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和蹇材望做到了“识时务”,文天祥却唱出了“浩然正气”

“识时务者为俊杰。”自从习凿齿的这句话和诸葛亮扯上关系后,似乎就成了一句好话。

解缙和蹇材望做到了“识时务”,文天祥却唱出了“浩然正气”

诸葛亮

认清形势其实不一定都是正义一方说的。尤其在历史更替频繁的古代。不过,这句话倒是那些落井下石的人,改换门庭后经常爱说的。当然,说这话之前,他们是有一番“精彩”的表演的。

先请欣赏蹇知州的精彩演出。

南宋末年,四川人蹇材望到湖州做副知州。不巧的是,北军马上就要进攻到湖州了。这位副知州当然不会临阵脱逃,他表现得毅然决然,他要先湖州人民之忧而忧。蹇知州先是做了个大锡牌子,在上面刻了七个大字:“大宋忠臣蹇材望。”随后又把两锭银子凿上洞,在上面写上使用说明:将来不管是谁,在得到我的尸体后,希望能把我埋葬。最好再给我立块牌子,写上‘大宋忠臣蹇材望。’这两锭银子是我的丧葬费。

准备好道具后,每天把锡牌和银子系在腰上,满湖州城溜达。很快,全城里城外的人就都知道了,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心软的善男信女还掉下了眼泪。多好的父母官呀!

解缙和蹇材望做到了“识时务”,文天祥却唱出了“浩然正气”

北军最终还是来了。老百姓谁也没看到他们敬爱的蹇知州。大家为伟大的蹇知州留下了悲伤的泪水,有的人甚至开始寻找了,毕竟这么伟大的人,入土为安吧。

随后,人们发现他们的蹇知州回城了,他穿戴着崭新的北军服饰骑着高头大马回来了。原来,蹇知州怕北军不认识道儿,遇上黑车司机。提前一天,出城做向导去了。因为向导有功,被任命为湖州同知。百姓爱戴的大宋副知州又回来了。就是换了个名儿。

如果说这位同知的表演大家还觉得不过瘾,那么,明代大才子解缙的表演可以算得上炉火纯青了,绝对让你过瘾。

请欣赏解缙大才子等的表演。

解缙在大家的印象中一直是神童,才华横溢,明代最了不起的大部头作品集《永乐大典》,就是他主编的。明代仅此一位。但大家不清楚的是,他还是为表演艺术家呢。

解缙和蹇材望做到了“识时务”,文天祥却唱出了“浩然正气”

解缙

朱元璋洪武年间的进士,建文帝的内阁首辅,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官做到了极限,但表演艺术还需要肯定。他在朱棣攻打京城时,来了一个精湛的表演,奠定了他戏精的“帝”位。

解缙、王艮、吴溥与胡靖是邻居。朱棣兵临城下。四人聚集在吴溥家。解缙用精湛的表演和华丽的辞藻表达了对建文帝的无限忠心。胡靖也是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感动的人眼泪都哗哗的往下流。只有王艮在那抹眼泪,一句话也不说。

三人离回家后,吴溥的儿子就听到隔壁的王艮对妻子说:媳妇儿,我吃的是建文帝的饭,现在我得为他去死了。很快哭声传来,王艮已经服毒自尽了。

而胡靖在院子里说:外面乱的很,看好咱家的猪。

解缙院里倒是静悄悄。倒不是他家院子深。是因为解缙在用行动表示他对皇帝的忠心。不过不是建文帝。他连夜出城赶到了朱棣的大营里,他用同样精湛的表演和华丽的辞藻表达了对朱棣的无限忠心。想起了一句歌词:爱,就要用行动表示。解缙做到了!不仅如此,他还推荐了同样也对建文帝曾经无限忠心的胡靖。

这么忠心,朱棣当然也给了骨头。升了翰林学士,进了文渊阁,真正的内阁。

两位实力派影帝的表演让人叹为观止。两位自然是识时务的,也是“俊杰”。不过,这种“俊杰”的口碑却不怎么好。有一句歌词儿说得好: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

人生在世,难免有坎坎坷坷。人会有很多不得已,但这些不得已,并不能成为背叛的理由。为了乌纱帽,为了锦绣前程,就把什么都抛下了,还腆着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害不害臊呀。

解缙和蹇材望做到了“识时务”,文天祥却唱出了“浩然正气”

秦桧

俗话说:出水才见两腿泥。退潮后,那些裸泳的人总会被发现。长江滚滚东去,大浪淘沙。时务不断变化,人心倒是不怎么变。公道总在人心。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其实,孟子说错了。能做到这三点的,都是伟大的人,不分男女。做不到的,那你就是普通人。评价人最公道的是人心。没了人心,你说你高学历,你说你高智商,你说你高收入,你说你做高官、骑骏马。那又怎样?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我就做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