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醫院赴武漢醫療隊領隊:不希望我的隊員說太多豪言壯語

摘要:截至2月17日,全國已有3.2萬餘名醫護人員支援湖北,支持湖北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2月7日,其中一支醫療隊的領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朱疇文率領的136人隊伍奉調入鄂,一天後接管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兩層病房,專治重症患者。他提到,這個疾病還很神秘,存在諸多未知,但根據以往經驗,有一些手段可以針對性治療。“我們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專業醫務人員,請相信我們的責任心,請相信我們的使命感和學識,我們會把這個工作儘可能做到最好。”

支援武漢逾十天,上海中山醫院醫療隊定下很多規矩,最重要的一條是,安全第一。

作為領隊,朱疇文下發的第一條指令是在武漢機場:所有人戴上N95口罩,儘量避免觸碰機場內任何物體。

朱疇文相信,有著國內頂尖水平的同事們能很好完成任務,但整個醫療隊的安危,需要他這個領隊來負責,由整個團隊共同參與。

初到武漢,入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中山醫院醫療隊就制定了感染控制條例,不允許醫護人員冒任何風險。

2月11日凌晨,接班的護士發現備用N95口罩告罄,只剩掛耳口罩,值班醫生堅決不許她們進汙染區。直到聯絡員從十幾公里外的酒店送來口罩,再交接班。

安全防護之外,其他的規矩還有很多,背後的原則都是一樣的,尊重每個個體的尊嚴和基本需求。為了不過於勞累,醫療隊規定,在隔離區工作時間不超過4小時。

中山醫院赴武漢醫療隊領隊:不希望我的隊員說太多豪言壯語

特殊時期,朱疇文也有無可奈何的心疼,因為缺乏護工、清潔員,護士們要給病人喂水餵飯,擦身,清理汙物,打掃病房,搬運氧氣鋼罐,這也影響了他們重症照護專長的發揮。

他和醫院能做的就是儘可能關懷醫護人員。從羽絨服的大小,到家人的口罩。情人節,每個隊友分到了一盒巧克力。一位隊員過生日還吃上了蛋糕。

"這也是很普通的事情,沒必要渲染。"朱疇文說,語言一如既往的直接、乾脆——他不說豪言壯語,也不希望隊員們說豪言壯語,"我們就是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以下內容根據朱疇文講述整理:

“生活上已經步入了正軌”

就我個人而言,這是我第一次支援外地。家裡人肯定擔心,但我是醫生,又是領導,沒有什麼話好講,說出發就出發了。

其實,在這之前,上海已經派出多支醫療隊,我們醫院也有不少同事參與其中。我們也知道,作為國家衛健委委屬醫院,武漢如果需要還支援,我們肯定繼續要上的,只是不清楚時間。但隊伍規模那麼大確實沒想到。

按照國家衛健委的要求,去前線支援的醫療隊要帶足10天物資,包括防護物資以及必要生活用品。我們就按照這個要求攜帶了。像衛生巾一類的女性用品,除了個人攜帶,醫院都有準備。

出發的時候我沒有想象武漢的情況,到了再看吧,我們自己調整。當時說,物資還是當地醫院提供,如果不足,我們後方也要及時補充。到了發現,確實武漢也沒有彈盡糧絕,人民醫院很努力在籌備物資。最重要的防護物品這塊,我們目前也是用他們準備的多。

中山醫院赴武漢醫療隊領隊:不希望我的隊員說太多豪言壯語

武大人民醫院感染科主任劉志超向醫療隊的醫生團隊介紹患者情況。圖片來自中山醫院微信公號

現階段(物資)緊缺肯定還是有的。物資有采購的,有調撥的,也有捐贈的,型號、品牌不一,我們會非常細緻檢查。一些東西,比如口罩、防護服,如果不能滿足我們的要求,或者用起來不舒服,那我們就用自己帶來的。

到武漢,第一天晚上是蠻艱苦的,因為不能開中央空調,房間裡很冷,但第二天取暖設備就補充上了。

現在,每人一條電熱毯肯定有的,暖風機,充油式電暖器,我們也叫油汀,每個房間都有。前段時間每人發了羽絨服。不單是醫院提供,這些主要是當地和上海捐贈的。酒店樓道還有後方送來的紫外線燈,供輪流房間消毒用。現在生活上已經步入了正軌。

時間關係,物資有些沒有考慮到的,後面再補充過來。比如說全身防護還需要鞋套,之前沒考慮到,後來及時運過來。另外長時間戴防護用品,臉上有壓痕,皮膚破損,需要一些敷貼,還有水潤性的東西,後方也及時調用過來。

另外,包括內衣,鞋子,衝鋒衣,醫院都準備得很齊全。我們樓道里頭有上百箱的紙尿褲,但現在嚴格控制隔離區工作時間,其實都用不上。

我們的女性隊員也多,隊伍裡護士100個,只有9個男的。醫生中也有相當多的女性。我可以說,她們沒有人因為缺乏什麼物資而煩惱,從而影響工作。

我們也沒要求她們一定要理髮什麼的。實際上,護理部對護士的頭髮一直是有規定,不是說不能留長髮,但留長髮必須要盤在帽子裡頭。出發前,有的護士自己為了方便,去醫院的理髮屋剪髮。有的我看現在也有點長,那就盤在裡面。

醫療隊中有6位行政後勤人員,其中4位都具有臨床背景。還有兩位,一位是醫務處的幹部,一位是總務處的幹部,他們主要負責物資的保障(收、發)和內部很多事務性工作。

比如聯繫確定每天的班車。我要求隊員們每天結束工作,儘快返回駐地。所以班車在早班出發後,從中午開始,基本上就每一個小時都要往返一次,一直到晚上。深夜、後半夜也安排了。班次密,司機也辛苦,武漢高新區、人民醫院給了很大的支持。

後方來物資,大件都是通過專線到武昌火車站,也要去接,向指揮部申請大車,但有時候沒工人,我們就開好心人捐借的商務車,螞蟻搬家。所以是沒有閒人的。

另外,網上說我們醫院還帶了廚師、保安,這是訛傳。我們想帶廚師也沒地方開火燒啊,帶保安幹嘛,沒有,真沒有。

我們一天三頓都由酒店或者醫院供應。吃的東西沒什麼問題,不談味道哦。就是隊員就餐時間可能不規律。兩邊都有微波爐,有時候就自己加熱吧。希望持續的交通管制不要對食品尤其是肉食品的供應產生太大的影響。

中山醫院赴武漢醫療隊領隊:不希望我的隊員說太多豪言壯語

晚上21時到次日早上7時,中山醫院醫療隊為夜班醫護提供補給。圖片來自中山醫院微信公眾號

三十多位轉為輕症,三位患者去世

我們接手了人民醫院內科大樓兩層,原來一層是心內科病房,一層是神經內科病房。

人民醫院東院非常不容易,短時間從綜合性醫院改造成傳染病醫院,從最早的200張定點床位,到後來400張,現在又加到800張重症隔離病房。

改造後,這些病房能夠滿足傳染病房三區(清潔區、汙染區和半汙染區)兩通道(醫務人員通道和病人通道)分隔的基本要求。

我們來之前,病房已經收治新冠肺炎感染病人,但很多都是輕症,醫生也是原先科室的醫生。我們進來後,根據指揮部的要求,輕症病人出院,後面只轉入重症病人。

現在加起來我們一共管理80張床位,目前有70位病人,都是重症病人,也有部分危重病人。

好一點的病人自己能走路,生活基本能自理,有些檢查也可以自己過去做,嚴重的就完全在床上動不了,一直上著呼吸機。

現在治療採取的都是綜合措施。比如各種氧療,抗病毒藥物、低劑量的激素,以及不能忘了的是增加營養,還有“話療”,就是言語上儘量安慰病人,讓他們放鬆,更有信心。這次疾病需要依靠患者免疫力痊癒,他們的精神狀態很重要。

到現在(2月19日),累計有30多位轉為輕症調去別的地方,也有三位患者沒有搶救過來,不幸去世。我們每一個病例肯定要分析,討論,是不是未來有改進空間。

我們這次面臨的疾病確實兇險,一些重症病人情況會突然惡化,有時根本預想不到這樣的改變,就是我的同事、最早到金銀潭醫院支援的重症科醫生鐘鳴之前提到的“炎症風暴”,現在大家都很熟悉這一說法,但具體怎麼治療,還是在摸索中。

還有一個問題,現在沒有護工,清潔員也很少。我們的護士要做很多清潔、護理工作,甚至搬運氧氣鋼瓶。護士、醫生,都是挑選出來的有專業的精銳,踏實能幹。但這不應該成為一個常態,也是我們必須要正視的問題。

供氧不足也是武漢普遍的問題。病房原來的供氧設計,就不是為如此大規模需要氧氣的病人所使用。

每個重症患者都需要氧氣,區別只在於,有的是間歇吸氧,有的需要持續吸,有的面罩吸氧就夠了,有的需要插管。現在就是用氧氣鋼罐來補充,所以說護士們很辛苦。

另外,我們作為重症病房,要救治一些危重患者,其實也需要完整的ICU配置,目前已經配備很多機器,但還是不夠。

比如說呼吸機型號各異,一些管道、過濾網都不配套。當然這些不可能一步到位,現在其實比剛來已經好多了,也在繼續改善。

我們這次來了30個醫生,涉及10個專業,以呼吸、重症和感染為主,還有麻醉科、急診科、心內科、神經內科、腎內科、消化科等,當然還有護理學科。

醫學是專業的,嚴謹的,我們尊重醫學規律,在已有的、公認的處理原則、規定的基礎上,根據臨床狀況,予以診治,因為有許多未知,所以肯定有探索性的實踐在裡面。

關於治療,我想強調的是,第一,這個疾病還很神秘,存在諸多未知,但我們也並非一無所知。它畢竟也是一個病毒,臨床表現以肺部為主,也有侵襲其他臟器的表現。根據以往經驗,我們還是有一些手段可以針對性治療。

第二,我們是經過嚴格訓練的專業醫務人員,請相信我們的責任心,請相信我們的使命感和專業學識,我們會把這個工作儘可能做到最好。

中山醫院赴武漢醫療隊領隊:不希望我的隊員說太多豪言壯語

一位醫生從隔離區搶救病人回來,躺在辦公室的椅子上小憩一會。圖片來自中山醫院微信公號

“我們的醫護人員是勇敢的,但不要認為英雄就應該獻身”

我現在基本上就是駐地和酒店兩點一線。工作內容,一個是保障,一個是協調,比如和後方溝通需求,協調接收上海運來的物資等等。再一個隊伍管理,到現在我們已經發了5個通告,最重要就是感染控制、強調安全的條例。另外還有一些生活上的規定,比如不要隨便外出。

另外,在人民醫院東院,每兩天晚上要開一次領隊會議,人民醫院和幾個援助醫療隊(分別來自新疆、陝西、四川、遼寧、山東等)一起開會。物資配備、藥物供應、檢測檢查、醫療流程、專業會診需求等等,有什麼特殊問題需要大家共同解決,一起探討。

比如拍床旁片子,要怎麼預約,做好檢查,報告怎麼回來,各種各樣的細節,大家都問清楚。七個醫療隊在這裡,醫療原則是相通的,但多少診療習慣上有點區別,都需要與人民醫院溝通,會有個性化安排。我們現在都有人民醫院的工號。

中山醫院赴武漢醫療隊領隊:不希望我的隊員說太多豪言壯語

每個醫生上班時間不一樣,由工作的性質決定,大家都是輪的,也沒有必要強調值個夜班就是奉獻很大。其實在上海,大家也很辛苦。

總之,原則就是去符合人本身的體力、精力、腦力,並且儘量做到公平安排。不能要求去過度消耗,比如在隔離區,幾層手套,全套防護服,鞋套等,不能吃東西、上廁所,工作環境和平常完全不同,操作也是開始陌生的。所以,我們嚴格規定隔離區的護士每班不能超過4個小時。

如果有人出現什麼任何不舒服,比如說普通發熱,或者是在隔離區高強度連續工作,有的護士脫水,暈過去了,那就安排休息。

來這裡第六天,我們通過小程序做過匿名的問卷調查,詢問對住宿、對伙食、對排班、對交通的看法。大家總體還是滿意的。有人提出,能不能給上海家裡送點防護用品,我立刻跟總部反映,總部說完全可以,馬上操作,每戶送些口罩。

還有一些個人問題,也要單獨落實解決。比如有人說,羽絨服領的太大了,我們讓他馬上找過來,點對點解決。

到現在為止,我們兩個病區有三個患者不幸去世。對於有著相當資歷的醫生和護士來說,死亡本身並不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但新的環境,醫護人員需要一些疏導,勸慰。

我想強調的是,如果你想讓醫護人員保持比較平和的狀態,你首先要想好醫院給他提供了什麼---是不是有足夠的防護,工作的任務有沒有不切實際,如果沒有做到這些,那就不要奢談心理干預。

這個疾病具有傳染性,救治工作有很大挑戰,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醫護人員是勇敢的。但不要認為“英雄”就應該獻身。

什麼是英雄?不戴防護用品直接去搶救病人就是英雄,這個肯定沒道理。嚴格講起來,受傷都不應該,要儘量避免。

表彰也不要跑到天上去。說得低一點,我們只不過換一個城市,換一家醫院,但工作性質沒有變樣,醫生還是醫生,護士還是護士。我始終覺得,救死扶傷,防控疫情,就是我們的職責。我希望大家能夠完成工作,但完成工作的前提是保證安全。

我們不僅是說把醫護人員當人,我們應該把每個人當人,尤其是病人,需要全方位、全身心的照護,這是做人的非常基本的要求。

這種人文關懷也貫穿於我們平常的點滴。比如我們的醫護人員會給患者分發水果,提供智能手機,幫助一些老人和家人視頻。實際上,不在這些方面關心患者,我們整個救治照護也是不完整。

這些也都是很自然的事,沒必要渲染什麼。我不喜歡說豪言壯語,我也不希望我的隊員去說太多的豪言壯語。大家就是尊重規律,按照流程,做好自己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