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素養是最有效的“抗體”

時評 | 科學素養是最有效的“抗體”


生命時報特約評論員 艾曉原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科學防治和理性應對至關重要。


這個春節,全國上下眾志成城、系統應對,全民動員、積極配合,但同時也要看到,一些地方出現了非理性搶購生活物資和防疫物資的苗頭,一些“土法偏方”在網上流傳,有人甚至相信“養貓防傳染”,到處搶貓。


種種現象,雖然直接源於疫情當前的緊張情緒,但過度的恐慌,往往暴露出科學素養的短板。


時評 | 科學素養是最有效的“抗體”


疫情是對我國公共衛生處置能力的一次試煉,也是對我國科學素養的一次考驗。17年前的非典,研究顯示病源與人類食用野生動物有關。根據已知的研究,此次疫情幾乎是同樣原因導致。


抗擊非典的歷史,也是一場全國性的國民衛生運動。很多人就是從那時候開始習慣了戴口罩、勤洗手、分餐制、自我隔離。此次防控疫情,絕大多數人都能做到科學防護。


但也有少數人,並沒有吸取之前的教訓:在公共場合不戴口罩者有之,在人群中不加防護地打噴嚏、吐口水者有之,炮製各種“土法偏方”、傳播各種“驚人陰謀”的人也依然活躍。


科學素養,是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抗體”。建立科學素養,並非要求我們要懂得複雜的病毒學知識,而是要從已經反覆證明過的公共衛生常識開始。


科學防控,權威機構責無旁貸。面對疫情,真實的信息和穩妥的建議最為關鍵。比起17年前的非典,我們對防控疫情信息披露的效率和手段都有了很大進步。內容上則正在朝著更有針對性、更簡便易懂的方向在改進。


數據實時更新,還應該配合適當的解讀,幫助全國人民把握形勢;及時告知做好自我防護,還應該結合最廣泛的傳播手段,做到隨時查詢、滾動播出;對於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及時回應,對於謠言或不實消息、過度理解或非理性反應及時澄清。通過科學防控做好全民動員,提升國民整體公共衛生防控水平。


科學防控,人人都應積極配合並注重學習。面對疫情,我們每個人都是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家庭的第一道防線。可以發現,加強個人衛生意識、學習疫情防控知識、儲備並使用好防護物資,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自覺乃至自發。


同時,人們也在逐步提高公共衛生的社會意識:以權威信息為主做出判斷,理解暫時的不便,積極配合各類防控措施;保持理性應對,拒絕恐慌性搶購,避免出現資源擠兌;出現健康問題主動上報,做好自我隔離……保護好自己,就是在阻斷疫情蔓延。


春運返程高峰過後,疫情進入嚴峻複雜時期,也是防控的關鍵期。越是此時,越需要冷靜的頭腦、科學的思考、理性的行動。


面對公共場所的通風消毒、體溫監測,面對返鄉排查登記,面對錯峰出行和通勤安排,我們都應拿出科學的精神理解配合。無需恐懼,但要重視。


每個人都是這場戰役的“長城”,只要保持科學理性的態度,我們定能取得這場戰“疫”的勝利。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科普

(上下滑動查看)


把7件事“順序”搞錯了,感染病毒的風險也就高了

古人怎麼戰勝瘟疫的?從古至今5個朝代各有經驗

時評 | 阻斷謠言也是全民戰

生命熄滅那一刻寂靜又悽美:四分鐘「人體內旅行」,向死而生

時評 | 抗疫情,容不得一絲僥倖

疫情期間的“囤菜指南”,這樣做幫食材延長保鮮期

時評丨感恩醫者,不能只在當下

日本一項口罩測試:這樣戴,外部細菌“洩露”率100%

專訪北京第一例“非典”收治專家劉又寧:病毒傳染力何時能減弱?

病毒是如何“悄悄”傳播的?病毒學家詳解8種途徑

生產一個口罩僅需0.5秒,為何口罩還不夠用?

悶在家胃口不好的你,跟營養專家學7招打開“食慾”

句句有用!老人防疫的7條“專屬提醒”,轉給爸媽

比病毒更有“傳染性”的,是這些在朋友圈熱傳的9個謠言

首度曝光!新冠病毒「高清彩照」,一組圖看清顯微鏡下的真面目

推薦!一位84歲院士的紀錄片:“敢醫敢言“鍾南山

漫畫戰疫 | 這場“戰疫”,你從來都不孤獨

這8個真實的故事,致敬戰“疫”中的愛情

“拐點”究竟何時來?一文梳理國內外專家的權威預測

兩千多年曆史告訴你:面對傳染病,人類為什麼選擇「隔離」?

H5 | 聽,野生動物的悲歌

【疫問醫答】我是不是“無症狀感染者”?

測體溫沒注意6個細節,別怪測出的結果不準……

【疫問醫答】“假陰性”頻現,核酸檢測還可靠嗎?

衛健委發佈「心理調適指南」,幫10類人群走出“疫情困境”

【疫問醫答】輕症患者為何病情會突然加重?

西漢至今抵禦了300多次瘟疫的中醫,為抗疫提供了什麼思路?

著名呼吸科專家劉又寧:一文解答你關心的10大“肺炎”疑問

“戰時”蔬菜也講“戰術”,營養專家推薦一份「囤菜指南」

【疫問醫答】疫情期“感冒”了怎麼辦?

家裡“口罩荒”了,這3種省法幫你再堅持一下

找到“新冠病毒剋星”為何這麼難?專家告訴你背後真相

【疫問醫答】關於“氣溶膠”傳播,解讀你最困惑的7個疑問

這份“居家消毒指南”,把你的消毒困惑一次說清了

《成語解“疫”》:9組詞幫你給肺炎防護劃重點

免疫系統如何幫你抵抗病毒的?一定要做好這4件事

【疫問醫答】為什麼病毒易對“心腦血管差的人”下手?

漫畫戰疫|謝謝你,為我們拼了命

為什麼要建「方艙醫院」?一文讀懂它在抗疫救治中的重要性

張文宏教授講傳染病:一節18分鐘的“硬核”公開課

“求求你,我不會傳染病毒,請別拋棄我“

【疫問醫答】中央空調會不會導致疫情擴散?

BBC紀錄片揭秘:對人類來說,最致命的病毒存在於哪裡?

最小確診病例僅1個月!一套“全方位防疫指南”給兒童最科學保護

19名院士學者聯名呼籲:立法禁食野生動物!敬畏自然才是珍愛生命

【疫問醫答】我家小區/附近有確診或疑似病例,該怎樣保護自己?

病毒在飛機上的傳播概率多大?一張示意圖帶你看清

鍾南山院士:辦公區這個地方最“高危”,3招教你躲開病毒

國家衛健委發佈“口罩使用指南”,口罩問題有了權威答案

WHO推薦的見面姿勢:戴口罩+一米線

收藏!最新版“新冠肺炎公眾防護指南”,50個重點幫你劃好了

洗熱水澡能不能抗病毒?感染科專家告訴你真相

營養專家10個「居家飲食處方」,教你科學“吃”出抵抗力

@在家憋煩了的人,這6件事可以幫你再堅持一下

這件和「戴口罩」同樣重要的小事,一直都被你忽視了

手機也可能是新冠病毒載體!疾控專家1分鐘演示「手機消毒法」

疫情下的老年人如何避免感染?這18個建議轉給爸媽看

【疫問醫答】即將返崗工作的我,該如何預防感染?

疫情下的“宅”家鍛鍊指南,讓你不出家門也能動起來

多家中醫院實名推薦:7個方子有助預防新型冠狀病毒

【疫問醫答】手機、超市物品、扶手……可能間接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嗎?

冠狀病毒與人類“糾纏史”

【疫問醫答】哪種特徵的發熱需要警惕?

一座一座城“封”了,別一顆一顆心“崩”了

【疫問醫答】新型冠狀病毒,到底怕冷or怕熱?

致敬!疫情一線拍下的這12組圖,每張都讓人淚目

衛健委:病毒傳播力似乎有所增強,疫情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疫問醫答】宅在家的我們,怎樣做好“居家消毒”?

疫情籠罩下的春節怎麼過?六大呼吸科專家權威提醒

【疫問醫答】一份新型肺炎輕症患者的“居家隔離指南”

漫說疫事|這個春節,我們打一場特殊的戰“疫”

【疫問醫答】“重大突發公衛事件一級響應”意味著什麼?

爸媽,聽話!預防新型肺炎,請聽兒女6句勸

請擴散!面對疫情,我們有9個呼籲

【疫問醫答】增強免疫力,有助於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嗎?

除了不去武漢、戴口罩,我們還能做什麼?

【記者直擊】疫情中的春運回家路

汽車、火車、飛機……這份“防肺炎交通指南”助你安全回家

社評:必須向顧全大局的所有武漢市民致敬

【疫問醫答】怎樣分清“普通感冒”和“新型肺炎”的區別?

關於新型肺炎的13個疑問,衛健委專家給出了答案

權威解讀:新型冠狀病毒,是怎麼從動物傳染給人的?

劃重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8問鍾南山院士

擴散周知!多科權威專家:春運如何嚴防新型冠狀病毒

戴口罩能否防住新型冠狀病毒?一篇文章全都說清楚了


時評 | 科學素養是最有效的“抗體”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