把他们带走了,没让他们进一步探寻,并且还封死了洞口。

后来在1955年的时候苏州市政府修葺虎丘园林时曾经抽干过池水,也发现了这一个石洞,并在一块石板上发现了唐伯虎的留言,此事被记录在案,然后在1978年剑池池水再次被抽干,考古学家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找到了一个“人”字形洞穴,堪堪能容单人通过。

但里面,依旧有三块石板封存着古墓,当时考古学家准备就此发掘这座古墓,但是后来考虑到一旦发掘,可能会影响旁边虎丘塔的塔基,甚至会引起整座虎丘山的崩塌,于是就放弃了这次潜在的发掘行动。

所以说,这座古墓至今无人能盗,有这座墓本身的功劳,墓的本身所在地非常隐蔽,又地处水中,盗取难度也非常之高,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有性命之忧。



也有历史原因,相传吴王夫差建造好了这座墓时,把知道这座墓核心秘密的人物屠戮一空,后人无人知晓具体位置。

后世的始皇嬴政、项羽、孙权都掘过这座墓,却是没有一个能成功,也给后人平添了一份神秘之感,大概这才是盗墓贼望而却步的原因吧。

你再了不起,还能做到比勾践、嬴政、项羽、孙权这四位王者更牛逼?


历来现实


面对成千上万的金银珠宝,古代盗墓贼内心蠢蠢欲动,但接踵而至却铩羽而归,就连现代考古学家都望而却步。

阖闾墓究竟暗藏着怎样的“杀机”才让众多欲掘墓之人束手无措?

据说当年勾践用计割掉了阖闾脚趾,而这割了阖闾脚趾的戈是涂上了剧毒的,加上阖闾南征北战多年,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便在征途中死亡了。

为父报仇,夫差血洗了越国,并且俘虏勾践夫妇到吴国做牛做马,受尽折磨。

一代君王卧薪尝胆,受尽凌辱却要忍辱负重,等的就是“三千越甲可吞吴”。

吴王阖闾是春秋五霸的另一种说法,好战,勇猛,一生驰骋沙场。夫差非常敬佩自己的父亲,所以决定建造一个奇特的陵墓以表敬意。

为了建造阖闾墓,夫差征民10余万,耗时三年才于苏州阊门外虎丘山下一池水中。

有史书记载.:

“铜椁三重,倾水银为池,黄金珍玉为凫雁”。


黄金,珍玉,珠宝等各种奇珍异宝,谁若听闻不心动?盗贼们更是跃跃欲试,却都无计可施,这主要是有以下原因。

其一,隐蔽性强。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很少有人知道苏东坡一句“至苏州而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阖闾墓位于苏州市虎丘,风景优美,却少有人知道。墓壁狭长而深邃, 因古代少有人喜游山玩水,众多百姓每日忙于农事。

而富家子弟又喜吃喝玩乐,只有些贤人雅士寻奇景,所以几乎无人来往。日新月异,此地渐渐被世人所遗忘,盗贼寻到此地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

其二,危险性高。

夫差为了将阖闾墓的构造秘密从此封存,便将核心人物全部斩草除根,所以阖闾墓结构至今无人能解。

而虎丘山下的池水被称为千剑池,里面肯定有众多宝剑,而具体位置却不知,若是贸然挖掘,可能千剑齐发,让人死无葬身之地。


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刚打开陵墓就有可能被暗器刺杀身亡,且历史久远,墓内毒气是否存有不可知。

其三,具有极强的神秘感。

当年夫差率领吴国将士浩浩荡荡杀进越国,中计未杀勾践夫妇,但却让他们来此处守墓,过着最低贱的生活。

对于勾践来说,几年都生活于此,几乎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座陵墓。

卧薪尝胆,每日面对着仇人的陵墓,可谓心中怨恨达到了极点。

果然,勾践卷土重来后,立即派人来毁墓,报卧薪尝胆之仇。但无论怎么努力,都只是徒劳,勾践只好郁郁而归。

因后来众人来寻,都不见其影子,封建迷信思想便开始蔓延,说阖闾墓是有神力的。

加上盗墓怪事时有发生,这么一想,不禁令人毛骨悚然,盗墓贼自然也有所畏惧。

其四,挖掘难度大。

《越绝书》记载到:

“阖闾墓在虎丘山下,池广六十步,水深一丈五尺。”


顺岩壁而建,千人石又将陵墓堵死,在古代落后的技术条件下,根本无法将石头撬开。况且水深而寒冷,若是不慎落水,有可能会冻死,所以盗贼根本无从下手。

更有一说法是盗贼早已经洗劫墓中宝剑,所以后人去寻都空手而归,由于证据不充分,也难以服众。但又因夫差将工匠灭口,无人知道阖闾墓真正入口,所以众说纷纭。


史之策


讲的“虎丘剑池”吧?最近因为苏州修地铁,G312城北路段封路,去虎丘不太方便了。但是虎丘仍然还是开放的。

想要证实有没有9000把名剑这事(不是3000把,说3000把应该是被断章取义了),还得等有朝一日打开阖闾墓才能够真相大白。


至于剑池里藏有9000把名剑,甚至传说中,专诸刺杀吴王僚的鱼肠剑也在其列。这个传说由来已久。

《越绝书》中,记载有:“铜棺三重,汞池六尺。玉凫之流、扁诸之剑三千,方员之口三千,盘郢、鱼肠三千在焉。”


但是截止目前,藏在剑池里的阖闾墓仍然没有被人打开过。因为上世纪50年代专家们考证过,一旦启动挖掘,会引发整个虎丘的坍塌,当然也包括斜塔。这个斜塔小时候炒米还曾经爬过,现在至少有20多年不允许游客攀爬了。

大家之所以对这9000把名剑感兴趣,是因为自古吴越出名剑。


现在苏州姑苏区仍然有叫“干将路”和“莫邪路”,就是以“干将和莫邪”这两把名剑命名的。而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剑的保存完整度,历经两千年仍然保持着韧性和锋利,也证明了两千多年前,吴越先民们高超的铸剑技术,令人叹为观止。

“剑池”同样令人叹为观止,因为在剑池里的是一个水葬墓,“阖闾墓”。


两千多年前的吴越先民们是如何建造这个水葬墓的,仍然无法解释。所以历史上很多人认为根本不存在阖闾墓,所谓“剑池”不过是自然形成的。

因为苏州河网密集,地下含水层丰富。因此建筑过程中的结构沉降、地下室渗漏诸如此类问题,仍然困扰着苏州的建筑业。按照《吴地记》的记载,当初吴越先民们花的代价不啻于修长城了。

“阖闾冢在吴县阊门外。以十万人治冢,取土临湖。”

这个阖闾就是大名鼎鼎的夫差的父亲,是吴国的第24任君主。


阖闾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在他的任内,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以东夷一小国一度攻入巨无霸楚国都城郢,差点灭亡了楚国,因此称霸于春秋诸侯中。

但是晚年的阖闾穷奢极欲,因此才留给世人以“虎丘剑池”。

但是大家不要遗憾,因为剑池里的阖闾墓,在历史上还是露出过水面好几次的。

明朝正德7年(1512年),剑池水自然落干,唐伯虎有幸亲眼看到了阖闾墓的墓门。

1955年,再一次遇到了自然落水。专家们打算挖开来一探究竟,因为有了冲压设备,所以清淤工程,比之前的历史时期更为方便了,而且的确有一定的进展。然而后来就被叫停了,原因是挖完了,虎丘山就塌了,这很显然得不偿失。


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剑池,是2008年以后,将“别有洞天”景点拆除维修,同时将其北侧的“剑池”水先抽干后,整体修复还原的。


炒米视角


盗墓者盗墓是为求财,目的很明确。他们不是什么慕都盗的。不然累得半死,毛钱没有,图啥。所以专业的盗墓贼对要盗取的墓要做十分深入的调查。穷墓他们是绝对不碰的。危墓会在评估之后,再决定是否下手。不然钱没挣到,还把自己搭进去了,多亏啊。

江苏这个水墓正是一个典型的危墓、穷墓。

墓葬受千年水汽侵蚀。水滴石穿,外面看似坚固,其实内部已经被腐蚀的千疮百孔。稍有外力,就会立刻坍塌。危险性极高。盗墓贼下手,十死无生。盗取这样的墓和送死没什么区别。盗墓贼要的是钱财,要的是逍遥快活。可不想死在墓中与千年老鬼聊天。

墓中藏有三千把名剑,好似一座富墓一般。但实际上对盗墓贼来说,却是不屑一顾的穷墓。盗墓贼盗取墓葬,一般只会拿易于出手的明器。首推金银器,金银器容易变现。品相好的能卖大价钱,品相不好也是块金子,价值不菲。其次是玉器,黄金有价玉无价。但是玉极重品相,墓中的玉器受各种污秽侵蚀,大多品相不好。辛辛苦苦忙活半天,往往只能卖个白菜价。不过如果有盘玉的手艺,愿意花功法,还是有价值的。再次就是青铜器了。青铜器在国外炒的挺热,在国内却是不行。秦汉以前的青铜器极少人愿意碰。因为很容易碰到红线。所以拿了青铜器,得找国外的路子,销路不好,变现不容易。

即使是在国外,人家也不会收品相差的东西。这墓据说是春秋五霸之一,吴王阖闾的。墓中宝剑应该全是青铜剑。青铜剑在水中侵蚀千年,品相肯定很差。好容易冒着生命危险,弄出来,结果发现卖的钱,还不够出国路费,这多尴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