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對人體認識方法的區別》

中醫藥是人類偉大的寶庫,很多方面現代醫藥是無法證實的,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中醫對人體的觀察認識及表述的方法和西醫不同。比如說:我們口乾咽喉紅腫疼痛中醫是火證,為什麼稱這個是"火",因為當咽喉紅腫疼痛時我們最怕火,近火則加重,根據“同類相斥"的道理,於是這一類病情相似的疾病表現就定為"火"證,隨著多次反覆的認識驗證,這種火證的發生有很多原因導致,於是就有寒鬱化火,食積化火,陰虛上火,陰盛陽衰之虛炎之火(如油燈之將滅),氣虛亦上火……等等,再根據火證的各種表現,推而廣之,紅為火,疼為火,癢為火,急為火,心煩為火,躁為火,脈數為火……不能勝舉!

所有這些症狀表述,都是直接通過人體的感覺器官的感受及大腦微觀的分析來描述活體人的器官功能及病態表現,具有直觀性、宏觀性、整體性、系統性、周密性,微觀性;

而西醫就不同,它是反覆通過對個別屍體的解剖,及其它種屬動物活體進行儀器檢測分析,及各種手段分離組織細胞而得到侷限性的和不確定性的,似乎深刻細緻的認識,來描述人體的結構和功能的,由於是對屍體的解剖及試驗動物的觀察研究,當然也用儀器對活的人體表面或相對不足的深部來進行研究觀察,其得出的結論某種程度是化學的,物理的,似乎是深刻。然而卻是零碎的、侷限的、死板的、短時的,不足的、失真的。

中西藥對藥物功能的認識,都具有"針鋒相對"的規則,中醫如咽痛是實火就用黃芩黃連,陰虛上火就養陰清火……況且中醫療法很全面系統豐富,舉不勝舉;

西醫認為所有的疾病其共性就是炎症,所以統而籠之消炎(當然感染性炎症,其消炎也會針對病原體及炎症的原因用藥)是所謂的根本,再加疼者止痛(其止痛的原理就是用麻醉藥阻斷或降低神經反射弧的某一局部的敏感性,終止你的神經電傳導),同理也有燒者退燒,吐者止吐對症治療的治標之法。然而很大程度忽略了藥物對生命體的危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