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第一架大型噴氣式客機艱難誕生,險被人遺忘,研發異常艱辛

2018年12月26日,一個龐然大物,從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大場基地,搬遷至浦東基地,放置在上飛公司浦東基地A08號樓右側。


我國第一架大型噴氣式客機艱難誕生,險被人遺忘,研發異常艱辛


這就是我國曆史上第一架自主研發的大型噴氣式客機:運十飛機

1970年8月,國家下達代號“708工程”任務,拉開了我國自行設計製造大型噴氣式客機的帷幕。

1972年審查通過飛機總體設計方案,1975年6月完成全部設計圖紙,1980年9月26日運-10首次試飛成功。

運十飛機的研製,是一個篳路藍縷、異常艱苦的過程。在1972年試製時,西北工業大學發動了飛機設計教研室和飛機工藝教研室的幾乎全部教師和應屆畢業生開赴上海5703廠,飛機設計專業的師生參加了運十的結構設計,飛機工藝專業的師生參加了運十的工藝審查、型架設計與製造和裝配工作。

後續,又有無數科研工作者默默地投入整個研發過程中。

我國第一架大型噴氣式客機艱難誕生,險被人遺忘,研發異常艱辛


運十飛機的成功研製,填補了我國民航工業以前不能製造大型飛機的空白,而且使我國一舉成為繼美、前蘇聯、英、法之後,第五個研製出100噸級飛機的國家。

在運十飛機研製的10年中,上海還同步研製成功了與JT3D-7性能相當的915發動機,併成功地裝在飛機上作了飛行試驗。

將我國的商用大飛機研發製造推上了一個新高度。為未來C919研發探索了經驗。

在運十飛機的研製中,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關,進行了性能、操穩、系統、成品等調整試飛,曾飛抵北京、哈爾濱、昆明、烏魯木齊、拉薩、廣州等九大城市,凝聚著大量的科學和技術信息,折射出當時的科學和技術發展狀況和水平。

我國第一架大型噴氣式客機艱難誕生,險被人遺忘,研發異常艱辛


航空工業是一個國家的科學技術和工業水平的綜合反映,大型噴氣飛機的設計和研製更是表明了一個國家的實力以及掌握先進技術的能力。

這段歷史不應被人們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