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胡适先生学读书

大部分人会在年初制订规划,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是读书,可以理解为学习计划、自我提升计划等。

制订的计划完成了吗?制订的计划合理吗?

自媒体时代的崛起,个人有什么才艺都可以通过平台输出,做的好,还有丰富的回报。其中,大加们分享他们一年读多少书,一百本、二百本,有的甚至更多。

一百本,按照一年期计算,平均不到四天一本;

二百本,按照一年期计算,平均不到两天一本;

如果是更多,一天一本,甚至超过一本,数字再算下去,要计算到小时与分钟了。

一年制订读多少本,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但是掌握读书方法,可以提高效率,读更多的书。

读书,是为了读更多的书。

在读书之前,我们可以扪心自问,读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读它?读完了又有什么收获?

胡适,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二十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纵横学界、政界、文化界的偶像和伟人。

台湾狂人李敖:“胡适之不过时证明了我们四十年来没有进步。他是我们思想界的伟大领袖,他对我们国家现代化的贡献是石破天惊、不可磨灭的。”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如果非要推出谁是第一位大师级的人物,可能我们会选不出来,但是如果把这个范围缩小放在民国,民国大师的时代,如果首推一人,我想很多人都会推选胡适。


跟胡适先生学读书

二十世纪影响中国的思想家


胡适是怎么读书的,有哪些的方法值得学习。最主要是读书的方法:精与博

“精”,他说须有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眼到,读书时,不认识的字,记录下来。认识它,并且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他说;“书是文字做成的,不肯仔细认字,就不必读书。眼到对于读书的关系很大,一时眼不到,贻害很大,并且眼到能养成好习惯,养成不苟且的人格。”

口到,不是提倡背书,遇到几类书,仍旧有熟读的必要。如心爱是诗歌,如精彩的文章,熟读多些,于自己的作品上也有良好的影响。他说:“念书的功用能使我们格外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往往一遍念不通,要念两遍之上,方才能够明白的。

心到,对于每章每句每字意义如何,何以如此?这样用心考究。他说:“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考究:一

、字典、辞典、参考书等等工具要完备;二、要做文法上的分析;三、有时要比较参考,有时要融会贯通,方能了解。”他还说:“读书要会疑,忽略过去,不会有问题,便没有进益。不要怕疑难,只怕没有疑难。工具要完备,思想要精密,就不怕疑难了。”

手到,读书的时候,必须还得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标点分段,是要动手的;二是翻查字典及参考书,是要动手的;三是做读书札记,是要动手的。札记又可分四类:A、抄录备忘;B、作提要、节要;C、自己记录心得;宋朝张载说:“心中苟有所开,即便札记,不则还塞之矣。”D、参考诸书,融会贯通,作有系统的著作。他说:“发表是吸收知识和思想的绝妙方法。吸引进来的知识思想,无论是看书来的,或是听进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自己必须做一番手脚,或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我们可以说,没有动手不勤快而能读书的,没有手不到而能成学者的。

“博”,什么书都要读,就是博。

古人说:“开卷有益”。博有两个意思:

二是,为做一个有用的人计,不可不博。

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一书。多读书,然后可以专读一书。他提道:“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假如你真动手写了一篇《我们为什么相信进化论?》的札记,列举了:一、生物学上的证据;二、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三、比较胚胎学上的证据;四、地质学和古生物学上的证据;五、考古学上的证据;六、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证据。如果我们在读《物种起源》前,读了上述各门学科的知识,“其知而后读”。


跟胡适先生学读书

换种思路再读经典


所以要博学者,只是要加添参考的材料,要使我们读书时容易得“暗示”;遇着疑难时,东一个暗示,西一个暗示,就不至于呆读死书了。

二、为做人计

他说:“有些人广泛博览,而一无所专长,虽可以到处受一班贱人的欢迎,其实也是一种废物。这一类人,也好有一比,比一张很大的薄纸,禁不起风吹雨打。”

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精深的方面,是他的专门的学问。博大的方面,是他的旁搜博览。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惟他独尊,无人能及。他用他的专门学问做中心,次及于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间接相关的各种学问,次及于不很相关的各种学问,以次及毫不相关的各种泛览。

他说读书的目标:“为学要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


跟胡适先生学读书

向大师致敬


总结

自古以来,大师都是读书高手,并且有一套自己的读书方法,还在不停地思考和总结,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

通过学习胡适先生的读书方法,一年一百本,不再是问题,而且不需要制订计划就可以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