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轉正的CT,為何又被踢出新冠診斷標準?

<strong>湖北省衛健委2月20日公佈:

<strong>19日,全省新增確診病例349例,其中武漢市的新增確診病例為615例。

<strong>武漢市從2月2日至18日,連續17天新增確診病例超過千人,2月19日這一數字終於“跌回”三位數。

據瞭解,這與國家衛健委2月19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對於“診斷標準”的修改有關。

第六版中,“診斷標準”取消了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區別,統一分為“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兩類。


剛轉正的CT,為何又被踢出新冠診斷標準?

才進臨床診斷標準的 CT 為何又被取消?

官方解釋:

核酸檢測可以明確患者到底是被哪一種病毒微生物感染,這種確診方式非常嚴謹。與之相比,CT是一個間接證據,多用於輔助診斷。

但為何在前幾日,又將CT作為臨床診斷標準?

官方解釋:

因為核酸檢測的檢出率僅40%左右,存在漏診的可能。支援發熱門診的醫生來自各個科室,並非人人能夠熟練掌握咽拭子採樣的技術;新冠肺炎發生在下呼吸道,患者以乾咳無痰為主要表現。沒有痰,咽拭子就很難採集到有效的樣本。


剛轉正的CT,為何又被踢出新冠診斷標準?

2月初的現實情況是,湖北省作為疫情的重災區,疑似病例的存量太大。大量疑似病人因核酸陰性無法確診,得不到集中收治,對疫情防控十分不利。因此,採取CT作為臨床診斷標準是特殊時期的特殊手段,僅適用於此時此地,換一個時間,換一個場景,可能就不適用了。

而從12日以來的數據看,湖北省疫情在大的範圍內得到了控制,此時診療方案做出調整就是為了適應當前情況。

但是既然核酸檢測的檢出率僅40%左右,存在漏診的可能。

CT做為新冠肺炎診斷的標準可以避免2019-nCOV的漏診,而漏診是傳染病的大忌。

CT檢測的優勢是立竿見影,馬上可以做出判斷。

對疾病的嚴重程度和發展可以有個直觀的影像資料指導用藥和處理併發細菌感染。

而且核酸只能做陽性診斷,但不能對肺炎病情的嚴重程度及其發展過程做出評判(但CT 影像學可以);再加上試劑短缺,加上各大公司新產品的質量有待研究和提高,採樣後需要1天或者更長時間得到結果。


剛轉正的CT,為何又被踢出新冠診斷標準?

綜上,

在疫情爆發初期

,人數暴增,檢測週期長,檢驗原材料緊缺,檢測確認經驗缺少,國家緊急採用CT輔助診斷來篩查疑似病例。

在經過這段時間的消化和處置後,病例數減少,檢測材料供應量充足,檢測經驗豐富後,對感染的檢測有效率提高了,所以在診斷標準中取消了CT檢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