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起語:“彗星”誕生的背景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丘吉爾步兵坦克,防護堅挺,但速度只能伴隨步兵作戰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克倫威爾巡洋坦克,五對負重輪的飛毛腿,但防護水平不盡如人意

↑在“彗星”巡洋坦克誕生前的1943年,英軍仍然將坦克分類為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strong>以A15十字軍、A27克倫威爾為代表的巡洋坦克具備較好的機動性,往往用於遂行機動迂迴作戰;而以A12馬蒂爾達、A22丘吉爾為代表的步兵坦克速度緩慢,但擁有良好的防護,往往用於伴隨步兵作戰。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英軍丘吉爾坦克車組正在往車內搬運75mm火炮彈藥,可見其彈藥體積不大

↑但無論是跑得快但防護差的巡洋坦克,亦或是跑不快但防護好的步兵坦克,二者都存在著一個致命的問題——火力不足。<strong>無論是克倫威爾還是丘吉爾都只裝有57mm的6磅炮或是低初速75mm火炮,僅僅能夠在500m左右的距離擊穿不到100mm的裝甲,即便貼近到零距離都難以擊穿德軍的虎式、豹式等新銳坦克。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一輛經過偽裝的M4“螢火蟲”,攝於1944年諾曼底登陸後,該車應隸屬於英軍第7旅

↑英國人曾經嘗試過將穿甲能力更強的17磅76mm火炮裝進丘吉爾或是克倫威爾坦克,但由於17磅炮身管長、後坐力大、炮尾體積大,二者的炮塔並不能容納一門如此大的火炮,即便裝下了也沒有足夠的空間給火炮後座。於是英軍將17磅炮裝進了美國提供的M4坦克炮塔中並命名為“螢火蟲”坦克,使其具備了在1000m開外正面擊穿德軍虎豹坦克的能力。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A41“百夫長”最早的五輛原型車的其中一輛,裝備一門76mm口徑的17磅火炮

↑然而M4的車體過於高大,因而其隱蔽性不佳、被彈面也太大,且M4底盤的機動性也不如英軍裝備的克倫威爾巡洋坦克。與此同時,英軍的下一代A41“百夫長”主戰坦克正在研發過程中,但在1945年前很可能連一輛原型車都拿不出來,更毋論投入二戰戰場了。<strong>因此,英軍急需一款在現有巡洋坦克底盤基礎上搭載大威力主炮的新型坦克,本文的主角A34“彗星”巡洋坦克便應運而生。

*穿甲哥認為關於“百夫長”坦克的A41原型車,有一點值得一提。<strong>其17磅主炮左側安裝的不是並列機槍,而是一門20mm並列機關炮,但在隨後的改型中很快被取消。穿甲哥曾寫過一篇關於這門並列機關炮的問答 ,歡迎對此感興趣的讀者老爺點擊鏈接去逛一逛。

一.“彗星”的誕生

作為一種頗具應急意味的臨時產物,“彗星”巡洋坦克的設計始終貫徹了一個基本要求——<strong>快!儘快利用現有的設計基礎完成新坦克的設計和生產工作,給前線的英軍送上一款真正能夠與德軍虎豹坦克抗衡的戰車。克倫威爾巡洋坦克的設計者伯明翰鐵路運輸公司(The Birmingham Railway Carriage and Wagon Company),同樣也承擔了A34“彗星”巡洋坦克的大部分設計工作。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序列號T3344903的彗星坦克,它是第三輛量產型彗星。圖片攝於1945年的歐洲西北地區。

↑“彗星”巡洋坦克的設計工作在1943年5月開始,第一輛序列號為T334901的彗星在1944年9月就進入英軍服役了。<strong>從開始設計到正式進入服役僅僅一年零四個月,“彗星”巡洋坦克的設計工作不可謂不迅速。值得一提的是在1944年初,英軍向各軍工廠下達了共計多達3000輛彗星的訂單,序列號從T334901到T337900(<strong>這些序列號一般會被漆在車體正面或是炮塔側面,如上圖中的這輛彗星是T334903,即第三輛量產型彗星

)。

但隨著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二戰歐洲戰場正式落下帷幕,下一代A41“百夫長”坦克的測試工作也已完畢,英國軍方很快叫停了“彗星”巡洋坦克的生產,<strong>彗星的產量也很快被定格在1186輛。據統計,由於投入戰場的時間較晚,在二戰中僅有26輛“彗星”巡洋坦克因各種原因損失。換句話說,雖然早早停產,但彗星在二戰後仍有超過1150輛的保有量,這也為其隨後豐富的服役歷程埋下了伏筆。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一輛A27M克倫威爾坦克,攝於1945年的西歐。留意其後為一輛美製M4A4中型坦克。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同一角度拍攝的一輛A34“彗星”巡洋坦克,隸屬於女王皇家輕騎兵團“柏林”旅,圖片攝於二戰後的1960年。

↑<strong>如果我們將“彗星”巡洋坦克和其前身A22“克倫威爾”巡洋坦克的圖片放在一起,不難發現二者的相似之處頗多

。事實上,這也是彗星的設計工作能如此之快的一個主要原因——為了儘快完成設計工作,“彗星”幾乎照搬了克倫威爾的整體佈局,車體和懸掛系統設計也是以克倫威爾為藍本設計的。

<strong>穿甲哥個人認為,這並不是設計師在偷懶,而是一項化腐朽為神奇的巧妙舉措。與原有坦克相似的新坦克能夠簡化生產流程和後勤保障壓力(實際上彗星和克倫威爾車體中的很多零件和維修工具就是通用的),還有利於車組更快地熟悉分配到的新型坦克,減小了訓練的耗時和難度。

當然,這種沿用舊設計的做法也會帶來一些弊端——“彗星”享用了與“克倫威爾”零件、工具通用的紅利,但<strong>也繼承了“克倫威爾”身上的一些缺點。比如說,糟糕的車體防護。<strong>有資料表明,“彗星”在設計過程中曾考慮過採用類似A41“百夫長”主戰坦克的防護效能更好的大斜角首上裝甲。但為了使得設計工作能夠真正做到多快好省,這項複雜而又耗時耗力的提議很快被槍斃了。

二.“彗星”的設計及其性能

這一部分,穿甲哥將會從車體、動力及懸掛系統、炮塔及火力設計三個角度對A34“彗星”巡洋坦克的設計和性能進行闡述,並在該部分的最後進行一些補充說明。

1.“彗星”的車體設計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德國在二戰早期就開始使用的四號C/D/E/F等早期型號,只裝備短75mm火炮,但發射破甲彈一樣能夠擊穿彗星坦克

↑正如前文所言,“彗星”車體的設計基本上沿用了“克倫威爾”巡洋坦克的設計,其裝甲也如後者一樣貧弱。<strong>“彗星”車體四面都採用垂直裝甲設計,整個車體基本上就是一個大方盒子。其車體正面裝甲為76mm,側面更是隻有29mm,後向也只有32mm。

換句話說,“彗星”巡洋坦克的車體正面防護別說扛住虎豹坦克的射擊了,連德軍在二戰早期就開始使用的四號坦克早期型號上裝備的24倍徑短身管75mm火炮,發射破甲彈時都能擊穿“彗星”坦克的車體正面。但要知道,<strong>“彗星”走上戰場時已經是1944年了,面對彼時的德軍反坦克火力,“彗星”僅有76mm垂直裝甲的車體正面無異於裸奔。

2.“彗星”的動力及懸掛系統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一臺勞斯萊斯“流星”12缸坦克發動機,二戰的勞斯萊斯不僅生產汽車,還生產坦克和航空發動機

↑“彗星”的車體防護水平低下,但其動力系統的配置卻可謂豪華。<strong>“彗星”裝備的是一臺勞斯萊斯“流星”MK3型12缸發動機,這款源自航空發動機的引擎能輸出600馬力的強勁動力,使得“彗星”的推重比一舉達到了18.3,最高時速也達到了51km/h,“巡洋坦克”之名可謂實至名歸。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克里斯蒂懸掛的示意圖,可見其大直徑負重輪以及佈置在車內的大型彈簧,這也使得該型懸掛擁有優秀的緩衝性能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一輛裝備克里斯蒂懸掛的BT-5坦克曾從斜坡上駛出並飛躍44m,至今仍是一項世界紀錄,也可見該型懸掛性能強悍

↑和“十字軍”、“克倫威爾”等其他早期英國巡洋坦克一脈相承,“彗星”同樣也採用了克里斯蒂懸掛。這種懸掛減震性能強,尤其適用於側重高速行駛性能的坦克。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克里斯蒂懸掛的每對負重輪都由於需要在車體內佈置大型彈簧,會佔用較多坦克車內空間,且位於車身內部的零部件相對較難以維護更換,可謂是有利有弊。<strong>實際上“彗星”是最後一款裝備克里斯蒂懸掛系統的英國坦克,其後的“百夫長”主戰坦克裝備的是更為先進且佔用車內空間更少的扭杆懸掛。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彗星”坦克的A34原型車側視圖,可見其行走裝置沒有託帶輪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曾服役於愛爾蘭陸軍的一輛“彗星”巡洋坦克,可見量產型“彗星”還有四對託帶輪

↑“彗星”巡洋坦克上裝有五對直徑達800mm的大直徑負重輪以及四對託帶輪,五對負重輪和四對託帶輪的邊緣都有一層橡膠,以進一步優化減震性能。<strong>但值得一提的是,“彗星”的A34原型車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一樣,僅安裝有五對大直徑負重輪,沒有託帶輪。但由於“彗星”的車體比“克倫威爾”更長,為避免履帶在高速行駛過程中鬆動甚至由於擊打負重輪而導致斷裂,量產型的“彗星”巡洋坦克都裝上了四對託帶輪,以增強行走系統的緊固性。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現存於南非陸軍博物館的一輛“彗星”,可見其碩大的擋泥板覆蓋了一定面積的車體側面

↑<strong>“彗星”巡洋坦克的履帶寬度為45.7cm(18英寸),比“克倫威爾”巡洋坦克的39.4cm(15.5英寸)要寬出16%(當然,“彗星”也比“克倫威爾”更重)。“彗星”在履帶的前後部都裝有一對較大的擋泥板,且由於這兩組擋泥板都是由很薄的鋼材製成的,在越野行駛中容易由於顛簸或撞擊脫落,因此前後擋泥板中部都有一條起到固定作用的加強筋,這條加強筋可以很明顯地在上圖中找到。

3.“彗星”的炮塔以及火炮系統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隸屬於蘇格蘭領土軍第二團的一輛名為“聖安德烈”的“彗星”,此時它正在彼得沙根到威瑟橋頭堡一帶作戰

↑相比於孱弱的車體防護,“彗星”的炮塔防護水平倒還算不錯:<strong>炮塔正面炮盾的裝甲厚度達到了102mm(且有一定的弧度),炮塔側面裝甲則為63.5mm,後部也有57.2mm裝甲,整個炮塔由軋製鋼裝甲焊接而成,取消了“克倫威爾”坦克上的鉚接結構,進一步提升了坦克的戰場生存性能。

在測試中,測試人員發現炮盾和炮塔裝甲間存在較大的縫隙,容易卡進一些沙石,進而影響主炮的俯仰動作。<strong>為解決這個問題,量產型“彗星”在炮盾前都會裝有一層厚帆布罩。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本文中出現的“彗星”坦克的照片,我們會發現大部分處於現役中的“彗星”都裝有炮盾帆布罩,而一些退役並作為展品的“彗星”則會拆除這層帆布罩。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strong>如上圖中的這輛“彗星”的車組,應當是出於偽裝的需要拆除了卡其色的帆布罩,並在炮塔上圍了一圈綠色的植物。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這是一輛私人收藏的“彗星”坦克,保養狀態還不錯,近年來仍有參加一些英國軍迷活動。留意其卡其色的帆布罩

↑<strong>“彗星”裝備一門77mmHV火炮(HV為High Velocity的縮寫,意為“高初速火炮”)。但該型火炮的實際口徑仍為76.2mm(3英寸),只是為了避免在命名上與英國的17磅76.2mm火炮和美國M4坦克上的76.2mm火炮相混淆,英國人便乾脆四捨五入,稱“彗星”上裝備的76.2mm火炮為77mm火炮。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17磅炮是一款優秀的反坦克火炮,能遠距離正面擊穿德軍虎豹坦克,但炮管很長,炮尾體積也很大

↑“彗星”上的這門77mm火炮源自大名鼎鼎的17磅76.2mm火炮。後者能在近距離擊,穿厚達170mm的垂直均質鋼裝甲,在遠距離上正面擊穿德軍虎豹坦克都不在話下。但大威力高初速的代價便是該型火炮的炮尾體積很大,需要較大的炮塔內部空間才可安裝。

經過反覆嘗試和實驗,英軍的實驗人員最終放棄了將17磅炮裝進“彗星”座圈直徑只有1629mm的炮塔裡。<strong>轉而,維克斯公司在17磅炮的基礎上為“彗星”量身定做了一款減配版火炮。這就是77mmHV火炮,它的身管更短、炮尾更小、後坐力也更弱,但相應地也相對於17磅炮損失了約10%的穿甲能力。不過,它依舊能夠在1000m左右的距離上擊穿德軍虎豹坦克的正面裝甲。

77mmHV火炮從1944年3月開始在北英格蘭多塞特郡的測試場地開始試射工作,但期間火炮暴露出來不少問題,直到1944年10月HV火炮才正式定型,11月量產工作才遲遲開始。火炮可以說是多快好省的A34“彗星”坦克研發項目中最慢的一環了,<strong>在77mmHV火炮開始正常供貨的次月,即1944年12月,第一批31輛彗星便送到了正在歐洲戰場參加突出部戰役的英第16師手上。

4.補充內容:“彗星”上的一些小改動和相關改型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一輛B型彗星,可見其魚嘴形排氣口以及取消了橡膠層的負重輪和託帶輪

↑“彗星”坦克實際上有A和B兩個型號,但二者的差異很小。<strong>戰後生產的B型區別於A型最明顯的特徵是其安裝在車體後部的一對魚嘴形發動機排氣口。當然,B型還將A型履帶負重輪和託帶輪上的橡膠層去除,以免履帶在長時間越野行駛後攪入太多泥土。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安裝導流板後,“彗星”的車體後部就可以搭乘步兵啦

↑“彗星”A型的發動機排氣口原本在車體最後方向上排氣,但英軍在諾曼底登陸後發現這樣就會使得“彗星”的車體後部無法搭載步兵,畢竟沒有人會想和幾百度高溫的發動機尾氣背對背。

<strong>於是,英軍16師他們手上的“彗星”集體安裝了一對導流板,將尾氣與步兵隔絕並向後方排出,讓步兵兄弟們又能愉快地搭上“彗星”的便車。事實上,“彗星”B型朝後的魚嘴形排氣口就是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疑似是安裝95mm炮或是安裝假火炮的彗星巡洋坦克,其後是兩輛安裝20磅炮的百夫長坦克,攝於1940年代末的

↑還有上面這幅圖片,穿甲哥認為值得一品。“克倫威爾”有安裝短身管95mm榴彈炮的火力支援型號,但在穿甲哥可以查詢到的所有資料中,都沒有安裝95mm火炮的“彗星”,圖中這輛“彗星”安裝的火炮卻酷似一門95mm短身管榴彈炮。

當然穿甲哥還有另一種猜測:這可能是一輛安裝假火炮的“彗星”指揮車,畢竟圖片攝於1940年代末的中東,此時“百夫長”系列已經開始替代性能開始落伍的“彗星”,那麼英軍部隊將淘汰下來的“彗星”廢物利用,改裝為指揮坦克也不是不可能的。<strong>希望各路大神能夠幫助穿甲哥解開這個疑惑。

三.彗星的服役歷程及其外貿情況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參加柏林勝利閱兵的“彗星”坦克,其後為一輛法軍的美製M24“霞飛”輕型坦克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參加勝利日遊行的英軍“彗星”坦克,留意他們車尾清一色都安裝了前文介紹過的步兵之友導流板

↑由於“彗星”投入二戰時已經接近1945年,而這一階段盟軍的地面作戰可謂是順風順水,德國也在1945年5月投降,加之在前線服役的“彗星”數量一直不到1000輛,“彗星”在二戰中也就沒有什麼太亮眼的表現。<strong>不過,作為前線英軍軍械庫中最先進的巡洋坦克(此時“百夫長”尚未正式服役),英軍還是派出了第7裝甲師的“彗星”坦克作為門面擔當參加了美、蘇、英、法等戰勝國1945年9月7日於柏林舉行的勝利大閱兵,然後……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在柏林勝利閱兵中初次亮相一鳴驚人的IS-3重型坦克,說它是當時世界上單車性能最強的坦克,一點不為過

↑然後英國人看到蘇聯人派出了高大威猛的IS-3重型坦克,性能全面碾壓當時的任何一款盟軍坦克,比彗星更是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震撼之餘,牙都酸掉了。真的,彗星一點都不香,趕緊回家升級百夫長、搗鼓征服者才是正途啊……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在古巴哈瓦那機場的古巴“彗星”坦克

↑二戰後“彗星”的性能已迅速落伍,在參加朝鮮戰爭後很快便退出了英軍的一線作戰部隊,轉而在各英屬殖民地部隊服役。<strong>不過即便只有1186輛的產量,憑藉其不錯的可靠性和較好的車況,“彗星”的外貿成績卻還不錯,這也使得“彗星”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地:

在1957年,古巴購買了15輛“彗星”坦克。

曾為英屬殖民地的緬甸也曾購買25輛“彗星”坦克,並一直服役到1995年。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現存於愛爾蘭國防軍訓練基地的一輛“彗星”

↑愛爾蘭也曾在1958年訂購了8輛“彗星”,並在1959-1960年間陸續交付,一直服役到1973年。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現存於南非陸軍坦克博物館的一輛“彗星”

↑南非也曾在1954年購買26輛彗星,它們服役到1968年後退役。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現存於芬蘭帕羅拉的芬蘭陸軍博物館的一輛“彗星”,留意其後的兩輛三號突擊炮

↑1960年5月,芬蘭購買了一輛彗星用於訓練。但不用不知道,一用真是香,芬蘭人竟然在1961年又追加了40輛彗星的訂單。這41輛彗星在芬蘭陸軍的序列號為PS-252-1到PS-252-41,並且拆除了車上原有的電臺設備,換裝了與芬蘭陸軍曾裝備的三號突擊炮G型同款的德制Fu.16電臺。

同樣,法國在戰後也裝備過少量的“彗星”坦克。

結語


默默無聞卻承上啟下——二戰英國A34“彗星”巡洋坦克

一個“彗星”坦克完整的五人車組,他們正向車上裝載彈藥,攝於1945年

↑“彗星”巡洋坦克本就是趕鴨子上架的臨時拼湊品,以期能讓在歐洲前線苦戰的英軍能在下一代“百夫長”服役前獲得一款比“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性能更出色的新坦克。它繼承了“克倫威爾”的高機動性,同樣也繼承了“克倫威爾”糟糕的防護。但一杆脫胎於17磅炮的77mmHV火炮賦予了“彗星”正面硬剛德軍虎豹坦克的底氣。

作為最後一款巡洋坦克,同樣也作為一款過渡性質很強的坦克,“彗星”本該在二戰結束後默默退出歷史舞臺,<strong>卻因其可靠的動力系統、簡單耐操的操作維護體系備受海外買家的青睞,走遍了亞非歐三個大洲超過十個國家,在緬甸更是一直服役到了1995年。可謂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strong>稱其為一代不亞於“克倫威爾”的經典坦克,一點都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