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一夢二十載:談談《紅樓夢》中的“曲徑通幽處”(一)


第一次接觸《紅樓夢》,是在我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確切的說,此時我所接觸的只是87版的同名電視劇,還未真正看書。但是,熒幕上的黛玉和寶玉,就此驚豔了我的歲月。


記得第一次看的時候,我並不知道演了些什麼,只是被演員的服裝、氣質所吸引。後來,媽媽告訴我,它的名字是《紅樓夢》。

我想,那時候媽媽並不知道在她說出那三個字的瞬間,也打開了我的夢。

不知不覺間,我快30歲了,這場《紅樓夢》也做了快20年了,想提筆寫點什麼。或者,就只是寫一寫那些藏在字裡行間的“曲徑通幽處”,談談那些曾經感動我、迷惑我、驚豔我的人和事。

紅樓一夢二十載:談談《紅樓夢》中的“曲徑通幽處”(一)


01


當我第一次翻開《紅樓夢》,並未意識到這本書將對我的一生產生怎樣的魔力。那時的我,只是不滿足於電視劇的呈現,我想走近《紅樓夢》這本書,去看看作者筆下的故事。


或許,在我讀到第一個字時,就已然入夢。


於是,在如飢似渴的閱讀中,我知道了絳珠仙子為了還淚下凡,知道了原來寶黛之間還有木石前盟,知道書中十二金釵的命運早在第五回就已經譜寫好了……但,那時的我,究竟知道了什麼呢?


我想,我只是知道了《紅樓夢》的情節,卻並不知道《紅樓夢》究竟寫了些什麼。


隨著閱歷的增長,每次重讀《紅樓夢》,心頭都似有所悟,又好像仍處於雲遮霧罩中。


但是,這每一次重讀的過程中,我知道我看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如果將《紅樓夢》比作月亮,我想每一次閱讀,都是輕輕撥開籠罩其中的雲霧。


小時候的我,只能看到寶黛釵的愛情糾葛,只能看到一團和氣,只能看到大家都是笑著的,卻忽略了那些也許並不引人注目,甚至會遭人厭惡的人和事。

紅樓一夢二十載:談談《紅樓夢》中的“曲徑通幽處”(一)


02


第一個讓我留意的人,是周瑞家的。


我記得第一次讀《紅樓夢》,當我看到周瑞家的送宮花,明明應該先送黛玉,卻偏偏先送了鳳姐時,內心對她是鄙夷的。於是,當我看到黛玉說出那句“我就知道,別人不挑剩下,也不會給我。”,內心真感覺痛快。


但是,在我後來的歲月中,我卻從周瑞家的身上看到了一絲人性的溫暖。

紅樓一夢二十載:談談《紅樓夢》中的“曲徑通幽處”(一)


故事第6回,寫的是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在《紅樓夢》的花團錦簇中,劉姥姥是那樣不合時宜、貧窮落魄。她和榮國府本無任何瓜葛,只是她女婿祖上曾經做過一個小小的京官,偶然和王夫人家連了宗,算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


因為快過冬了,家裡實在沒有吃的,所以才商量著去榮國府“打抽豐”。狗兒給劉姥姥出了個主意,讓她帶著外孫子板兒去找陪房周瑞,因為狗兒之父曾經在爭買田地一事上幫過他,於是劉姥姥就去投奔周瑞家的。


以前我並未留意此處,大概我光注意劉姥姥和鳳姐之間的互動了,全然忘記了周瑞家的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在劉姥姥找到周瑞家的時,其實她本可以推了去,因為也牽扯不到什麼人情世故,劉姥姥一家這樣落魄,縱然得罪了又能怎樣呢?但是書中所寫,周瑞家的反應卻是“今見劉姥姥如此而來,心中難卻其意,二則也要顯弄自己的體面。”我想很多人都只注意“顯弄體面”四個字,卻忽略了前面“難卻其意”四個字。


僅僅這個“難卻其意”,就已經強過很多人了。


小時候不懂,是因為不曾經歷艱苦,不曾切身經歷窮,不曾經歷那些難堪的瞬間。所有應該經歷的困難,其實都被我的媽媽支撐著。我只是隔著玻璃看著她的遭遇,其實未曾真正感同身受。後來,在我的母親病倒以後,在我開始為生計奔波,開始為柴米油鹽發愁,才懂得當今世上能夠做到“難卻其意”,已經難能可貴。

紅樓一夢二十載:談談《紅樓夢》中的“曲徑通幽處”(一)


後來,在劉姥姥真的見到了鳳姐以後,劉姥姥的內心著實受到了一番掙扎。說了,顏面無光,況且又是頭一次,難張口;可是不說,自己大老遠的帶著自己外孫子,又是所圖為何?


幫劉姥姥下決心說的,恰恰也是周瑞家的。


原文是這樣描寫的,“只見周瑞家的回來,向鳳姐道:"太太說了,今日不得閒,二奶奶陪著便是一樣,多謝費心想著.白來逛逛呢便罷,若有甚說的,只管告訴二奶奶,都是一樣。"劉姥姥道:"也沒甚說的,不過是來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親戚們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沒甚說的便罷,若有話,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樣的。"一面說,一面遞眼色與劉姥姥……”


其實,周瑞家的本可以不提醒劉姥姥的,反正“真佛”也帶她見了,是否取得真經就看她的造化了,何必幫她?但是周瑞家的冒著惹鳳姐不快的風險,一再地出口提醒她,這份情誼我此前從未體會,現在卻百感交集。


很多人看這一回,只記住了鳳姐的暗藏機鋒,記住了鳳姐的光彩耀目,記住了鳳姐給了劉姥姥二十兩銀子並一吊錢,卻忽略了周瑞家的在旁邊的穿針引線、使心使力。


也是第一次,我發現周瑞家的不只有世故、勢利、圓滑的一面,同樣有熱心、感恩的一面。

紅樓一夢二十載:談談《紅樓夢》中的“曲徑通幽處”(一)

03


第二個給我深刻印象的人,是賈瑞。

紅樓一夢二十載:談談《紅樓夢》中的“曲徑通幽處”(一)


我想提起賈瑞,人們只會想起他的猥瑣不堪,想起他是如何癩蛤蟆想吃天鵝肉,想起他是沒人倫的混賬玩意,卻忽略了其實賈瑞的悲劇恰恰只是錯愛了一個人。而這份愛情本身,是沒有錯的。


在書裡描寫,賈瑞二十來歲沒有娶親,父母早亡,從小在爺爺身邊長大,他的爺爺就是賈府義學賈代儒。而賈代儒許是怕賈瑞學壞,所以從小對他嚴加管教,生怕他在外吃酒賭錢、有誤學業。所以即使賈瑞只是出門辦個小事,也必須稟報過賈代儒,獲得批准才能出去。


從賈瑞的成長環境可以感覺到,在其他男子16歲都已娶親的年紀,他卻不得不“存天理,滅人慾”這份壓抑可想而知。


所以,他會愛上王熙鳳,一點都不意外。王熙鳳是那樣風風火火、霸道跋扈,恰恰是賈瑞永遠都不可能擁有的自由。

紅樓一夢二十載:談談《紅樓夢》中的“曲徑通幽處”(一)


仔細想想,賈瑞也是很可憐的人。他的爺爺寄希望於他能科舉成功,所以忽略了他也是一個人,也有七情六慾,也有春情湧動。


如果把自己放在賈瑞的立場上,是否會做得比他更好呢?


所以,在我後來數次重讀《紅樓夢》的過程中,每次讀到賈瑞的故事,都有一種悲涼感。賈瑞就算有錯,也罪不至死,更不應該一直被釘在恥辱柱上。


04


第三個讓我改變印象的人,是賈環。

紅樓一夢二十載:談談《紅樓夢》中的“曲徑通幽處”(一)


我記得第一次讀到賈環因為嫉妒寶玉,把燭臺推倒,恨不得燙瞎寶玉眼睛的時候,我內心唯一的感覺是,這個人真的好惡毒。


後面寶玉為他求情開脫,更加深了我的這一印象。至少在我初期閱讀《紅樓夢》的時候,我讀到的賈環,是那個王八扶不上高臺、給賈政打小報告,說寶玉“淫逼母婢”,和鶯兒擲骰子賴皮不給錢的混賬玩意。


真的應了鳳姐那句話,同一個娘肚子裡,跑出天懸地疏的兩個人。


但是,後來的日子裡,我卻對賈環的處境有了一些全然不同的看法,對賈環的很多做法都有了一些理解,也看到了賈環曾經的愛與善。


雖然賈環同是賈府的公子爺,但是他是趙姨娘生的,是庶出的兒子,地位自然不能和寶玉相比。就連一些小丫頭,也喜歡和寶玉玩,不喜歡和他接近。


若說是性格使然,是什麼讓賈環走到今天呢?我從書裡找到了兩個證據。


第一處,在小說第24回,賈環、賈蘭、賈寶玉一同探望生病的賈赦,但是賈赦的妻子邢夫人對待這三人的態度卻格外鮮明。她不僅和寶玉格外親近,甚至還留飯,表現出的是舅媽對親侄子的疼惜愛護。但是,賈環、賈蘭卻沒有這個待遇,這種偏心即使隔著書頁也能讀到。

紅樓一夢二十載:談談《紅樓夢》中的“曲徑通幽處”(一)


另一處,在第60回,蕊官給芳官送了一包薔薇硝,寶玉多嘴問了一句,此時賈環在旁邊也聽見了。賈環聞著一股清香,於是向寶玉索要。芳官因為這個是蕊官送的,不願意給他,本想拿自己尋常使的,沒想到匣子空了,就隨便包了些茉莉粉給了賈環。


一開始讀到這裡,我常常是跳過去的,可能是因為討厭賈環所以不關心他的一些事。但是後來讀到此處,心裡感覺奇怪,賈環要這個薔薇硝做什麼呢?


後來發現,原來他是聽說薔薇硝是高級化妝品,比銀硝強,所以打算送給彩雲擦臉。後來彩雲發現這是茉莉粉,告訴了賈環,賈環也並沒有往心裡去,不管什麼硝粉,反正都差不多,橫豎比外頭買的強,讓她留著用就是了。


我一開始並沒有留意這裡,後來意識到其實賈環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壞。賈環身邊只有彩雲真心對他好,從來沒有因為他是庶出看不起他。賈環不是石頭人,他也懂得這份好。所以當他碰到好東西,也能想起送給彩雲。


從中,我還讀到了一絲不易。在賈環心裡,寶玉的一切都是好的,即使是他身邊的丫頭使用的東西都很高檔,都很珍貴,所以他才像得了珍寶一樣巴巴給彩雲送去。這種情意,何嘗不動人呢?

紅樓一夢二十載:談談《紅樓夢》中的“曲徑通幽處”(一)


如果趙姨娘沒有灌輸給賈環那些嫡庶之分、那些勾心鬥角,其實他本可以成為一個快樂、簡單的少年。


正是一次次的偏見,一次次的耳濡目染,讓賈環變得越來越面目可非,變得越來越無情,變得越來越猥瑣下賤。


但是,這能完全怪賈環嗎?


我想,在作者寫下這些文字時,一定是飽含深情、悔恨、理解與同情的。當他是寶二爺時,他看不到那些可憐人的處境,他只能感受到花團錦簇、溫柔富貴。但是當他落魄了,經歷了人世浮沉,人情冷暖,才體會到那些看似卑微、不堪的人,其實本可以幸福,但是卻因時運不濟不得不承受苦難,不得不變得面目可憎。


我是 ,願意將生活中的詩意與苟且一一道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