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娃”成為疫情期家長圈的流行病,辛苦的是孩子,焦慮的是家長

疫情來襲,民眾應對心理壓力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青少年學生群體更面臨開課不開學的挑戰,他們應該如何應對?這是學校和廣大家長們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當代中小學生大多未曾經歷過17年前的“非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造成的大範圍社會群體隔離,是他們人生經歷中首次遇到的嚴重危機。疫情來勢洶洶,孩子們不能像往年一樣舉家團聚過春節,不能去親戚家串門。臨近開學,卻不能去學校、不能和小夥伴一起玩樂,孩子們自然會很好奇,外部世界發生了什麼?而當他們看到醫護人員穿戴上與平時完全不一樣的防護服,看到人們出行全部以口罩蒙面,他們也不禁會產生緊張和焦慮,

同事小蕊近幾天天天頂著黑眼圈來上班,我們安慰她要注意休息,她卻苦笑說:“自己沒什麼,最累的還是孩子。”

原來小蕊一家人都對孩子寄予厚望,從孩子上學開始,就給孩子安排了各種各樣的輔導班,最近因為孩子新上了奧數班,卻跟不上進度,每天晚上小蕊都會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小蕊說:“看到孩子那麼辛苦,寫作業寫到趴在桌子上都能睡著,當媽的實在是於心不忍,可是也沒什麼好辦法。”

“雞娃”成為疫情期家長圈的流行病,辛苦的是孩子,焦慮的是家長

現在的孩子,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去學習的路上,每個家長都摩拳擦掌,生怕孩子落下了,恨不得拉著孩子跑,為了孩子的學習,不遺餘力的付出,這麼就誕生了一個新詞“雞娃”。

什麼是“雞娃”

雞娃指的就是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給孩子“打雞血”,催促孩子不停的去學習。這種教育方式近年來在北上廣地區尤為流行。

“雞娃”成為疫情期家長圈的流行病,辛苦的是孩子,焦慮的是家長

雞娃的背後:孩子辛苦,父母焦慮

孩子之所以會變成雞娃,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的焦慮。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父母的生活充滿了焦慮,擔心孩子的教育,擔心自己的工作。於是他們把目光放到了孩子身上,想要讓孩子擁有比自己更好的未來和發展,這就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擁有與別人競爭甚至是勝出的機會。

“雞娃”成為疫情期家長圈的流行病,辛苦的是孩子,焦慮的是家長

於是很多父母舉全家之力,重金給孩子報輔導班,給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想要讓孩子通過學習走出一條康輝大道。孩子的生活就只能被學習包圍,沒有自我,但是這樣真的對孩子好嗎?所有的孩子都適用於這樣的安排嗎?

瞭解孩子屬於哪種類型

瞭解孩子到底是什麼樣了,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安排學習,因材施教,更有益於孩子的發展。

1、普通孩子

有很多孩子本身就很普通,沒有特殊的學習天賦,只適合一步一個腳印的學習,父母如果對其抱有太大的期望,往往會產生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埋怨孩子,實際上術業有專攻,孩子學習上不能有太大成就,未必做不好其他事情。

2、學習天賦型孩子

這一類孩子非常具有學習天賦,不但學的快,還可以學的多,是很多家長期望自家孩子達到的標準。但是這樣的孩子比較少見,可遇不可求,當他出現的時候,很容易就受到父母的稱讚和誇獎。

3、努力型孩子

自己會努力的孩子,雖然天賦不夠,但還是會讓父母深感欣慰。這一類孩子樂於學習,也容易發現自己的不足和缺點,願意去改正,對於父母安排的輔導班也不排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對於這樣的孩子,父母一定要重視起來,沒有什麼比孩子願意自己努力更具有推動力了,假以時日,孩子就能夠成就自己。

“雞娃”成為疫情期家長圈的流行病,辛苦的是孩子,焦慮的是家長

對於孩子的教育,人云亦云不可取,盲目跟風更是沒必要,攀比只會帶來焦慮,而焦慮又會影響決定的準確性。只有真正瞭解孩子,因材施教,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孩子潛能,依靠孩子的自我驅動力,成功之路才能更加順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