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艺考即兴评述题目详解002期: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播音艺考即兴评述题目详解002期: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播音主持即兴评述知识题: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上周六的直播给大家讲了这道题。对于知识题类型的评述,如果遇到你看不太懂的情况,请先从字面意思去猜,然后连贯起来看看是否通顺、合理。

字面意思猜测:说话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警戒。

深入的猜猜:前半句为什么会说说话的人没有罪过呢?你深入想一步,可以猜到它的意思大概是讲说话、进言的人不管说的对与错、中听与否,都是无罪的,但是听的人要多从对方表达的观点、言语当中反省、审视自己,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古文的诠释必须听起来合乎逻辑,这很重要!!!)

知识题分析拆解:

01

知识题翻译

评述的一开始表达你对于题目的理解,遇到古文题,须将内容翻译成白话文。要求:表达清晰易懂,不让人产生歧义。当然,前提是你要对你所说的话展现出自信。

02

表达观点

如果你表达观点只是用认可 or 不认可。这并不是一个好评述的表达,更重要的是,你从题目当中读出了什么?

例如:从题目当中读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当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就是保持谦逊,倾听并接受对我有益的建议,即便忠言逆耳。我认为,也唯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未来的路才能得道多助,越走越宽。(试着用比yes or no更高级的回答方法来表达评述观点吧!)

03

多层次、多维度举例

历史观:集体、个人;

辩证法:找反例举证;

代入法:讲我的感受。

看实际:为什么能做到的人却很少?仔细思考它。

(4种方法可交叉使用)

04

视野拓宽,延伸展开

这里说的延伸展开,同学们要注意,不是无的放矢,一定是围绕着主题有针对性的延伸。比如,主题讲的是谦虚,你可以由谦虚---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展开去总结。

又可以由谦虚---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展开去,提提我们要继续发扬类似谦逊的品质,修身立人。

今天要讲的评述题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它讲的是,说话的人,即便表达的观点有误,或是不中听,也是没有罪过的,而听的人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警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从这段古文当中读出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的为人处世的准则:保持谦逊,虚怀若谷,对于别人的意见要善于倾听、分析,即便有时是忠言逆耳。

咱们的传统文化中,提倡人要谦逊、包容。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耐心听取别人的想法,再回头反思,如果对方说的有道理,那么就应该约束自己、加以改正。如果对方所说的不完全正确,我们也不应该怪罪。

反过来说,如果做不到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无可避免的是,我们将变得越来越骄傲自满、目中无人,对别人提出的意见,不论对错,都加以责怪,并不引起重视,久而久之,我们也就失去了一面审视自己的明镜。

小到个人,大到集体、领导都是一样。在历史上,我们能够看到,那些英明的君主都是保持谦逊,善于倾听的,比如唐太宗和魏征,就是很好的例子,魏征总是简明扼要的指出错误,虽然屡屡让唐太宗颜面扫地,但太宗不但没有怪罪,反而加以赏赐。千百年来,人们歌颂唐太宗的谦逊包容以及魏征的直言进谏,更歌颂由此开始的盛唐时代。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小平同志也是这么一个人,在改革初期,他频繁出使外国并与各阶层人民广泛的交谈,思索中国发展的前进方向。他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后来许多人称赞他改革有方时,他却说,我只是开了一扇门,真正做出成绩的是全国人民。

想要做到谦逊包容,其实并不容易。这需要一个人有自知之明,认知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有迫切想要改变的上进心,还要保持理性,时常反思。古人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今天这道评述题所说的就是针对个人修身的重要一步。反观我自己,目前对此做的还不完善,我也希望在未来的每一天里,多听取他人的想法建议,多向贤者请教看齐,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周二四六晚8点继续播音艺考在线课堂直播!

播音艺考即兴评述题目详解002期: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