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谍战剧里一个人会拿枪顶着另一个人的脑袋说一大堆废话,然后被别人一枪击毙?你怎么看?

沒关系1


一个人拿着枪顶着另一个人的脑袋讲一大堆废话,他讲这一大堆废话的目的,是根据导演的安排,等待着敌人的援兵出现,把自己击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违背常规的情况?有时观众都看得着急了,恨不得跑进去帮他扣动板击,然后拉着他快跑,因为敌人的援兵马上就到,而他老先生则象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一字一句,讲得起劲,最后敌人的援兵进来,不是扔下俘虏逃跑,就是被敌人击毙。

这是因为,很多电影是由长篇小说改编的,情节过程错综复杂,导演怕观众不明白故事情节,就让此人在此婆婆妈妈,陈果子烂芝麻的在此叙述,把几分钟演成了半小时,让观众急得无可奈何。


南极冰火


其实,这都是编剧为了“弘扬正气”,胡编乱造的,真实的场面,绝对不会去影视剧那么轻松。譬如说,有个打入我军的叛徒,用枪指着受伤人员的头:今天我就让你死个明白。于是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自我介绍”。后来的结果正如大家看到的套路:不是被人打伤持枪手腕,就是被一枪毙命。而我们的电视剧类似的场面几乎更是屡见不鲜。对此情节刚开始的时候,人们还真的把心提到“嗓子眼了”,担心“我们的人”被特务杀害。可是看的多了,反倒为“叛徒、特务”担心了,甚至想喊一声“怎么还不动手,等死啊”。现在每当看到“好人”被坏人用枪指头时,我都会一脸的轻松,因为我相信党,相信“群众”的能力定会化险为夷的。正如好多古装剧里,犯人都跪在刑场,刽子手已经举起大砍刀的一刹那,突然传开了“刀下留人”。这可能吗?且不说那个年代没有扩音设备,就是手起刀落的速度,总不会和你“刀下留人”是一个节拍吧?所以这就是导演特意安排的一个悬念。可是类似的情节看多了,就有点令人生厌了。当然,这样的情节不仅仅发生在谍战剧里,所有的电视剧到了“一对一,坏人手持短枪对着好人时”都会有反败为胜的结果。因为编剧坚信“正义战胜邪恶”的理念。所以,我们也只能欣赏一下而已,不能较真。真正的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毕竟编剧没有见过,我们也一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真正的场面,绝对不会如影视剧一样:在你临死的时候,我让你看清我的脸。于是,持枪人慢慢的摘下面罩,镜头里的人张开了大嘴,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观众也瞪大了吃惊的眼睛。这就是编剧要达到的效果。每到这个时刻,我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有人想欺骗我,而未能得逞!


陈律12


如果反派脑袋不短路,正派怎么反败为胜呢?比方说007系列电影,其实有很多时候反派是可以干掉007的,但都是一到关键时刻脑袋就短路,结果让007反杀。这也难道,当007系列电影火爆银幕的时候,二战王牌间谍、英国特工达斯科.波波夫听人说他就是007电影主人公邦德的原型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假如这世界上真有这么个007,我保证他活不到48个小时。”邦德能战无不胜,除了他本身身手不凡,高技术装备层出不穷外,最要紧的是敌人一到关键时刻脑袋就短路。比方说在《黄金眼》里,叛逃的006本来可以一枪将他的脑袋打爆的,可没想到在关键时刻脑袋就短路了:一顿废话之后,将他打昏迷,绑上虎式直升机驾驶舱,封住嘴,在旁边再装个定时炸弹。也不知道过了多久,007醒来,看到的是定时炸弹上的红色倒计时滴滴的响,一连串的数字往后倒,他在最后一秒的时候逃出生天了。


血染战旗红


谍战片也好,战争片也好,拍片子总不能真实反映现实中的场景吧。现实战斗中,一个人拿枪指着另一个人,若另一个停止抵抗,紧接就是踩腿锁喉,摁倒在地,捆绑剥衣搜身,然后赤条条的只剩内裤反绑捆了,脚也绑了,人家才跟你废话。如果角色是个正面人物,现实这样拍出来,英雄形象荡然无存了。

电影电视毕竟是演戏,不能从中找历史,找现实。打斗不是请客吃饭,既然拿枪指着头,谁都想以最快速度制服对方,尤其那些军斗之间的,敌我之间的对话完全在一方毫无反抗之力下进行,哪里有什么温良恭俭让的对话。“我赌你枪里没子弹”,“我最讨厌别人拿枪指着我的头,你信不信,下一秒我让你看见自己的脑浆”……。这些对话在现实军斗中是绝不可能出现的,就是抓一个小混混,军人押出来时已赤形裸体,身体多处擦伤,九十度的弯腰反铐,军人押解几乎无瑕可击,想逃跑纯属天方夜谭。

看电影看电视只不过是消磨时光,不必当真也不要想太多。


丰都判官33号


这算是一种艺术的演绎吧!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如果里面的动作完全和现实生活中一样,那就不能叫艺术了。

毕竟,拍电影和拍电视剧都一样,需要相当庞大的资金支持,如果一下子就结束了,那这样的电影或电视剧其实就没有任何拍摄的意义!

还有,从人们的喜好角度来说,绝大多数的观众并不喜欢主角与配角太干净利索地处理事情,适当地拖泥带水,或许能够获得视角和听觉上的享受。

像燕双鹰系列电视剧,大家明明知道燕双鹰在装牛✘,可我敢说,超过半数的观众还就喜欢燕双鹰的这种装牛,起码我是特别喜欢。这或许是那些观众自己做不了这种装牛的样子,看到这种装牛会感觉特别爽!这就是艺术带给人们的感受。

不过,如果这种装牛太过了,反而会激起观众的反感。像《黑狐》中的方天翼,很多时候都在刻意装模作样、用尽力气地装牛,反倒引起观众的不舒服、甚至产生厌恶感。


总之,这问题中提到的现象,在燕双鹰系列电视剧中经常出现。虽然会有一些观众不喜欢,但肯定也会有相当多的观众喜欢!这就是艺术的价值所在。


感动时代


谍战是次要的,主要是显摆参战人都是耍贫嘴的高手。尽管说的都是废话,但在导演看来那紧张的危机时刻,即使贻误战机,也必须给人物表现自已是个大‘‘白货’’。(得瑟自已能说的人,东北人称为‘’大白货‘’。)结果,白货了半天,忘了开枪了;却被别人偷袭击毙。观众早已预料之中,大白货却感觉:好意外噢!


西白汉乔


说实话,兄弟我对这个情况也不太了解,多年以来我一直认为是编剧和导演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但是后来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到那些国民党反动派,真的拿枪对着我们共产党人的时候,他怎么来聊这些话题,因为没有京剧的独唱,没有豫剧的嬉皮,没有内心的感受,怎么办?


唐塔正和


也算正常,人都有欺负弱小的心里。一枪打死你有啥意思?我要的就是你被枪指着,心里恨地牙痒痒,表面还得对我唯唯诺诺的样子。甚至我还要故意漏点破绽,让你以为你还有机会反杀,其实你的小心思早已在我的设计中,然后在最后一刻彻底将你的计划识破,让你心如死灰,这样再杀也不迟啊。而电视剧里真的实现反杀,这才是剧情需要。


足球颠颠乐


我们不说电影电视剧很多很多的就如穿帮啊雷同啊等等使人难接受的低级错误。编剧导演的人生观意识甚至最基本的人生常识多数人评论了指责了,他们还有最有力的道理反驳说,这是艺术是高于生活的。我曾经发表评论过,小说的神话艺术描写有的很明显的假与不可能的事情但描写的扣人心弦,正所谓的不是理也服人。但把这种改编搬上荧幕电视剧以后。那给人的视觉冲击大不一样了,也就是说很多人看了就认为太假了,骗人也要讲点道理啊讲点现实规律吧。但是我帮导演从他的角度来说,电影电视剧很大程度上是靠语言对话完成故事情节的,所以就有潜默移化的作用,从心理学上说很多的关键时刻用语言开导感化确实能改变很多的既定现实。这对我们处事的现实很有教育意义的。警察,公安,解放军对坏分子用心理战术很大程度是能改变犯罪分子的临场作乱而改变情节的。所以说当然很多的电视剧都是娱乐为主。整部电影电视剧都能通过审查没有大问题就好,但有低级的但是非常严重的错误电影电视剧是绝对不能上台的。希望都能以视正听广大观众的良好愿望。


黄莹21053935


这是电影艺术的渲染情节,但也别过了,中国电影这种弱智情节更多!也是大伙不爱看的原因之一!总之一句话,国内电影导演对情节不严肃只追求票房或突出政治性,不去追求细节性、真实性,过份夸大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过份宣扬教育性,显得太假!太矫情!很让人讨厌,不爱看国产电影和电视剧。真正好的电影或电视剧就应该像好酒:度数高却让你喝不出浓烈刺激的酒精味,而是一丝不漏地把酒精度数隐藏在酒的香气中,是那样的绵柔,有回味,润物细无声,甚至自己喝多了都不知道酒的度数这才是好酒!同理,电影里那些个教育性也应不露痕迹的揉在情节中,显得自然合理。让观众看后自己反思,自己理解体会。而不是霸道生硬的说教,让人反感。另外一点:国内导演对剧情所表现的专业知识缺乏认真的深入基层生活学习体验,如《特种兵…》,里面的特种兵除了装备精良外,一点都不专业,显得中国特种兵除了报国心强烈外,连做为一个军人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都很业余,更别奢望军中精英特种兵了。举个例子:《…特种兵…》当击伤境外持枪毒贩时,连起码的一人持枪接近一人或多人瞄准警戒都没有,甚至接近了都不知道先把毒贩武器踢离其身体,结果被毒贩枪杀牺牲,这是最起码的士兵常识吧?还有,每个军事题材的影视剧厮杀时都非得把枪扔了练趟中国功夫?这样就显得中国军人强大吗?愚昧!只会让人觉得中国军队的落后,都什么时代了?还冷兵器主打?军人还是用枪多!相信这些不是导演初衷,好莱坞电影这方面很值得学习,不过,最近上演的《战狼2》《红海行动》就很成功!无论从细节,士兵的举动就显得专业多了,可信多了,这才是中国特种兵应有的形象!这两影片的教育性也不露痕迹的藏在情节中,更容易使观众接受。最后说一句:别把观众当傻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